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臨碑帖則下筆無本

不臨碑帖則下筆無本

-賞漢隸「第一品」《西嶽華山廟碑》下

文/張越

上一篇我聊出「金農」,金農三十左右得到了《西嶽華山廟碑》拓本,就喜歡的不得了了,反覆臨摹。試想不是誰都能享受到如此振奮的戲墨樂趣的,金農可謂此生無憾矣!所以書法家的一生都是在臨摹中渡過的,也可以說寫書法真正享受的是「臨摹-創作-再臨摹-再創作」這樣循環反覆的過程,在臨摹中學習,在臨摹中思考,在臨摹中創造。

不臨碑帖則下筆無本。

對於臨摹習字,一般人先正楷,再行草,而後篆隸。但亦可從碑開始打基礎,道理很簡單,就是學書之道,應追本溯源。

註:但有些碑帖,對於初學書法的人雖然喜歡,卻不易早臨,應在有一定的造型基礎和掌握一定的筆法之後再去臨。

《華山碑》的隸書是隸書發展成熟的書體。結體工穩扁方,用筆逆入平出,取橫向筆勢,波挑分明,橫豎筆畫轉換處方折。

《漢西嶽華山廟碑》是集漢碑之大成者。漢碑里既有人工創造的筆法,也有大自然創造的金石之美。

該碑在歷史上地位極高,歷代大儒和文化名士以能目睹該碑或碑之拓本為生平幸事,因此,在碑或拓本上題名、觀款、題跋的人士就有300餘人,是歷代題刻最多的碑石,無碑能出其右。

唐代有李商隱、張嗣慶、崔知學、李德裕等題名於碑之左右,宋代歐陽修《集古錄跋尾》中亦有記述。

【名家評名碑】

「漢隸第一品」《西嶽華山廟碑》

清朱彝尊《金石文字跋尾》:

漢隸凡三種:

一種方整,一種流麗,一種奇古。

惟延熹《華岳碑》正變乖合,

靡所不有,兼三者之長,

當為漢隸第一品。

吳讓之《西嶽華山廟碑》「長垣本」題跋

清劉熙載《藝概》:

漢碑蕭散如韓敕、孔宙,

嚴密如衡方、張遷,皆隸之盛也,

若華山廟碑,磅礴鬱積,流漓頓挫,

意味尤不可窮極。

清翁方綱《兩漢金石記》:

此碑上通篆,下亦通楷,

藉以觀前後變割之所以然,

則於書道源流是碑為易見也。

使人易見者,非其至者也。

清方朔

《枕經堂金石書畫題跋》

盛讚此碑:

字字起棱、筆筆如鑄,

意包千古,勢壓三峰,

竹坨老人謂為漢隸第一,

不自禁其驚心動魄也,良無欺哉!。

清隸書名家金農五十歲作

《魯中雜詩》:

會稽內史負俗姿,字學荒疏笑騁馳。

恥向書家作奴婢,華山片石是吾師。

明郭宗昌天啟元年跋:

其結體運意乃是漢隸之壯偉者,

割篆未會時或肉勝,

一古一今,遂為隋唐作俑。

康熙三十九年吳士玉題詩:

祖禰上溯籀斯派,

苗裔下傳潮陽冰。

呂世誼道光十七年跋:

發筆收筆處洵是唐人所祖,

若其積健為雄,藏骨於肉,

斷非韓(擇木)史(惟則)諸家所及,

故尤足尚。

清道光元年王道孫跋:

是碑在漢人八分書最為先進,

以開魏碑之先河。

汪喜孫《西嶽華山廟碑》「玲瓏山館本」題跋

嘉慶十一年英和跋:

黝然古色墨華濃,

隸法於斯識正宗。

趙文烈跋:

此拓結體優美,下筆剛勁,如折金鐵。

楊振麟道光十九年跋:

碑字之濃點纖波,

鋒刃屈鐵……神采奕奕……諸體皆備。

從古代先師的以上言論中,可見其藝術魅力之所在,藝術價值之珍貴以及其歷史地位之不可取代。

當代故宮博物館研究館員施安昌

《漢華山碑題跋年表》:

讀華山碑可知清代隸書復興的由來,

可知金石、書法家的治學和情懷,

可知顯宦學人之間交誼來往,

可知三百年翰苑墨林之勝概。

然而,讀碑而不讀題跋則不可知。

要有一本適合自己的帖,然後讀貼和悟帖,那是很重要的。

東漢 西嶽 華山廟碑 宋拓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林散之說:要經常讀帖,反覆揣摩,領會前人的規則法度、精神風貌。書以莊重為貴,忌輕浮油滑;以大方為貴,忌俗氣板刻;以自然為貴;忌故作姿態;以生辣為貴,忌甜熟柔媚。

學書一字一筆須從古帖中來,否則無本。

「學古人書,須得其神骨、魄力、氣格、命脈、勿徒貌似而不深求也。」

「學漢魏晉唐諸碑帖,各各還他神情面目,不可有我在,有我便俗,迨純熟後會得眾長,又不可無我在,無我便雜。」

臨帖的步驟和方法,要根據已有的書法基礎進行。臨帖的方法是把帖放在旁邊,最好放在前方臨帖架上(文具店有售),這樣看起來方便。對照著寫。第一步先通臨,即從頭到尾一字不漏地臨寫一遍至多遍,以求了解碑帖的總體面貌,包括筆法、總體、章法,從中初步總結出該帖的點畫大體特點、結體特徵以及章法行氣的規律。第二步,可以跳格對臨。即上格對臨,上格離開字帖背臨同樣的字,以加深印象。

學古人不能死抱一家一派不放,要博採眾家之長。

漢隸先以《華山廟碑》為統領,後學欹峭峻秀的《禮器碑》,古拙雄渾的《張遷碑》、《鮮於璜碑》,如追求秀美,可學《曹全碑》,也就是說以隸書來打底子,然後,再逐漸學一些其他魏碑。

《漢西嶽華廟碑》傳世拓本極少,傳世原石舊拓本有四。

一、長垣本、宋拓。流落到日本;

二、三、華陰本、四明本均為明拓,現存故宮博物院;

四、順德本、宋拓,現存香港中文大學。

其中「玲瓏山館本」只有半本,故有「三本半」之謂。各種拓本的收藏在歷史的長河中也輾轉遷移,跌蕩起伏,充滿了傳奇色彩。

《西嶽華山廟碑》三種版本

《西嶽華山廟碑》玲瓏山館本

「玲瓏山館本」為宋代的早期拓本,碑文的前五行未斷,施墨打拓的時間當早於《長垣本》,摹拓極精,神采奕奕,是四本中最佳的一本。

原系清「揚州八怪之一」金農藏本,碑文尚完整,其後歸揚州鹽商馬曰琯、曰璐兄弟收藏,加蓋「小玲瓏」、「馬」等印。晚清時廣東順德李文田(故又稱「順德本」) 督學江西,以三百金俸銀購得,成為他「泰華樓」中的珍品。此時已脫去二版,失九十六字,李文田曾延請趙之謙從勾本中補缺二頁,胡矍又從《長垣本》中勾二頁。光緒末年,兩江總督端方曾用盡心機,想從李氏之子手中收購此帖,但未成功。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傳此拓本由李氏後裔李拙庵帶往香港歸利榮森先生之「北山堂」,後利氏捐贈此帖,以慶祝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所新廈落成及文物館成立。

《西嶽華山廟碑》四明本

「四明本」,為明中期拓本,雖較其他三本略晚,但全拓整幅,能看清碑的全貌,且為海內孤本,其上的唐宋刻跋完整,給人以宏偉壯觀的氣派,這是此本的長處。

明時寧波豐熙萬卷樓與范欽天一閣所藏,寧波古稱四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史學家錢大昕為編《天一閣碑目》訪寧波,天一閣主人以四明本贈錢大昕之子東壁,於是此拓自江南攜至北京。嘉慶十三年(1808年),阮元從錢大昕之子錢東壁購得所藏《西嶽華山碑》四明本拓片。

清末,此拓本歸兩江總督端方,端方女兒與袁世凱之子結婚,以此作嫁妝。袁家敗落,於民國初年曾為李汝謙、潘復收藏。後輾轉被「金融巨子」、中國交通銀行董事長鬍筆江(揚州人)之子胡惠春購得。因1964年請訪港的章士釗先生題跋,有言在先,應歸國家永寶,故章去世後的1975年胡惠春踐前諾,將此本捐贈北京故宮博物院。裱軸四周有翁方綱、陳崇本、阮元、何紹基等人題記,幾百年來不缺不爛,賴以窺見原碑全貌,為他本所不及,現藏故宮博物館。古紙斑駁,墨彩濃淡變幻。嚴可均題曰:「如輕雲籠月,神骨俱存」,堪稱絕妙好辭。

還有兩種拓本是「長垣本」和「華陰本」。

《西嶽華山廟碑》長垣本

「長垣本」, 也稱「商邱本」。 此拓本為宋時早拓本,字跡只損十字,碑文完整,是最舊也是最全的一個本子,但拓手不精,神采差些。因明代曾藏長垣(今屬河南)王文蓀處,入清後藏商邱宋犖處,故有此兩稱。其後為陳崇本、永瑆、端方所遞藏。後有吳讓之、朱彝尊、宋犖、翁方綱、阮元、何紹基、翁同和等人題跋。

「長垣本」則後為天津某氏所有,不久由法院罰沒經售,索價三萬金。1929年集藏家、作家、學者和書畫家於一身的中村不折收購,流入日本,為現藏東京中村不折氏家族之上野書道博物館。碑冊末頁其題「時昭和四年(1929)八月廿四日長垣本華山碑歸於敝齋」字跡見證歸宿。

《西嶽華山廟碑》華陰本

「華陰本」,亦稱「關中本」。它也是原石宋拓本,此本傳拓最精,字口爽利,字神畢露。原碑的第一行至十七行損泐一百餘字,較長垣、順德本拓得晚,約在宋、元之間。明萬曆年間為曾藏陝西華陰商雲駒、雲肇兄弟之墨庄樓,後歸華州郭宗昌。郭氏在天啟年間命史明等重新裝裱,並配有樺梨木面和紅木匣,木面及木匣的四周刻滿了著名金石家的題名,倍顯珍貴。有朱文翰篆書題籤,明清北南名公碩儒題跋如郭宗昌、王鐸、翁方綱、吳雲、吳載熙、阮元、何紹基、吳榮光、楊守敬、劉鶚、翁同龢、羅振玉等230餘條。

其中王弘撰跋云:「倡明漢隸當與昌黎文起八代同功」;朱筠跋專從六書理論考究碑文字形結構,以證篆、隸、楷之遞變;朱錫庚跋詳敘《華山碑》諸拓本流傳遞藏經過,均有較高學術價值。

清初歸華陰王弘撰,告戒子孫不得乞人跋尾。康熙年歸淮安張力臣,後歸吳江周儀(確齋)。乾隆年歸凌如煥、黃星槎、朱筠(彝尊)等遞藏。嘉慶年為朱筠之子朱錫庚收藏,道光年歸梁章鉅,光緒年歸端方收藏,民國以後為吳乃琛藏,現藏故宮博物館。

清末,除「玲瓏山館本」外三本曾作短暫匯聚,俱為兩江總督端方網羅,因顏其齋堂曰「寶華盦」,又曾用盡心機,想從李氏之子手中收購「玲瓏山館本」,但未成功。不久因辛亥革命爆發,端方入蜀死於非命,庋藏星散。

古代碑刻的文字內容,大都是紀功頌德之類,一般書風端莊典雅,氣勢肅穆,初學比較適宜。

《漢西嶽華山廟碑》其文字概述前代祭華山之祀典,並述修廢起頓、易碑飾闕之功,碑記書刻者署名,當屬莊重之舉。毫無疑問華山碑是漢隸中官方正書的代表書風。其書風整肅、莊重、雍容、華美。

《西嶽華山廟碑》(四明本)

《西嶽華山廟碑》全文

碑文曰:周禮職方氏河南山鎮曰華,謂之西嶽。春秋傳曰:山嶽則配天乾隆定位山澤通氣去行雨施賦成萬物之義也。祀典曰日天子祭天地及山川歲偏焉。自三五迭興,其奉或在天子或在諸候,是以唐虞疇咨四岳五歲一巡狩,皆以四時之仲月,各省其方親至其山,柴祭燔燎,夏商則未聞所損益,周監於二代十有二載,王巡狩殷國亦有事於方岳祀以圭,在諸候者以時祀之,孝武皇帝修封禪之禮,思登遐之道,巡省五嶽祀豐備故立宮其下,宮曰集靈宮,殿曰存仙殿,門曰望仙門。中宗之世重使者持節祀焉,歲一禱而三祀,後不承前至於亡新寢用墟,迄今垣址營兆猶存。建武之元,事舉其中,禮從其省,使二千石以歲時往輙過享祭,然其所刊碑石刻紀時事文字磨滅莫能存識。延延嘉四年七月甲子,宏家太守安國亭侯同袁逢掌華岳之正位,應古制修起,頓閔其若茲深達和民事神之義,精通誠至礿()祭之福,乃按經傳所載砂本所由銘靳石垂之於後,其辭曰:岩岩西嶽峻極穹蒼,奄有河朔遂華陽觸石興,雲雨我農桑,資量品物亦相瑤光,崇冠二州古曰雍梁,憑於岐文武克昌,天子展儀巡狩省方玉帛之贄禮,與岱允六樂之舞,以致康莊。在漢中葉,建設宇堂山嶽之守是秩是望侯,惟安國兼命斯章尊修靈基肅其壇場,明德惟馨神歆其芳,遏攘凶札揪斂吉祥,歲其有年民悅無疆,袁府君肅恭明神易碑飾闕會遷,京兆孫府君到欽若嘉業尊而成之。延嘉八年四月二十九日甲子,袁府君適逢字周南汝南汝陽人,孫府君諱璆字山陵安平信都人,時令朱吉字宣德甘陵逾人,丞張昉字少遊河南京人,左尉唐佑字君佑字君佑字君惠河南密人,主者椽華陰王萇字德長,京兆尹敕監督,水椽灞陵杜遷,市石遣香佐,新豐郭香察書,刻者穎川邯蘇,攻工口君口。

臨摹是學習書法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

臨摹就是繼承,

就是向古人學習,

學習前人優秀碑帖中的

美的用筆、

美的結字、

美的章法、

美的韻味

和氣勢等。

創作重在藝術體悟,

領略古人書法作品中的藝術韻味。

沒有紮實、認真、刻苦的臨摹,

創作只是一句空話;

但沒有創作的追求,

臨摹也就失去了動力和意義,

只有臨摹和創作相結合,

既注重技法練習,

又注意藝術體悟,

才能百尺桿頭更上一層。

得 古 人 一、 二 種 名 帖,

鍥 而 不 舍 ,可 望 成 功。

/

/

/

/

/

/

/

/

/

1.臨帖

2.專一

3.博採眾長

4.字外功夫

漢西嶽華山廟碑(順德本)

順德本在1949年後尚未在內地出版過,這次出版,在香港中文大學原藏拓片之後,附加了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何碧琪的釋文、特約編輯張鑒宇對《華山碑》的品鑒及支持出版的熊雙平之《出版記》等三篇文章。

·作者:張鑒宇整理

·出版社: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1月

·頁數:裝幀:開本:版次:1

·市場參考價:45

編輯整理:三遠堂

三遠堂原創精品

轉載請註明出處

微博:@海上三遠堂

如果您有獨特的見解

如果您有獨到的認識

留言遊說

記得點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遠堂 的精彩文章:

TAG:三遠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