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百時版杜威侃教育——教育就是培養認真辦事的能力

百時版杜威侃教育——教育就是培養認真辦事的能力

他叫杜威,與美國著名現代教育理論家杜威同名,是百時教育省實驗分校高中物理教師。

因材施教,強調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作為一名個體,教師也同樣有自己的個性,對待教育同樣也會有不同的看法。讓我們走進百時教育,看看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師,是如何表達自己對教育的獨特見解吧。

小編把今年六月份的隨機採訪錄成此文,謹以此紀念中國第三十三個教師節,並向百時教育全體教師致敬!

訪談人:你平時有那麼多想法,都是從哪裡來的?

:對我自己來說,什麼事情都想了解點,自己從不會被動去了解。主要還是看自己興趣點,對什麼感興趣,就喜歡研究什麼,不會因為別人說什麼我就人云亦云地去跟風。

思想的精華是在不斷地了解過程中,才會讓你體會到有為之震撼的東西。人類幾千年的文化和思想在精神上的體會是不一樣的,我會了解我自己感興趣的,這是精神上的旅遊,那種感覺和氛圍可能會讓你幾天都會沉浸其中,不一定需要眼睛看。

這其實也是人的一種本性——對未知的東西產生很大的好奇心,大家都喜歡接觸與眾不同的東西。比如有一次在吉祥分校做團隊拓展活動,大家做的分享內容一般都是團隊精神之類的。這時一位女老師說她被某位很帥的男老師抱感覺的很幸福,這在大家的發言中就立刻會被引起關注。雖是她一時的脫口而出,但可想見大家是喜歡驚喜和意外的。喜歡追求新鮮事物,這就是人的一種本性。

訪談人:聽你這麼說,我也挺好奇最後的結果是什麼。

:我很喜歡關注生活中的這樣的小片段,這些小片段最能體現出很多道理,人都是喜歡新鮮的東西。我是一個喜歡接受別人觀點的人,是正確的我就會吸收,體會他人觀點。這對我來說也是享受。

訪談人:你這種看法是不是從物理中得來的?

杜:我對科學的理解可能和別人不太一樣,我認為我們認知的科學不完全代表客觀。人對世界的認識都只能是一種範圍,是人腦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假如你沒有意識,那麼世界會是什麼樣呢?為什麼這個世界是這樣五顏六色的呢?其實這都只是人的一種觀點,對世界的一種理解,認識的觀念。任何定律都有其適用的範圍。比如我們了解牛頓定律能蓋房子,能生活就可以了,但是相對論卻在某些條件下推翻了牛頓力學。

環境會改變很多東西。人通過五官來關注這個世界,角度是有差別的。我們認識的是一面,實際上可能是另一面。我們面對事物的角度是不一樣的,所以會導致認識上的差異。

訪談人:說些大的話題,你對現在的學校教育怎麼看?

:我不喜歡現在的這種教育模式,或者說我不喜歡國人留下的傳統思維方式。它太過循規蹈矩,脫離了人對本性的追求。我主張教育孩子去多了解這個世界。社會的規律,這個社會是怎樣的規律。了解之後就會形成一個大體的方向,對世界、對社會、對生活的一種判斷。就會為自己定一個方向,不會讓自己變得很盲從。

學校應該開闊的孩子視野。如果視野開闊了,也會對自己人生做出更準確地判斷。任何選擇和判斷都是由你的視野來決定的,這就是我的一種觀點。

訪談人:就目前的教育環境,孩子應怎樣去適應呢?

杜:怎麼說呢,其實也是一個比較糾結的問題,假如讓我重新回到學生時代,第一點我還是要多看書,開闊自己對世界的認識,就像我現在一樣,多了解,了解之後我才知道我對什麼感興趣,我對自己也會有一個方向。

以我的自身能力條件,我還是會生活在國內。在國內受教高考是必然的,因為規則就是這樣,必須要適應規則。如果家庭條件可以的話,有機會出國,那就會走一個自己感興趣的一條路,不用考慮高考這些東西吧。這是我個人的一種想法。從這些可以看出,規則會固化很多東西。隨便一種規則就會在人群中形成一種大的趨勢。

訪談人:你認為讓孩子在課堂上應該怎麼學?

杜:既然你想通過高考這條路走出去,就還得按著目前這種教學模式來。教學方面,綜合來說,現在的教育資源也是經過公認的,這麼些年大家提煉出的教學精華,而教學方法也是適合絕大多是孩子的,所以總體說還得按照目前的方式來學。如果說有其他更好地模式,那應該也已經拿出來了,如果沒有,就是目前的最有效。

訪談人,我能看到的很多孩子,對一些具體學科,比如說是物理,就是學不明白,能給分析一下嗎?

杜:我是這麼看的,人的智力發展的關鍵期是0-7歲,7-10歲就開始不斷降低。物理學科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跟學科潛能的初期養成有很大的關係。基礎知識可能沒有問題,但若想理解通透卻並不容易。對於家長,我一直想說的就是,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長處,而不是木桶理論,一味地想去補孩子的短處。比如孩子喜歡音樂,那就不妨讓孩子在喜歡的藝考道路上發展,不非得走文化課高考這一條路。

訪談人:如果嚴重偏科,而發展關鍵期已經回不去,該怎麼辦?

杜:目前文理分開是不合理的教學方式。但孩子偏科也是可控的。比如數學和物理是有相關性的。數學能學好的孩子,物理也不會學的太差。因為物理的學習中就需要大量的數學。做題都有一個特點,就是找聯繫,找規律。我自己就屬於數學學的不錯,天賦稍強一些,計算能力也好一些,不過這也和從事工作有關係。不過我在學生時代,學霸堆兒里,我的物理也屬於一般般。

訪談人:你認為數學好,物理卻學的不好,還可能因為哪些原因?

杜:主要還是理解能力。不要妄圖用簡單代數,套公式去解決問題,而應該重視理解。做題不是任務,不是完成就行,硬找套路就是沒有出路。學習還是應該首先把邏輯理清楚,然後可以倒推思考要得出結論需要什麼,也可以正推看根據所給的已知條件,一步步我都能得出什麼,不經意間就會柳暗花明,得出結論。還可以藉助老師歸納題型和思路,知道每一類題型都怎麼切入去做。不能簡單讀完題,就畏難說不會,學生要去進行思考,尤其是深入思考。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的分析思路,思維也是循序漸進,逐步開闊的過程,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看到一些孩子能夠從小到大,始終擁有好成績的原因,因為思路逐步打開,頭腦自然越來越靈活。

訪談人:你覺得小學,初中,高中學習階段的區別在哪裡?

杜:從考試角度來說,小學階段我覺得從小就要培養孩子一些能力,如計算能力,數學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基礎能力,如好好練字。不妨也激發孩子不服輸,「較真」的能力而不是灌輸式教育;初中主要培養一些學習習慣;高中就是高強度的做題,練習,熟練應用所學去解決問題。

訪談人:孩子的考試,出路等,是否要給孩子做一些預案準備?

杜:我的觀點可能也過於理想化,很多人也不太認同。我個人認為高考之後應該給孩子自由選擇的權利。就像我的境遇,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的權力。必須要給孩子不斷嘗試的機會,發揮自己的人生。不要將什麼東西都給他準備好。但前期鋪墊是很重要的。家長和孩子都要有這樣的意識。但是就中國現有社會環境改變起來是很困難的,因為從出生開始就固化了某種生活方式。

訪談人:談談你心目中,什麼是理想的教育呢?

杜:人都會對未知的世界產生興趣。我覺得小學的時候不要太系統化的培養孩子,應主要培養其責任感,義務感以及最基礎的生活技能和學習興趣,這也是現在中國的孩子正缺少的。要著重培養能力、嚴謹能力、溝通能力、領導能力、洞察能力、而不是我能做多少題;還有就是對世界的認知,一個廣度、一個深度,培養一個獨立個體的人,而不是像生產機器人一樣,批量生產,思維觀念特別容易被控制。

說這麼多並不代表我是多麼獨立的,我高中以前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也是從大學慢慢意識到的。我喜歡看《黑色帝國》,我感覺我們腦子裡就是一種虛幻世界,我不喜歡這種虛幻世界,還是要對真實有一個追究,由一個點不斷的延伸,發現世界和事物的本質。

教育就是培養認真辦事的能力。美國人有個特點,就是做事非常認真,這其實也是和他們所處的環境有一定關係。像他們的小學生平時所做的作業,主要是對一些事物或事情的觀點是什麼,沒有標準答案。主要是為了教育他們要學會辯證的看待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瀋陽百時教育 的精彩文章:

TAG:瀋陽百時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