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選在教師節發篇文,是因為昨天遇到她

選在教師節發篇文,是因為昨天遇到她

時間:昨天(9月9號)下午3點到5點

地點:市區某次新小區(距離華誼兄弟影院比較近)

人物:我(老師);她(初三學生)

這是我作為一名英語專業的教師,畢業後在體制內任教8年,然後從體制出來在大學代課,後來自己創辦培訓網校N多年後又一次當家教帶學生。以前是一對多,這次是一對一;以前是講大課,現在是單獨輔導。

兩個小時的時間裡,就著學生做的一頁練習,我就事論事或者借題發揮,從英漢思維比較到英語句子結構到拼音語言到河北中考題型,滔滔不絕,基本上沒給學生留插話的機會,因為即使問她什麼,得到的回答也是千篇一律的「不知道」。

其實早在停止給大學當外聘教師之後,創辦網校之前,也曾在市區繁華地帶租門臉的樓上,開辦輔導中心,面向初三、高三學生補習英語。之後辦網校,從線下轉到線上,面向成年人開辦某種英語考試培訓課程,錄製授課視頻,出版過輔導書。現在再給中學生輔導,我發現中間創辦網校的近10年似乎是不存在的,從辦輔導中心,時光一下子就跨越到了昨天!因為我發現這麼多年,學生們的英語學習幾乎沒什麼改變!

兩個小時的輔導結束,我詢問學生能不能聽懂,學生答:和我們老師講的不一樣,聽的明白,容易接受。我釋然,我這麼多年始終堅持,並一直在改進的,通俗易懂地講解英語的方法,不管是對中學生,還是成人,證明是對的,效果很好!

英語,作為我們的母語漢語之外的一種語言,學習的時候一定要先明白它是怎樣的一種語言,是怎麼一回事,和漢語有什麼地方不一樣。這樣的啟蒙一定要有,而且要通俗易懂地教給學生。我不明白在職的英語老師們為什麼不在學生剛上初一的時候不告訴學生這些,是有所保留,還是老師自己沒搞懂?

而且學生用的教材裡面都是聽說材料,教材的編寫意圖是要學生學習英語的交際功能,但是考試的時候考的確都是辭彙語法閱讀,所學、所考脫節,讓學生,甚至一部分年輕教師感到無所適從。

現在的英語教學口號是聽說領先,那麼想想我們的生活環境是不是一個講英語的環境呢,學生一天24小時的時間段內有多少時間接觸到英語?也就是上課聽老師說幾句吧,談得上英語交際嗎?聽說領先,注重交際功能,希望學完能和老外自由溝通,這個用意是好的,但是很難實現。

事實上,我們多年來是把英語當作一門學問來學的,不管教材如何改革,不管教學如何改革,不管考試如何改革,我們始終是在「研究」英語,學英語不是為了溝通、交流(也實現不了),而是研究英語作為一種語言的語法結構、辭彙,我們的孩子學的不是作為交流工具的英語,是語言學,中小學生都成了研究生。

(接下來會談談英語到底是怎樣一種語言,它和我們的母語漢語有什麼異同,請繼續關注、轉發。)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趙老師的家常菜 的精彩文章:

TAG:趙老師的家常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