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校長」顧佳斌,他的夢想是用創意慈善改變未來

「校長」顧佳斌,他的夢想是用創意慈善改變未來

經歷了漫長冬天的中國慈善業終於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蘇醒,這個在夾縫中生長的孩童面臨著民眾遠遠不足的關注和負面新聞里鋪天蓋地的口誅筆伐。

中國慈善不斷壯大,探索新的維度刻不容緩。對於顧佳斌來說,他或許已經找到了答案。

爽朗、健談又帶著幾分瀟洒,是人們見到顧佳斌時的初感。打開他的微博,你會發現他每周都在天南海北地飛來飛去,北京、上海、西寧再到倫敦、巴黎,他熱愛美食、旅遊,是個演唱會控和超級賽事控;會飛去歐洲看場溫網、賽車或者歐冠,也會為了一頓晚餐從上海飛到廈門,餐後再飛回來……他的現狀或許是眾多在工作崗位上打拚之人的夢寐以求—遊歷四方、放慢速度、享受生活。他當然可以做到這些,作為一個已經財務自由的「前地產商」,顧佳斌四十歲就選擇了退休。

一個四十歲退休的成功商人

顧佳斌覺得他的創業經歷並不精彩,決定下海的過程倒是有點意思。從同濟大學城市規劃專業畢業後,他在上海某區住宅管理局上班,但是在當時的氛圍里,很難把所學和自己抱負施展開,商人會通過各種渠道實現利益最大化,而非考慮社會效益和城市面貌。作為一個區級的管理者,顧佳斌很難與他們對抗,隨著職位的上升,他反而覺得自己能做的事愈發有限。

後來正好有機會可以自己做房地產,他覺得既然管理的成效不理想,還不如自己動手做一些項目,對城市面貌的改善哪怕只有一點點也好。正如魯迅棄醫從文,是為了改變更多人,顧佳斌覺得如果做不到通過管理改變更多,只能反過來,通過實幹改變一小部分。

另一方面,「如果我繼續從政的話,想賺兩三百萬可能需要十年時間,創業的話兩三年就夠了,那我可以省下多一點的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顧佳斌也是這麼從經濟角度考慮去規劃自己的未來。

後來,顧佳斌讀了一本書,叫做《規劃四十歲退休》,此時他早已對不斷融資再投資的靠資本而不是創意經營地產的模式心生厭倦,他想,如果真能在四十歲退休,也挺酷的。

巧合的是,顧佳斌四十歲這年,真的有公司上門提出收購了。對方對顧佳斌的公司進行了全面的財務調查,在他們看來,一個成功的商人在壯年賣掉公司,八成是有著不為人知的債務危機。對方到底也沒查出什麼,只是對於顧佳斌四十歲就選擇退休的做法大為不解,後來顧佳斌告訴他們:「假如你七十歲得了絕症,如果在不影響財務自由的前提下花一定的錢可以多活三年,每個人都會同意,可那個時候你買回來的是苟延殘喘的三年。而如今我是買了風華正茂的三年。」

顧佳斌說,用金錢換得幾年偷得浮雲半日閑的青春時光,是他一生中最值的一筆生意。無論是下海還是退休,坐在顧佳斌的賭桌對面的一直是時間,他用金錢當籌碼,換得了一分恣意、一分瀟洒和一分領悟。有時候,放手未必是失去。

把慈善看作「精神消費品」

還沒退休時,顧佳斌就為兒子規劃好了未來的工作方向—公益事業。「我覺得做公益是只有付出沒有索取,在當今社會這可能是最最快樂的做法,既然有這個機會,何不自己也去享受一下這種工作呢?」

2015年,顧佳斌發起了公益組織大城小愛慈尚會,這是一個在新型互聯網生態下的體驗型組織形式的平台。平台不搞募捐與拍賣,而是在慈善公益上進行供給側的改革,提供更有創意的慈善產品,甚至還會在資金上對參與者予以援助,而顧佳斌自己則擔任選擇、推廣、宣傳等幕後推手工作。

顧佳斌希望傳遞一種理念—將慈善看成一種精神消費品,和演唱會電影同理,人們需要在過程中獲得精神滿足。傳統募集資金的方式往往難以收穫預期的成果,因為懷疑的種子早就與生俱來般埋藏在人性里,能否將錢完完本本用於幫扶他人是橫亘在每一個捐贈者喉間的魚骨。顧佳斌選擇了一種更為透明的方式:提供公益產品並全程細化跟進,由參與者親身參與並完成項目。

不過顧佳斌最想做的,還是吸引更多社會人士參與其中。「榮耀之箱」計劃初始,就有朋友勸他趕緊註冊,以防抄襲,顧佳斌一聽就樂了: 「幹嗎要註冊?本來我的目標就是解決全國的問題,有人抄襲我,那我們不是更省力嗎?」

留住支教教師

顧佳斌的同事都習慣稱他為顧校長,他自己也喜歡這個稱呼,還把微博昵稱設置成了「顧校長champion」。可事實上他並非某所學校的負責人,「校長」一詞說起來倒是和他正在做的慈善項目「榮耀之箱」脫不開關係。

「榮耀之箱」是顧佳斌發起的公益項目之一,旨在提供極具創意的集裝箱建築為貧困地區支教教師創造更加優質的生活環境,提升鄉村支教力量。簡而言之,這是一個利用集裝箱改造生活空間,為鄉村支教教師提供衛生住宿環境的公益項目。

顧佳斌做的,也確實是一個校長的分內之事。

幾年前顧佳斌到廣西柳州的貧困縣考察,這裡環境極其艱苦,孩子們固然天真聰慧,卻難以觸及山區外面的世界,說到底還是教育資源太過匱乏。望著一張張稚嫩的臉,顧佳斌心中一陣不忍。

無意中他聽到當地人提及這裡原本是有支教老師的,可來了兩周沒能洗一次澡,蠻荒的生活環境,讓習慣了城市生活的青年人們望而卻步,選擇了逃離。

支教教師的退縮並沒讓顧佳斌心生反感,相反,他覺得這可以是公益事業的一個嶄新切入點。如果能為支教教師們提供一個類似商務酒店的住宿環境,是不是就能留下更多的人,也為山區留下一顆希望的種子呢?

「我相信,飲食清苦對現代人不是問題,荒蠻人般的衛生條件才是最大的阻礙,我們需要讓老師給偏遠地區帶去文明,但我們無權要求老師去適應這樣的生活,無權要求他們與現代生活隔絕。」顧佳斌認為,只有讓老師有尊嚴地支教,他們才會發自內心地去熱愛這個工作,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傳遞愛心。

解決住宿問題,蓋一棟樓是最簡單直接的方法,但顧佳斌不想這麼做。本是建築規劃專業出身,又在房地產行業摸爬滾打數年,顧佳斌深知建樓屬於工程,而工程的成本不可控性會導致高昂的費用和漫長的建築規劃時間,甚至有偷工減料的可能。在顧佳斌看來,真正的公益遠沒有集資捐錢這麼簡單,發起人需要對每一個參與慈善的人負責,只有項目具有說服力和標準,才能換取他人的信任,這也是一個真正發揮作用的項目為什麼顯得尤為珍貴。

顧佳斌想到了用集裝箱改造住房,「把一個工程,變成一個具有工業級標準化的產品」,這是顧佳斌一個極具創意的思路。改裝集裝箱做生活空間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將過程中的每一個點量化,使每一件產品、每一道工序都清晰明了。相對於工程來說,集裝箱的設計和施工更加簡單,更重要的是能實現工廠化生產,一方面降低了管理的成本,另一方面避免了工程建設規劃時間上的拖延。

不僅如此,在顧佳斌的設想中,榮耀之箱這個項目希望是由愛心企業利用閑置資源共同來打造,這也是顧佳斌創辦「大城小愛慈尚會」的初衷。建造「榮耀之箱」需要的集裝箱箱體和內部功能性器具如廚具、潔具、電器,都可以由願意參與公益事業的相關企業資助,他們無需專門劃撥資金用以慈善,只需要拿出過季的庫存產品、淘汰產品等資源,通過設計整合,便可以打造一間能留住老師的溫馨居所。

顧佳斌說,「現在條件下的支教工作的艱苦程度,其實像一個精神消費的奢侈品,猶如愛馬仕,但我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把它去光環化,把它變成一個普通消費品,人人能消費得起,支教教師們不僅需要精神上的鼓勵,現實的生活問題也應該被重視。我們不能把一件必須有人從事的工作,建立在別人的奉獻與堅持上」,同時,顧佳斌還為榮耀之箱設計了遠程醫療諮詢功能,解決了支教老師家人的擔憂和支持程度。

慈善是一場不計成本的投資

「做慈善不是談戀愛,只能一個個來,而是撫養小孩,有了老二,對老大還是會負責的。」,因此除了榮耀之箱,他為其他慈善項目也推動宣傳也正齊頭並進。

在為「蝴蝶之家」里接受臨終關懷的孩子們捐贈了50萬款項後,他又計劃聯合各界的朋友邀請文體明星一起,推行幫助重病孩子圓夢的計劃;「大城小愛慈尚會」也和上海電視台《行走的美味》欄目開展了合作,在公益宣傳的路上尋找美食,呼籲上海的各個餐廳參與即將開展的「免費冰箱」項目,希望餐廳將多餘的衛生菜品,為難撐生計的弱勢群體提供免費餐食。

以榮耀之箱為例的大城小愛所參與的項目,解決的無一例外都是人性的弱點帶來的現實問題。

就在不久前,顧佳斌還與歌手孫楠聯手發起「大城小愛,重塑未來」公益聯盟,旨在聯合更多藝人一起加入,共同宣傳,把好的慈善公益項目讓更多人知道。在成立儀式上,陳道明代表參與的明星,向大城小愛捐贈了榮耀之箱,活動當天,大城小愛也把一個榮耀之箱送到了江一燕支教過的學校。

社會對慈善的公信力質疑聲從來都有,但顧佳斌不以為然,「我覺得我們需要宣傳,需要告訴大家,做公益的心態,應該像炒股票,不可能指望個個都好,其中一部分成功了就可。比如每年花一萬做慈善,如果其中兩千真正讓人得到了幫助,這一萬就是值得的。」

顧佳斌的孩子在國外念書,退休的他本該有更多時間陪伴孩子,享受生活,他卻選擇單獨留在國內做公益。「我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希望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單純些,讓我們的孩子可以面對一個更友好的世界。」

策劃、編輯、統籌、執行˙佟承岳

采、文˙Flora

攝影˙鄧熙勛

化妝˙江和平(東田造型)

拍攝場地˙中紡影棚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芭莎男士 的精彩文章:

讓我們乘「太空艙」探索星辰大海,用「黑科技」觸摸未來
教練夾克,陪你過秋天
打包法則:愛拼還不夠,會裝才會贏
趙麗穎解鎖新技能,變身超會戴項鏈的小花旦
肯豆的髮型變遷,你絕對沒看過!

TAG:芭莎男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