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問答錦集:為什麼秦以前沒有農民起義,滿清要實行閉關鎖國

問答錦集:為什麼秦以前沒有農民起義,滿清要實行閉關鎖國

很多人以為有君主就自然會有農民起義,因為這歸根及底是不同階級之間的戰爭,和國家是什麼性質的並沒有多大聯繫,所以就很奇怪為什麼秦以前就沒發生農民起義呢?其實這樣思考的人都忽略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農民起義最重要的並不階級因素,而是「起義綱領」,這個「起義綱領」,其實恰就是孔子給的。所以在秦之前,中國都沒有發生過農民起義(因為沒有起義綱領,也就是說秦之前的農民都是「無頭的蒼蠅」)。

首先,我們來說說為什麼起義都需要一個名義,這其實太重要了。中國最早是從奴隸制社會然後過渡到文明社會的,貴族世代繼承(除非大規模改朝換代),而奴隸自然也世代都是奴隸,當然,到了春秋,除了真的奴隸以外,平常百姓我們可以稱之為農民了。可是對於農民來說,他們對於自己階級的認知是深入骨髓的,加上基本沒有文化和不識字,更別說能夠產生「取而代之」的思想了,對於他們來說,最大的反抗應該就是「你殘暴我不跟你混,我要找個新的大哥,而這個大哥肯定還是貴族,而不會想到自己「取代」「(如周代商)。

換句話說,先秦時期的農民階層,他們根本就不會產生「起義」思想,而此時,一個大儒的出現,卻告訴了世人(更重要的是農民),「其實你們也是可以取代君主的」,這個人就是孔子。孔子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意思很簡單,「當政的人必須品德要好」,很多人說這並沒有表達可以篡位啊,先別急,其實這恰是孔子的套路。我們知道,孔子是非常重視禮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他的核心思想,但是孔子的政治核心卻是「為政以德」,可是當「為政者不德後怎麼辦呢?」比如紂王(此處不談黑不黑的事),孔子就說了,「暴君代作,壤宮室以為污池……及紂之身,天下又大亂。」

孔子其實並沒有直接說,「為政不德,取而代之」,但是孔子卻表達了一個非常中心的思想,也就是「像紂王這樣的暴君,是不能當王上的」,而真正把孔子「德政」的政治訴求拿出解決方案,就是他的弟子,另一個大思想家—孟子。孟子非常直白了,他說「世衰道微,邪說暴行有作,臣弒君者有之,子弒父者有之。」也就是說,雖然我們一直將君君臣臣這套,但是如果君不好,你臣是可以殺了他的嘛,殺了之後幹啥呢?所以孟子又說,「君有大過則諫;反覆之而不聽,則易位」。

好了,孔孟兩個人已經把一切都講明白了,「如果君有過,則易位,臣可以弒君,子也可以弒父。」所以,這個思想就成為了之後農民們「農民起義的終極綱領」,他們可以跨越階層,同樣也可以取而代之,所以從陳勝吳廣起義到最後的太平天國運動,其實說到底,他們所遵循的都是「孔孟起義綱領」,所以「造反」就有了名正言順的理由,同樣也能得到更多人的呼應。畢竟兩位老聖人都說了,你是暴君就不行,那就是不行。

很多人說盜跖,盜跖是魯孝公之後,並不是農民起義哦,而且他那個,並不是起義吧,頂天也就是賊寇吧(起義必須伴隨著權力的更迭),當然是故意抹黑還是真實,如今我們已經無法去分辨了。

海上貿易那麼賺錢,為什麼滿清要實行閉關鎖國

既然誰都知道海上貿易賺錢,比如清政府在開國的時候,為了辦銅礦,可是大力發展海上貿易的,可是為什麼後來卻又海禁了呢?甚至一朝之內海禁政策都數次更改,順治年間是直接用暴力把山東以南的所有沿海居民內遷三十至五十里,為此整個東南沿海可謂血流成河,殘不忍睹(同時招致千古罵名)。

到了康熙年間,先是開放海禁,設立江、浙、閩、粵四個通商口岸,實際口岸更是達到上百個之多,可謂中國曆朝歷代之最。但是短短三十多年後,康熙又頒布南海海禁。而到了雍正年間,南海海禁廢除,恢復江、浙、閩、粵四個海關。可是到了乾隆年間,又只剩廣州一個海關,並延續到了近代,最終引發中英鴉片戰爭。中國封建大門被歐洲列強的堅船利炮轟開,步入半殖民地本封建社會的疼痛歷史。

難道清朝的統治者們不知道「開放海禁」的好處么?要知道不開放海禁,對政府來說維持政令的成本可高很多,那麼能夠讓清廷花費巨大力氣封閉海禁的原因就只剩一個了—關係國運。

開放海禁,會影響滿清的統治。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才造成了清朝上下兩百年的史無前例海禁,這就是為什麼海上貿易那麼賺錢,卻依舊要實行海禁的原因。

眾所周知,清朝以少數民族取漢代之,滿清「終其一生」都可以說活在「反清復明」的恐懼中,而當順治年間鄭成功攜南明餘下人員退居台灣之後(隆武政權),東南沿海就成為了「反清復明」勢力最為活躍的地方,這才導致了順治十二年的「無許片帆入海,違者立置重典」的政令,直到康熙平定三藩之亂,收復台灣之後,清廷才再次開放了海禁(看過《鹿鼎記》的應該都知道)。

從康熙到雍正的海禁政策,只是統治的政令而已,沒什麼可以說的。到了乾隆五十八年,馬嘎爾尼的訪華,英國要求清朝多開通商口岸,然後設立外國人專屬貿易區域和免稅區域,原本滿心歡喜的乾隆瞬間態度大變,因為當年英國就是以相同的借口打開印度莫卧兒王朝的國門,從而殖民全印度,成立東印度公司。他乾隆沒有辦法冒這個險,雖然他知道整個世界格局已經開始要發生變化了(乾隆知道法國大革命的發生),所以依舊是為了「穩」,滿清索性就徹底實行「閉關鎖國」了。

這就是清朝的海禁,對於當時的清廷來說,他們並不在乎海上貿易的利潤,因為相對於整個中原王朝的繁榮來說,那都是小錢。然而這個險,卻沒有一個人敢去犯。當然,這也和當時滿清統治者的目光有關,可是在當時的情況下,並不能說,換了其他的皇帝就會更好。

本文首發今日頭條問答簽約號「三觀粉碎機」,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觀 的精彩文章:

媒婆:什麼,你家閨女屬羊,那我要退聘禮

TAG:三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