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可能不知道,瑜伽是為了呼吸而存在的

你可能不知道,瑜伽是為了呼吸而存在的

這是Tina的第五篇瑜伽生活日誌

Tina

愛荷瑜伽工作坊創始人,你們的瑜伽課代表

1

你大概聽過這樣的話,「呼吸是瑜伽的靈魂,瑜伽體式沒有呼吸就是體操了」。

在很長的時間裡,我覺得這不過是老師提醒你在練習中要好好呼吸,心疼體操無辜躺槍。但我最近開始讀Leslie Kaminoff和Amy Mattews的《瑜伽解剖書》,兩位大師運用解剖學的理論深入淺出的闡述了呼吸機制,以及在瑜伽練習中呼吸的意義,我才恍然大悟了「靈魂」一詞的意義。

這裡就算是分享一些我在讀這本書的第一章「呼吸動力學」的收穫。如果這激發了你的學習興趣,你也可以去仔細讀讀這本書,我只是分享了很小一部分內容加上我的學習和理解,也許你可以有更有趣的發現。

2

沒有呼吸的瑜伽就是這麼不同

先從書中的這張圖開始說,這張圖給了一個很直觀的描述,有呼吸支撐和沒有呼吸支撐的體式在練習中的差異。結合書的內容,

我的理解就是,左圖,在缺乏呼吸支撐的體式中,為了平衡胸腔的向下重力(B點C點),背部肌肉參與發力(D點),腰椎尾椎(A點)就成為槓桿支點。尾椎腰椎比較脆弱,而D點到A點由於力臂較短,施力有限,身體自然反應比較吃力,進入屏息。

右圖展示了有呼吸支撐的體位,胸腔腹腔變成了一個充氣的整體,形成對脊柱有力的支撐,同時身體調動了呼吸輔助肌(肋間肌、腹肌等)的參與,上半身成為一個整體受力,骨盆與雙腳支撐上半身,身體的力學結構清晰簡潔,更容易達成舒適穩定。

兩個體式在外觀上看似沒有差異,身體內在的運作卻非常不同,直觀的解釋了「沒有呼吸的瑜伽」有什麼不同。

3

呼吸不是鼻孔變大變小

呼吸是什麼?這個問題看起來很簡單,每個人時刻都在進行,可是你真的了解是身體的什麼部分在主導嗎?是我們的鼻子在呼吸嗎?

這本書里這樣定義呼吸,「呼吸是把空氣吸進肺部再排出去的過程,是胸腔與腹腔發生三度空間形狀變化所引發的結果」。

GIF/1K

所以說不要以為是你的鼻子在用力呼吸啦,呼吸是你的體腔形狀變化形成的。你的體腔空間變大,內部壓力變小,外部壓力就把空氣壓入了你的身體。空氣進入後,通過心血管系統,完成血液中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交換後,又因為肌肉骨骼的形狀還原,把空氣排出了身體。這個過程就是呼吸。

當我們對呼吸有了這樣的認知,我們就可以正確的找到影響呼吸質量的主要因素,那就是用於改變體腔大小的肌肉的靈活性,而不是鼻子的大小。我們也就很容易理解,一個含胸駝背的人是不可能有充分的呼吸的,因為他的體腔變化受到了限制。進而,我們知道改善體態,實際上是在幫助呼吸的順利進行。

4

究竟哪些肌肉幫助身體完成呼吸動作?

不論這本書,或其他任何解剖書籍,在談到呼吸的主要肌肉時,「橫膈膜」都會像「主角」一樣大搖大擺的登場,它是令胸腔發生變化的主要肌肉,它像水母或者降落傘一樣,隔開胸腔和腹腔,貼在胸腔腹腔里主要的器官上,但我們並不能直接感知到這塊神奇的肌肉。

書中指出「呼吸訓練實際上應該叫做輔助肌訓練,只有當身體所有的肌肉系統都跟橫膈膜的動作取得協調,我們的呼吸才會流暢且有效」。作者用汽車引擎與變速箱的關係描述了呼吸主要肌肉和輔助肌肉的關係,鑒於我對汽車一無所知,我就直接理解為,呼吸這場戲,橫膈膜唱主角,其他配角肌肉各司其職好好配合。

主要配角有「肋間肌、腹橫肌、胸橫肌、腹內斜肌、腹外斜肌」,他們直接參与增加或減少胸腔體積;次要一些的是那些胸部、頸部和背部的肌肉,他們也在體積變化上有所貢獻;再來烏壓壓跟了一片的群眾演員基本是全身剩下的所有肌肉啦,他們說他們提供了胸腔腹腔體積變化時,身體的穩定性。

這可怎麼解釋,難不成所有的肌肉都是為了呼吸而存在?雖然有點不可思議,但是回到支撐生命體的根本去理解,這也不是不成立的。作者從最小的生命體細胞出發,解釋了生命存在的根本,是實現能量的交換,而生命體的使命就是支撐完成這樣的交換。呼吸是生命能量交換的重要部分,整個身體的結構方式以支持「呼吸」的完成為目的是完全合理的。

5

是時候理解呼吸是瑜伽的靈魂了

當我們從這個角度去理解「呼吸」的時候,我們也會同時理解將呼吸奉為「靈魂」的瑜伽與其他身體練習方式的差別。如果說呼吸是生命的根本,那麼通過鍛煉幫助呼吸的改善,就是改善生命的根本。

橫膈膜在呼吸運動中的運動,直接帶動了內臟器官的運動,對內臟器官進行按摩,也能讓練習者直接體會到改善呼吸直接改善身體狀況的益處。

所以,在瑜伽練習中,你可以仔細觀察自己在不同體式中的呼吸變化,嘗試去建立在不同姿勢中更有效呼吸的方法,以能不能更好的呼吸作為體式練習的目標。或者我們完全就可以說瑜伽就是為了呼吸而存在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荷瑜伽 的精彩文章:

TAG:愛荷瑜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