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做不好生意,是你不了解競爭的「秘密」

做不好生意,是你不了解競爭的「秘密」

生活就是給自己微笑,給身邊人溫暖

以習武的方式修行悟道,意在把武學上升為哲學,深化為安身立業的一種思維方式,倡導弘揚中國武術自強不息的精神。

現代經濟商業社會,競爭無處不在,甚至是還不懂事的孩子,家長都希望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少數行業領先的企業,總是比那些默默無聞贏得微薄利益的小企業更「明白」。成為行業老大,無疑會是個大概率事件。

兩三年前,關注到新東方俞敏洪的一個演講,他講了這樣一句話(大致是這樣的)千萬不要把新東方當成對手,更重要的是聯合起來一起努力。這句話觸動了我,打開了我多年商業(競爭)思考的盲點。正是這句話,促使我開始仔細思考,規劃路徑,構建行業聯盟戰略,以「行業戰略為先」的出發點為核心理念。

在競爭如此激烈的教育行業,俞敏洪的這種思維,已經遠遠超越了其它同類企業的認知。

與別的機構建立夥伴關係是最好的選擇。

競爭論的「秘密」是遠離競爭

大多數人都清楚的是,要贏得競爭,就要儘可能的建立壁壘、核心競爭力、差異化。為什麼都明白的道理,但多數的企業做不到呢,我相信不是努力不夠。確實,以上這些道理聽上去容易理解,但為什麼做起來這麼難,直白的說,如果你的理解不夠深入,透徹的話,多數的努力都是徒勞的,無用功的……

當然,不努力一定必死無疑,天上掉的不是餡餅,只會是陷阱。

個人對這些真理理論的理解,說白了就是避免同質競爭、遠離紅海。

協作的能力是核心

不可否認,任何一個公司都無法獨立生存,憑一己之力建立壁壘,閉環體系。了解一下產業鏈閉環做的最好,價值鏈,品牌附加值最高的公司之一,蘋果的發展史,應該能得到些很好的借鑒。

在一個明確的產業鏈中。不同的企業聯合起來為客戶創造價值,這種關係稱之為「協作效應」

一個公司可以融入多種關係當中,任何一個體系內的合作者,各自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建立強鏈接是價值鏈體系的核心。企業之間「化解」簡單同質層面的競爭,才能獲取相互之間的互補優勢。正所謂以和為貴,和氣生財。

這點需要企業的老大,決策高層,真正從思想角度上轉變,是不容易的。貌似也是危險的。「不信任」尤其是對同行的排斥,可能是人類的一種天性,自我防禦,對抗競爭的本能。也或許和經歷有關,被同行挖的坑掉多了,難免……

在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中,我們相信,各家公司或多或少都會建立些夥伴關係。實現1+1=3就要進行協作。

回到本文開頭俞敏洪的那句話,應該早於他演講之前,顯然他已經清晰的認識到了這點。

縱觀整個行業這麼大(如果小,那也就不能稱之為行業了,最多是個垂直領域)企業間永遠不是競爭對手,而更應該是合作的對象。我們的對手不是彼此,而是……

況且,一個行業,是絕對允許很多人齊頭並進,共同保持高速增長的。也只有這樣,才能帶動整個行業的發展。

這可能不太符合大眾普遍對競爭的認識。現實中、電影電視中,廣告大戰、圈地之戰,比比皆是,尤其是影視劇,是基於劇情的需要,導演出了花樣百出的競爭手段。但我們不能被虛構的情節蒙蔽,當成真理事實,還是必須回到事物的本質上去思考,洞察真相。

同行業,確實競爭無處不在,但還遠遠稱不上激烈,只要自己能努力不斷進取。市場的環境,行業的發展是實時在變化中的,須拋開以往的經驗,慣性的思維認知。即使你能熟練掌握,運用各種競爭的套路,戰術,技巧,但如果走不出對競爭認知的誤區,那結果一定還是必敗無疑。

對「競爭論」的誤解往往是走不出困局的主要原因。

低成本、差異化、專業化等這些只不過是手段和方法,術的層面,是所有企業都要學習和追求的。但低成本,高價值,本質上就是矛盾的偽命題。

給「老大」的幾點建議

充分理解所在行業的特性、行業運作的規律、規則和原有的普遍認知。

思考以一種全新的認知來理解所在的行業,洞察行業趨勢,把企業放在環境中。

開展與行業內競爭者(同質企業)完全不同的活動。

不斷地創造出全新的活動來與客戶溝通,贏得市場,而不是讓消費者習慣性的「指導」適應企業,固守成就的自我主張。

專註於為客戶創造價值為先,並確保客戶感受到的企業所創造的價值是獨一無二的,從而實現企業自身價值,而不是為企業創造價值為先的打工者思維。

我們再回到「領路人」俞敏洪老師早年的判斷和思考:教育領域的發展潛力巨大,將是未來數百億級別的上市公司最多的領域之一。他思考的問題是:如何讓更多的中國人熱愛學習、如何實施中小學的素質教育、怎樣解決學生全面發展的問題、教育類各領域如何深度結合。

為什麼要關注他,因為中華武術不單單只是(競技)體育,市場化是集合(體育)教育、文化和健康的超級大產業,武術運動在中國,則具有這種獨一無二的天然屬性。

一個行業的領軍人物,對於行業的分析和理解、視野、格局觀、努力的方向、做的事情,決定了行業未來所能達到的高度。

由此我們可以理解為什麼俞敏洪給新東方的宗旨是「幫助學生實現學習的高效率、人格的高健全和人生的高質量」。理解行業大環境,判斷人們的根本性需求,從而為他們創造出價值,這樣一個企業才不會追隨競爭者去運作市場。新東方未來發展如何還尚待持續地觀察,我們當然期望他有更好的表現,給我們後輩更多的啟迪和借鑒。

好的戰略思維

是選擇不做什麼事

戰略可以理解為「選擇」主動的、主觀的選擇做什麼,不做什麼。

發展中的資源、誘利會很多,但精力總是有限的,選擇就成了最大問題,選擇沒有對錯。大部分企業都會認為競爭就是針對競爭者作出選擇。這樣的說法我並不反對,只是在這個前提下,不能單純的針對競爭者的做法作出回應,來選擇做什麼、怎麼做。

對於高級的競爭戰略來說,正好相反,其本質上應該是選擇不做什麼。

競爭的目的

突破固化,尋找新定位,創造空間

本著這種理念,也可以清晰的認識到,同行是學習的榜樣,不是競爭的對手。

如何確定自己的競爭優勢?從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答案。從資源的角度來說,獨有資源確實是競爭優勢的來源,所以在早些年,有一些企業依賴地理位置獲得了成功,有一些則依賴產業配套,規模效應、人才、資金、技術和產品,甚至依賴土地等資源獲得成功。

然而近幾年越發明顯的是,簡單的依賴資源,所謂的資源整合已經無法取得絕對優勢,建立壁壘獲得得成功了。許多企業開始尋求能力上的突破,如創新、營銷、執行以及自我超越的能力等。

多年的實踐探索和思考,我個人總結以下幾點,通過資源整合能具備些核心競爭優勢的是:稀缺的、專業領域的(不可替代性)、模仿成本高的(不易模仿的)、改變本質屬性的、(表象)複雜架構建立強鏈接的,及通過整合建立全新模式和體系的。

這個話題,以後我們再就關於資源整合,做一期專項話題的分享。

競爭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如果競爭僅僅是為了獲得競爭優勢的話,俞敏洪就不會提醒同行不要把新東方當作對手了。把目標定位為「競爭優勢」只會讓我們陷入競爭的僵局而不能夠自拔。

綜上所述,從競爭的出發點來說,是抗競爭而不是競爭;從競爭戰略的本質來說,是選擇不做哪些事情;從競爭活動的特性來說,是創造生存空間;而競爭的關鍵是尋找新定位。

在思考和分析競爭的各個角度上,可以明確是:競爭的最終目的是「遠離競爭」

亮 點

學習是求知的起點,而不是認知的終點,是探索和理解的過程。學習的是一種思考方式,思維邏輯,目的是開啟自我認知的盲區。

當你糾結選擇的時候,價值觀是最好的指引。

以求真的態度

「 以武悟道 」

親愛的小夥伴們:

歡迎在留言區寫下你的感悟,和大家一起分享,共同成長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眾號 的精彩文章:

愛,沒那麼簡單
與正品區別在哪兒?莆田高仿鞋版公司級Adidas夜光水母開箱鑒賞
老師,讓我想起那些年那些詩
138億年宇宙星光秀下,人類的詩與遠方
《母權論(上)》課堂筆記

TAG: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