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敦刻爾克》上映,除了法國人憤怒外,還有中國!

《敦刻爾克》上映,除了法國人憤怒外,還有中國!

近期知名導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電影《敦刻爾克》在國內上映,在歐美上映首個周末,影片票房便績登頂北美票房榜,票房口碑雙雙開門紅。影片描述的歷史被稱為一場扭轉盟軍戰局充滿神奇的「大撤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法聯軍防線在德國坦克洪流快速攻勢下崩潰,敦刻爾克是位於法國東北部的港口城市,英國為了保住自己派往法國的遠征軍,在沒有告知法軍的情況下,開始從敦克爾偷偷撤走了一部分英軍,也是因為法軍的拚死抵抗之下,為敦刻爾克大撤退爭取了寶貴的時間,為了這次大撤退4萬名法國戰士犧牲自己去抵擋強大敵軍炮火。

電影《敦克爾克》海報

英國人在二戰中的表現如何?

敗多勝少,數得出來的唯有敦刻爾克大撤退、不列顛空戰和非洲擊敗德意聯軍。昔日的英國號稱日不落帝國,作為海洋大國擁有不少戰列艦、巡洋艦,然而這一切的優勢都被德軍的狼群戰術絞殺,陸上裝備在敦刻爾克大撤退時丟了一批,唯有空軍還勉強有出彩之處。此次大撤退,雖然意味著英國派駐法國的遠征軍的所有重型裝備都丟棄在歐洲大陸上,以及歐洲大陸落入法西斯之手,但英國把握住大的戰略,成功將美軍拉入戰爭,大撤退為英國保留了在本土堅持戰爭的最珍貴的有生力量,為四年後在諾曼底登陸的保存了大批軍事人員。

從敦克爾撤退回國的軍人

德軍的戰利品雷諾輕型坦克

法國人的憤怒

敦刻爾克大撤退保存了英軍的實力,卻坑苦了自己的盟友法軍。影片上映之後法國媒體憤怒喊道,英國佬不地道,我們法國才是主角!作為成功拖住德軍主力的法國人,在電影中表現法軍的鏡頭卻只有區區數十秒。真實的情況卻是英國部隊拋棄了巴黎方向正在苦戰的法軍,臨陣脫逃,而七八萬法軍不肯逃跑,繼續抵抗為英軍和部分法軍撤離掩護。而英國人卻一直指責法國戰略呆板保守,只把希望寄托在他們自認為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線上,始終對德國宣而不戰。

歐洲大陸處於德軍實力範圍

英國遠征軍在緬甸坑中國軍人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著手對南洋各國全面進攻,緬甸陷入危機,中國為了保護滇緬公路這條僅存的國際運輸線,因為能從緬甸為中轉站得到急需的援助物資來維持中國抗戰,英國則為了保護印度的屏障緬甸,兩國決定共同保衛緬甸。而英軍實際上是將中國軍人推到前線幫其守衛印度屏障,萬一守不住大不了退回印度。在長達三年的作戰中,中國軍人用生命在為國家而戰鬥。後來日軍攻勢源源不斷,被打怕了的英國人又想跑路了,便要求中國軍隊迅速進入緬甸阻擊日軍,自己則在抓緊搶修通往印度的公路。蔣介石曾直言不諱的說,英國人的目的就是利用中國軍隊保護他們安全撤回印度。看到緬甸戰爭中的中國遠征軍故事,著實讓人心酸......希望看完電影的你,也能看看中國遠征軍入緬的故事。到如今還有部分流落在緬甸金三角地區的抗戰老兵,這些老兵,台灣覺得他們是逃兵,大陸覺得他們是國軍,不被認可!

中國遠征軍入緬是的情景

和長征比如何

英國是傲慢的,總有帝國的餘暉在心頭,當時英法聯軍始終維持綏靖政策,對德國橫掃了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的侵略長期置之不理。等到大戰開始之時才發現自己已經不是德軍對手,最後才有了這一出。而長征兩年期間共進行了380餘次戰鬥,紅軍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經過14個省,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用網上調侃的話說:如果敦克爾大撤退是游回去的話或者英國軍人從此浴血奮戰干趴了德軍,那這個問題還可以談一下。即使敦克爾大撤退失敗了,德軍要跨過英吉利海峽有極大的難度,所以其對整個二戰所起的作用並沒有英國人自己所誇的那樣。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i科技兵 的精彩文章:

英國新航母正式命名「威爾士親王」號,艦載機沒到位將裸奔
颶風伊爾瑪:古巴遭受強風和大雨襲擊

TAG:Ai科技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