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周末推薦」手機不停響,未讀信息不斷增加,你是否也跟著焦慮不安?!

「周末推薦」手機不停響,未讀信息不斷增加,你是否也跟著焦慮不安?!

來源:健康報微信傳播矩陣-文化與健康( jkb_whyjk)

「周末推薦」手機不停響,未讀信息不斷增加,你是否也跟著焦慮不安?!

看到不斷增加的「未讀」信息,你是不是感到血壓升高、精神緊繃?隨著微信興起,尤其是各種微信群的開通,使得大家時不時地就要查看手機,生怕漏掉信息。尤其是對於上班族來說,一般少則有1個~2個公事群組,多的7個~8個也不足為奇,每個群組的信息「叮叮噹噹」響不停,1小時沒查看或許已累積上百條信息,對心理形成一定壓力。「上班」和「下班」的界限變得模糊。那麼,微信時代,我們如何才能不被信息所困?身處職場,我們怎樣才能不被壓力所累?

首先是要學會平衡工作與生活。就壓力管理而言,如果公司管理者希望員工能在生活與工作之間取得平衡,管理者自己必須以身做則,主動為生活與工作制定界限。過了特定時間,若非緊急事項切勿發電郵或信息給下屬交代公事或要求執行工作。員工也需主動為自己的私人時間和工作設限。可以把群組按輕重緩急劃分,在非工作時間,只有「重要」、「緊急」群組才會響鈴,以便能及時處理,次要或非緊急群組一律靜音,有空再慢慢看。

其次是要懂得適時向外求援,緩解壓力。科技便利所帶來的壓力,只是上班族面對的眾多壓力之一。工作量大、家事煩惱、人際關係、工作錯配、職場變動等也會造成諸多壓力,而且這些壓力會互相作用,衝擊職場人的身心。一個人長期承受壓力,到了某個程度時,往往會有兩種宣洩方式:一種是向外爆發,如可能會有咒罵、破壞或傷害他人等一些過激舉動;另一種就是在內心爆發,如產生抑鬱。前者令周遭人士心生恐懼,後者則是把問題藏在心中,自我壓抑,甚至走上絕路。有時候,你覺得自己能夠化解壓力,事實上你可能已經無法負荷,只要遇上導火事件情緒便會大爆發。大多數時候,人的情緒都是先在內心積壓,造成精神痛苦,久了就會引發焦慮、抑鬱等較為嚴重的情緒問題。所以,當我們感到壓力很大時,要懂得適時向外求援,可以找親近或信任的人傾述,也可以尋求心理專業人士的幫助,讓情緒得到舒解。

「周末推薦」手機不停響,未讀信息不斷增加,你是否也跟著焦慮不安?!

再次是增強自我察覺,遠離負面思想。就思維的運作模式而言,人腦的預設模式網路傾向於先產生消極負面想法。而負面想法就像萬能膠般,難以消除。稍不留神,我們的念頭常會在「自動駕駛模式」下,悔恨過去、擔憂未來,進而產生後悔、恐懼等情緒,形成壓力。意識和了解到自己的思維是這樣子的,然後我們就可以透過正念訓練思維,讓自己不會輕易進入上述運作模式。

所謂正念訓練是指以仁慈、非批判的態度,專註於當下的此時此刻。它能幫我們遠離負面思想、親近正面思想。當你知道大腦的本質是傾向負面思考之後,若覺得腦中思緒紛亂或「閉塞」時,可透過慢慢深呼吸、正念步行(在行走時,注意力集中在行走時的感覺上)來讓腦袋冷靜或放鬆。

此外,我們還可通過發揮愛心和善心,做好事讓自己「感覺美好」。這種美好的感覺讓人能以溫和及接納的態度來迎接情緒和環境變化所帶來的挑戰,並克服困難。同時,我們也可嘗試以感恩和欣賞的態度來面對生活並擁抱「不完美」,這樣我們就不至於活得太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報 的精彩文章:

「周末講壇」秦伯益:我們的醫學,需要一次人文精神的「回歸」
健康中國官方版App正式發布,七大論壇全方位把脈互聯網醫療
聚散有時,感恩相惜—第二屆中國健康科普創新大賽圓滿落幕
「語音」植入支架就萬事大吉?心梗患者術後最該注意啥?
過敏原檢測哪些方法靠譜?

TAG:健康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