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教師節,談談那些與老師相關的溫暖

教師節,談談那些與老師相關的溫暖

今天是教師節,同時也是我們學校大一新生開學的日子。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我不由得想起了那些與老師相關的溫暖。

1

小學六年級的語文老師徐悅珍老師,是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啟蒙者。

對於一個鄉村小學來說,教育資源是比較匱乏的,學校連個圖書館都沒有。徐老師家裡有很多書,她經常從家裡抬來滿滿的一箱書,然後發給我們一人一本,我們看完後,再放回去換一本。

有時候,她會叫我們閉上眼睛,聽她閱讀書籍。我們當時覺得非常新鮮,紛紛閉眼,老師的聲音傳來耳朵,就像開關一樣,一下子把我們的想像力打開了:老師讀到大海,我們腦海中便浮現出波瀾壯闊的大海來,老師讀到巨浪,我們腦海中便浮現出波濤洶湧的巨浪來。

現在想來,「聽」,其實是一種很好的閱讀方式。它如同讀書一樣,有助於提高我們的理解能力、想像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是一種增長見識,積累語言的有效途徑。

從那時起,我喜歡上了閱讀,也逐漸養成了閱讀的習慣。讀的多了,作文也自然會寫得好。於是,我的作文經常在班上被徐老師當做範文在全班人面前念了出來。我那時候寫作文不是為了想拿高分,只是純粹想被老師在班上念出來。

我現在也買了很多很多書,有時候一個人面對著這些書的時候,我都會想起她來。

2

中學時的英語老師余滿英老師是我人生轉折點中非常重要的一位老師,正是在她的引領下,我選擇了英語這個專業。

老師很年輕,也很漂亮。班上的學生無論多麼調皮,都會聽她的話。

中學的時候,我比較調皮,整天跟班裡的小混混玩在一起。余老師找我談話,叫我學好英語。她給了我一盒英語聽力磁帶,讓我帶回去好好聽,因為我的英語聽力比較薄弱。她還要求我每個禮拜寫一篇英語作文,然後交給她批改。

慢慢地我對英語產生了興趣,最終在大學的時候選了英語專業。

3

大學時,典籍英譯專家卓正英教授對學術的不懈追求也深深影響了我。

卓先生在典籍英譯的理論與實踐方面都有重大的創新和突破;就翻譯原則、標準、譯者必備條件,譯作評價、翻譯方法論等問題提出了獨特的見解,並構建了較完整的概念系統。

在卓先生的引領下,我對如何撰寫論文,如何做研究有了較為徹底的了解。

4

大學期間,我身邊的每一個同學和朋友也都是我的良師益友。

哈佛大學校長德魯·福斯特對新生的致辭里說,「在大學,你將會遇到的許多最重要的想法,不會來自教授、實驗室、書本,而是來自坐在你旁邊的人。你提出的許多問題,你學會迴避的困難,你接受的新觀點,都將源於你和他人的互動。」這就是為什麼你的班級有必要代表最廣泛的背景、經驗和興趣,覆蓋最廣泛的地理來源、社會環境、民族、種族、宗教、性別認同、性取向和政治立場。」

在大學,對我影響很大的同學太多了,我沒有辦法一一列出名單,我住在滿滿的愛里,不覺匱乏,只是深深地知道自己的幸運。

5

工作以後,我也成了一名老師。

我希望當別人叫我一聲「余老師」的時候,我可以擔得起這個稱呼,而不會覺得誠惶誠恐,臉上發燙,心中有愧。

所以我從不敢放鬆對自己的要求。

必須更努力,必須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必須不斷地提供有價值的東西。

這個過程,是辛苦的,也是快樂的。

節日快樂!

郵院企管1418

最後附上一波學校新生報到照片: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阿文來了 的精彩文章:

TAG:阿文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