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畫語之一:緣起

畫語之一:緣起

我快滿五歲了。四年前,我開始學習畫畫。

畫畫,既艱辛又輕鬆、既苦惱又愉快。我將分享其過程、收穫和感受。

很多東西,我現在還不是很明白,先記錄下來,留待繼續學習。請各位朋友、前輩、老師、專家指導。

《加德納藝術通史》介紹,迄今發現,世上最古老的繪畫,是公元前30000年—前28000的法國肖韋岩洞壁畫。

(古洞穴壁畫,君霖仿畫)

古人為何要在陰暗的洞穴畫畫?

學者有幾種不同的說法:一是古人相信繪製出這些圖像具有神力,在圖像前舉行儀式會帶來好運,如捕獲更多獵物;二是為確保這些物種生存繁衍,為人們提供食物、衣物:三是為了教學,讓新獵手識別各種動物。

這些動物大多畫成側面,因為側面最能表現其特徵。

日本畫家竹久夢二認為:「側臉很美。古埃及以來,西洋之人物畫多為側臉像。究其緣由,並非因側臉美,而是出於作畫的效果。即為了保持作畫的節奏,表現人物的運動。即使是動物畫,如果從側面加以圖案化的描繪,其裝飾效果也得到強化。」

但是,拉斯科洞穴的公牛卻有一個特徵:牛頭呈側面,牛角呈正面,表現出「扭曲的透視」。這說明:畫家並沒有從一個固定的視點觀察,似乎為了描述「牛有兩隻角」的事實。

圖像的出現,遠早於文字。

現在,有人預言:文字會消亡,圖像最終將取代文字。

這說法雖然偏激,但當今世界確實充滿各類圖像,包括照片、電影、電視、視頻等。而且,人們看圖像比看文字更來勁。當然,看視頻比看文字說明書,會更加直觀明了。

現代意義的繪畫,其形式、工具、手段,與過去已大不相同。

三萬年來,繪畫伴隨人類從舊石器時代走來,形成博大精深、絢麗多彩的藝術風貌。繪畫,這既古老又年輕的藝術形式,將伴隨人類走向未來。

十一個月時,我畫出上面這第一幅畫。

從此,我堅持每天畫畫。起初是塗鴉,兩歲開始寫生。快滿四歲,我突然有一個夢想:「畫出有凹凸感的畫,首先掛在自己家,然後掛到別人家。」

於是,家裡長輩就教我畫油畫、國畫等。開始時,手把手教我用筆墨、調顏色、定構圖,然後逐步讓我獨立去畫,包括寫生、臨摹、創作,國畫、油畫、丙烯畫、油畫棒畫等。

寫生:

國畫:

油畫棒畫:

粉筆畫:

丙烯畫:

自畫像:

四年來,我每天都在畫畫;四歲起,每天畫三四個小時。

去年在華南植物園寫生,遇到美術學院的郝老教授。他鼓勵我之後說:「真慚愧,我三歲時什麼都不懂。」

當時,我無知地回答:「我三歲時什麼都懂。因為我筆不離手。」說得大家都笑起來。

現在,我開始明白:藝無止境,藝無捷徑。唯有拳不離手,曲不離口。

齊白石畫畫八十年從未間斷。一次家裡有事,三天沒畫畫,第四天作畫便覺手不從心,就在畫上記下:「三天未作畫,筆無狂態。」

德語詩人保羅·策蘭《親密領袖》有兩句詩:別再讀了——去看吧!別再看了——行動吧!

我把它改成自己的座右銘:

別再說了——看吧!

別再看了——畫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君林漫步 的精彩文章:

TAG:君林漫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