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地傑人靈話雙甸

地傑人靈話雙甸

手指輕戳上圖中間按鈕,聽璇子給您娓娓道來!

地靈人傑話雙甸

古鎮雙甸,是如東縣的西大門。古代這裡曾經是茫茫一片黃海淺灘,隨著斗轉星移,早在唐朝便已形成了高程在四至五米間的濱海平原。因雙甸南迎長江,北傍黃海,地勢平衍,後來居民日集,商賈漸增,集市日趨繁榮。到明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0年)開始建鎮,隸屬揚州府如皋縣。

昔日,因有兩家商店並建此處,故地名「雙店」。縣誌載:「(皋東)六十里店,曰雙店」。又因此處有地八丘,而當時四丘稱一甸,故又名「雙甸」。還因鎮內在呈丁字形的豎河與橫河上,各架一大板橋,故又稱「雙橋」。明朝有個廣陵知府,於冬季沿古鹽運河(即串場河)東去鹽場巡視,夜泊雙甸,翌晨知府步出官艙,只見兩座板橋上及四周宅頂樹梢,阡陌田野,一片濃霜密布,似粉如雪,晶瑩璀璨。知府覽物動情,吟詩讚賞板橋霜美如雪,霜景勝似雪景,此後雙甸又有了霜橋、霜店、霜甸等雅稱。

民國初年,雙甸改稱雙甸市,隸屬如皋,為皋東名鎮之一。1927年,復改市稱鎮。1933年重修《如皋縣誌》時,遂定名雙甸鎮。1959年改稱雙甸工區,1986年3月2日恢復鎮建制。現在的雙甸鎮規模範圍又與以往不同,較前為大。

據清嘉慶版《如皋縣誌》卷三記載,雙甸歷代建造寺廟較多。從唐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到清同治八年(1863年),先後修建了鎮海寺、彌陀庵、毗盧庵、關帝廟、觀音堂、三元宮等規模較大的寺廟。其中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建造的觀音堂氣勢更為磅礴。內有石寶塔,藏有李芳梅書寫的《金剛經》石碑五十塊。銅鑄的觀音與人等高,內有金心銀膽。直徑盈米的兩顆銀杏,與鎮中另外四棵古銀杏遙相呼應,遮天蔽日,夏季鳥雀盤旋,鳴聲不絕。

雙甸自古多橋,昔有東大橋、西大橋,橫跨鹽運河上。另有虹橋、薛港橋、陶家橋等四面貫通。橋南不遠處,曾有個三畝左右的圓形洗馬池。據《如皋縣誌》載:「洗馬池,在雙甸河南,宋丞相文天祥曾航海至此駐馬,故名。」文天祥於德祐二年(1276年)三月,曾寫下《過如皋》七絕一首:「雄狐假虎之如皋,河水腥風接海濤,行客不知身世險,一窗春夢送輕舟刀。」洗馬池歷經滄桑,抗日戰爭時期,陳毅、粟裕等來過洗馬池畔,至今,這裡還流傳著《粟司令打仗仗仗勝》的歌謠。如今洗馬池尚未全部填平,仍有遺痕可尋。

雙甸鎮在日軍佔領前,鎮內荷池飄香,綠水潺潺,碧草芊芊,樹木蔥蘢。河北大街上有石牌坊兩座,東西圈門兩個,張、叢、任、吳四大祠堂、天主教堂、鐘樓、古廟等12處宋明建造的古房群,錯落有序。幾戶大門堂內懸掛了「大夫第」、「節媲大家」、「天旌孝子」、「美意延年」等金匾額。名儒塾師任政平的庭院內,植有百年以上的桂花與黃楊各一棵,互相依偎,卿卿我我,酷似伉儷佳人。每當農曆八月,桂花樹「葉密千層秀,花開萬點黃」,香飄彌遠,行人聞香駐足,現已成為南通市重點保護的古樹名木。任家還藏有數千冊珍貴的明清古籍與字畫。據說有些人家還收藏了唐伯虎、董小宛、張謇等名家高手的真跡。雙甸有諺云:「家中無字畫,必是窮人家。」1924年鎮東都天廟改建為「民眾教育館」,一進三堂,樓房脊頂裝有「瓶升三戟」(諧意為「連升三級」),頗為壯觀。登樓遠眺,大有江南水鄉風味。樓下有動植物石碑數十塊,為皋東重要文物。1938年9月29日(農曆八月初六)日軍火燒雙甸鎮,民眾教育館毀之殆盡。

歷史上,雙甸賢達輩出。魏建功的老師姚澤人、劉季平的老師尤梓材,留學日本的任玉樓等教育前輩,精心培育了一批蜚聲中外的英才。如設計和主建了我國第一座水力發電站的水電專家顧文魁,全國鑄造學會鑄鋼及其鍋爐專業委員會主任叢泉四兄弟,著名學者姚遷,尤其是曾任教育部副部長、北京圖書館館長的劉季平及其胞弟劉明凡、著名生物學教授吳功賢等人,他們為雙甸的歷史譜寫了輝煌的篇章,成為雙甸人民的驕傲。

如今,雙甸正沐著改革開放的春風,這裡的人民干著與日俱興的事業。

(文字來源:如東大觀)

本期特邀配音嘉賓璇子

璇子和她的baby

你好,如東網

璇子

土生土長的雙甸人

90後寶媽一枚

因為熱愛家鄉

所以,大學畢業後選擇了留在家鄉

作為一名專業策劃師

為家鄉默默奉獻著...

配音丨璇子

配樂合成丨Joy Feng

策劃編輯丨Editor 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如東網 的精彩文章:

TAG:如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