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內江村小教師範華堅守的37年 相冊留住與學生的感情

內江村小教師範華堅守的37年 相冊留住與學生的感情

9月10日,第33個教師節,恰逢周日,內江市東興區永興鎮玉河溝小學教師範華如往常一樣來到學校,將操場上的落葉清掃乾淨。閑暇時,翻開抽屜里保存著的一本相冊,一張張自己所教過學生的寸照將他的思緒拉回從前。

「學校就是我的家,我把他們當成我的孩子教,我和他們是有感情的。」自從教以來,53歲的范華已在這所偏遠村小堅守了37年,曾多次放棄外調發展機會。他的理由很簡單,守住這所村小是為了讓家鄉更多的孩子走出去,有朝一日能反哺家鄉。

                     

從黑白到彩色寸照  一本相冊滿是回憶

永興鎮是內江東興區邊遠鄉鎮之一,玉河溝村毗鄰東興區椑南鎮和隆昌,交通不便。從永興鎮至玉河溝小學的約8公里山路,因年久失修而崎嶇不平,當地居民出行多選擇相對便捷的摩托車。

9月10日上午11時許,成都商報記者來到玉河溝小學時,由於恰逢周日,學校里並無學生,其他老師都回到了城裡的家,空曠的學校里只有范華一人。此時,他已將學校操場上的落葉清掃乾淨,正坐在辦公室里休息。他家距學校100多米,但即使周末,他也習慣待在學校。「都習慣了每天一早來學校打掃衛生,平時上課時來得早的學生都和我一起掃。」范華說,此外,周末守在學校,還為了防止有些調皮的小孩進入翻圍牆進入學校,破壞學校的設施等。

恰逢教師節,范華當天也收到了不少曾教過學生的祝福,還有人從外地給他寄來水果等禮品。「雖說沒有名字,但我知道,寄東西的都是我曾經教過的學生。」坐在辦公室里,范華又拿出自己製作的相冊,翻看自己曾經教過的學生。

從教37年來,范華已送走10多屆學生,累計教過學生500多名。這個筆記本製作的相冊,有他曾教過班級的小學畢業合影,最早一張攝於1986年他教的第一個班畢業時;也有1996年後所教班級每一名學生小學畢業時的個人寸照,從最初的黑白照到如今的彩色照片,保存了近200名學生的個人照。

「八六年第一屆畢業班,39個學生全部考上中學,4人考上重點中學」,「2008年送走的這屆學生一共19人,有6人考上大學」,「這幾個學生,如今也在教書,從幼兒園到大學都有」,「這個學生當年因為家裡窮差點輟學,我還給他家送過羊羔去,讓她家養了賣錢」……翻開相冊,一張張照片將范華的思緒拉回從前,他如數家珍似的,回憶起曾教過學生的點點滴滴。

「學校就是我的家,我把他們當成我的孩子教,我和他們是有感情的。」范華說,只要教過的學生,他都很難忘。所以,在1996年那屆畢業班畢業合影留戀時,他突然想起,便讓攝影師幫他拍攝了每一名學生的個人照,洗成寸照保留在相冊里。此後,這個習慣一直保留至今。「原來沒這個想法,條件也受限,保留不下來。而留住這些相片,便是保留與學生之間的難忘記憶。學生畢業後回來找我時看到這些照片,也算是一個美好的回憶。」

多次放棄外調機會 為家鄉堅守村小37年

范華是玉河溝村當地人,1980年,教書30多年的父親退休後,不到16歲,初中畢業的他接過父親的教鞭,開始在玉河溝小學任教。此後,他也到教師進修校進修過。「當時的郭北區讓我留在區上的學校,但我就想回到家鄉的學校教書,因為我覺得家鄉養育了我,我應該回來。」范華說。

在范華的記憶里,他剛任教時,玉河溝村周邊多個村都辦有學校,玉河溝的學校叫「五大隊學校」,既有小學,還辦有初中班,最多時學生多達四五百人。「那時,我們都是包班,一個人教一個班,既要教語文,還要教數學。」范華說,1986年,他所教的第一屆學生小學畢業時,39名學生全部考上中學,其中4人考上當時郭北區的重點中學。「當時小學升初中需要考,我們班全部考起,在當時被傳為奇蹟。」

「我願你在學習上、工作上遇到困難不要低頭,應該挺起精神來。作為你來說,應該具有堅強的意志,才能培養出具有堅強意志的學生。一個行動懶散,辦事馬虎苟且,常常言而無信的教師,絕不可能培養出意志堅強的學生來。」「你雖然基礎差一點,雞毛都能夠上天,只要你肯努力,照樣是可以『上天』的。」這屆畢業班送走後,范華在筆記本留下這兩段話,給自己立下誓言。

37年來,范華都在踐行自己許下的誓言,他所帶的班級成績一直不錯,班上學生的平均成績多次名列所在永興鎮學校的第一名甚至東興區全區第一。「四川省優秀鄉村教師 「怡和燭光獎」及內江當地表彰的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等各種榮譽證書塞滿了抽屜。為此,當地中心校曾多次希望將他調至中心校上課。然而,對於有著更好發展機會的外調,范華都放棄了。「周邊的幾所村小都撤了,如果我不在這撐起,學校怎麼辦?」這些擔心,便是范華放棄的理由。

據范華介紹,隨著大量年輕人外出務工,條件改善後將孩子帶進城市上學,玉河溝小學的學生也是越來越少,最少時只剩下3個班。如今,雖然學校硬體改善了,班級也從幼兒園開到了小學六年級,但7個班總共才110多名學生,是37年來最少的一年。「我才送走的畢業班都有10多人,新接手的一年級卻只有4人。」他說,但據學校摸底,明年一年級招生時又會有10多名學生。「我們這比較偏僻,好多學生都是留守兒童,出去讀書也很不方便,所以還是會選擇村小。」

然而,范華說,學校目前的8名老師(其中1名為食堂工人)中,除了他之外,其他老師最多在學校教了兩年。「我們這交通不便,條件艱苦,年輕人不願意來,來了待不了多久,有些甚至一個學期後就走了,老師基本上兩年一換。」

「所以,我不願去有更好發展機會的中心校。」范華說,守住這所村小,便是為了讓家鄉的更多孩子能夠從這所學校走出去,改變自己的命運。同時,他也希望,有朝一日這些走出去的學生能反哺家鄉,改變家鄉的面貌。

唐明潤 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姚永忠 攝影報道

編輯|余孟祥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成都商報 的精彩文章:

選秀驚曝雙黃蛋!兩人氣選手和解同獲《中國有嘻哈》冠軍
國足有戲了?亞足聯宣布調查世預賽違規行為 但與中國隊無關
三星堆兒童玄幻小說《拱門》即將在加拿大出版
自曝遛狗未拴繩遭暴打 女主持發道歉信「對不起,嚇到孩子了」
雷軍年初預言成真!全面屏手機爆發 最強旗艦接踵而來

TAG:成都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