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拒絕還是擁抱?日本人與肉食的千年愛恨情仇

拒絕還是擁抱?日本人與肉食的千年愛恨情仇

「紅葉深山有鹿鳴 聲來聞者亦悲秋。」這是《萬葉集》的名句,作者猿丸大夫深秋時節登山,踏著滿地紅葉前行,耳邊隱約聽見鹿鳴聲,秋已深了。

深秋的山裡

秋天是鹿繁殖的季節,呦呦鹿鳴,是雄鹿在召喚雌鹿。聽在人耳里,卻不由生了悲秋的情緒。在近千年後的江戶中期,江戶町人若面帶笑容說起「紅葉」,往往不是去秋遊,而是去專門烹制鹿肉的飲食店大快朵頤。

江戶町人如此風雅?不言鹿肉,偏以紅葉代指。其實不然。直到江戶時期,一般人多菜食,輔以魚蝦貝類,紅肉是禁忌。但總有饞嘴人,但凡有機會總要嘗一嘗。為了避人耳目,吃鹿肉以「紅葉」代稱,無獨有偶,野豬肉稱為「牡丹」或「山鯨」。

山鯨好理解。當時海邊住民常以鯨魚肉為食,將野豬比作山中的鯨魚,也是掩耳盜鈴的法子。可牡丹如何解釋?據說野豬肉色鮮紅,和盛放的牡丹有些相似;更有人說唐獅子牡丹是有名的圖案搭配,唐獅子(からじし)和野豬(いのしし)發音相近,所以轉稱牡丹了。江戶人一說「今晚就著牡丹喝一杯?」聞著心知肚明,是要去野豬火鍋店打打牙祭了。

牡丹鍋就是野豬肉鍋

除了牡丹紅葉,馬肉叫做「櫻」,取其肉色略粉,有些像櫻花的特點。雞肉也叫「柏」,有人說雞腿肉與柏樹的葉子形狀相似。《紅樓夢》有一回叫《脂粉香娃割腥啖膻》,史湘雲自命真名士自風流,假清高最可厭,不妨大吃大嚼腥膻,回來卻是錦心繡口。

《紅樓夢》劇照

江戶町人不是假清高,更多處於現實考量:江戶幕府雖睜一眼閉一眼,畢竟有禁止吃肉的法令。公開說吃豬吃鹿有風險,換種說法皆大歡喜。

繩文時代日本人吃肉吃得興高采烈,還有煮肉烤肉等多種吃法,怎麼後來吃肉成了禁忌?那得從1400多年前說起。公元6世紀,百濟的聖明王派使者給欽明天皇送來金銅釋迦如來像和各類經典、佛具,史稱「佛教傳來」。當時朝廷有兩大派系,蘇我氏信了佛教,物部氏對傳統神道更感興趣,兩派發生激烈鬥爭,最終蘇我氏獲勝。佛教宣揚戒殺生戒肉食,此時信仰佛教的只是上層階層,普通民眾依然無所不食,別說牛馬雞豬,野生的猿猴都是好食材。

到了天武天皇的時代,天皇下了第一份《肉食禁止令》,命令在規定時期內臣民不可食用牛馬犬猿雞。規定時期是4月1日到9月30日,屬於農忙期,可能為了防止大量捕獵導致資源枯竭或是影響農耕。到聖武天皇時,全國實行1年的殺生禁止與肉食禁止,不殺生的生活方式被強行推廣,民眾逐漸產生吃肉就是反佛,就是反道德的心理印象。國分寺等寺廟的建設也大大加速了「不吃肉」的普及。民眾在寺廟學讀書認字,有病也得到僧侶贈予的藥物。當時識字率不高,僧侶是難得的知識人,收到廣泛的尊敬。僧侶持戒茹素,民眾也效仿他們的生活方式。從天武天皇首次發布肉食禁止令,朝廷不斷推廣了100多年,肉食禁止才真正在全國實行。

從此日本人漸漸遠離了肉食,普通人與獸肉漸行漸遠,頂多偶爾吃野味解饞,或是饑荒時無奈之舉。日本成了以魚類、豆類為蛋白質主要來源的國家,直到江戶時代,人們吃肉還要遮遮掩掩,以「牡丹「紅葉」等隱語來掩飾。

說來有趣,肉食因聖武天皇的極力排斥而消失,在1000年後,又因另一位天皇的大力推廣而迅速復興。在明治五年(1872)1月,明治天皇第一次吃了牛肉製成的菜肴,立刻成為佳話。明治天皇長在深宮,是典型的京都貴人口味,最愛河魚菜肴。為了文明開化,他勉為其難帶頭吃肉,只為表明向西方學習的決心,為全國臣民做個榜樣。

有他帶頭,吃牛肉很快成為風氣,去西餐店吃牛排成為時髦。洋裝貴人們手持刀叉,向碟中的肉塊發起挑戰,因為用不慣刀叉,割得口中流血者大有人在。牛排價貴,平民退而求其次,吃些碎牛肉製成的牛鍋,也算咸與維新,牛鍋就是今日壽喜燒的前身。當時的暢銷書《安愚樂鍋》以詼諧的語氣說:士農工商男女老少賢愚貧富,不吃牛鍋的,就是不夠開化之徒。渾然忘了在幾年前,人們還說牛肉有臭氣,實在吃不得呢。

壽喜燒的關鍵在於好牛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瀛趣談 的精彩文章:

TAG:東瀛趣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