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這種事我們見得不少,可這種電影我們太少

這種事我們見得不少,可這種電影我們太少

(本文由Sir電影原創:dushetv)

去年末,一場持續二十餘年的審判倍受關注。

涉嫌故意殺人、強姦婦女的聶樹斌,被判無罪。

但,這位「曾經的罪犯」聶樹斌,已被處死21年了……

判決前,他是自己認罪的。

1994年的一篇報文如此寫道:

在……強有力的政策攻心和確鑿的證據面前,聶樹斌自知再無法抵賴……

「攻心」二字,今天看來,有點毛。

其手段,想必大家略有耳聞。

萬幸案件終獲澄清,背後的「攻心者」,事後多被依法處理,成為公眾的譴責對象。

可是,他們的內心、動機,卻鮮有細節曝光。

今年,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獲得金爵獎最佳導演的馬切伊·佩普日察,用他的電影,試圖作出回答——

《我是殺人犯》

Jestem Morderc?

這部電影,有人稱之為波蘭的《殺人回憶》。

確實像。

都是罪犯比警察更天才。

都是人力比法律更強勢。

都是社會比死者更冰冷。

區別在於,《殺人回憶》止於正義的無能,《我是殺人犯》卻指向,正義的謀殺。

故事也開始於一宗謎案。

多具女屍,連環謀殺,幾乎零線索……不,還有一樣,罪犯的挑釁信:

「親愛的警察,昨晚的受害者是第一名,還有二十九名女性將死。波蘭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每年都會死一人……」

主角是一位新上任的警官,領導調查連環謀殺案。

他,就是Sir先前說的,一個「攻心者」。

攻心者,按常理判斷,該是暴戾、厭世、無恥之徒吧。

他不是。

他是公認的好人。

他有責任感,為破案盡心儘力,雷厲風行。先是力排眾議,雇請了敵對國家的犯罪心理學教授,又遊說領導,求來了百萬獎金懸賞兇手。

他深愛家庭,重視妻兒,家裡充滿歡聲笑語。

他還有道德心。每每見到新慘案,總是痛心疾首。

看他曾經的模樣,你決不會相信,他便是一個「攻心者」。

Sir本來也不信。

直到Sir看見,他捉到嫌犯後的手段——

跟嫌犯唱白臉,成為交心朋友……當然,實際上他是為了突破心防,找到破綻。

他聽說,自己的死黨兼同事良心發現了,立即暗地陷害死黨。

他得知,有證人能證實嫌犯無罪,立即恐嚇證人,逼之沉默……

一個好人,幹嘛做這些臟髒的事?

《我是殺人犯》給出答案——

攻心者,亦是被攻心者。

先是,被道德攻心。

這麼多人死去,如果不抓到兇手,怎麼能幫他們報仇?

整個社會都在亟待兇手正法,不給他們一個說法,怎麼能安定民心?

當正義感被壓抑太久,無處可泄,它便會畸化,畸化的一個負面結果,就是:

波及可能無辜的存在。

然後,被尊嚴攻心。

破案前,警官受盡冷眼——

下屬經過他,會爆發一陣笑聲。

岳父跟他握手,也含沙射影地說,「你的握力還是這麼虛弱」。

而抓到一個嫌犯,他就成了眾人的英雄。

他開始走運。

桃花運。連領導的女人也開始朝他拋媚眼。

豪宅運。從軌道邊的破房子搬到了又豪華又舒適的新家。

甚至,還走家庭運

現在,兒子在班上寫的作文,也以他為主題了——

「我的父親是個英雄。我很為他驕傲,因為他抓住了罪犯。人們晚上可以安心熟睡了……」

嫌犯尚未定罪,就有這樣的地位變化,他怎能自曝抓錯人,失去這一切?

最後,被集體攻心。

說實話,這一點,誰都怕。

當他不堪重負,想報告領導真相,得到重新調查的批准。

他突然發現,每個領導都喝得爛醉,臉上帶笑,在烏煙瘴氣的屋子裡,朱門酒肉臭……

多年的政治嗅覺讓他瞬間明白,他們也「走運」了,整個身心,也都沉浸在「民生安寧」的假想高潮中。

他們要的從來不是真相,而是安穩、業績。

真相算個屁?

誰要是逆勢而行,不識好歹,他們肯定會把火燒到他的頭上。

看到這兒,觀眾終於發現,一個人根本左右不了什麼。即便你說出實話,也會被電影里的大集體封掉你的口。

說與不說,黑白都顛倒,唯一的區別是,說了,你會失去一切……

那麼,任誰也不會說。

《我是殺人犯》,片名中的「我」,極為曖昧。

這個「我」,是嫌犯?是真兇?是警官?是政界?是你?是我?

但「我」是好人啊。

好人全都在啊,衣著光鮮,政績累累,卻也都在深陷墮落。

每個人都被逼成為了攻心者,所以,也不可避免變成了……「殺人犯」。

嫌犯的妻子,不擇手段要讓丈夫定罪,逼迫孩子上庭作證,為的是那百萬賞金。

警官和年輕的下屬密謀,陷害法官(曾經,年輕的下屬也是個正義感爆棚的青年,但到了關鍵時刻,他變色得比誰都快)。

只要有誰出面,想為嫌犯證清白,就成了「為惡魔辯護的惡魔」,受盡身邊人唾棄……

在《我是殺人犯》里,你可以感覺到一種瀰漫在所有人身上、揮之不去的集體焦慮——

「我當然想做好人,可我真做不到。」

導演把這種焦慮,物化成了香煙。

嫌犯抽煙、警察抽煙、平民抽煙、領導抽煙、年輕的下屬原本不抽,到影片後期也煙不離手。

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發展理論中,有一個「口唇期」的概念。

就是嬰幼兒通過吮吸、咀嚼、吞咽、撕咬、緊閉等,來獲得性滿足的時期。

但看來在這部電影中,這些人格發展不健全的成年人,也莫名地退縮在這一時期。

其表現,就是咬指甲、貪吃,還有抽煙

口唇期的本質是缺乏安全感。

而一個處於口唇期的集體,缺乏的,又是另外一種安全感。

警察無能,政客腐敗,法治失效……沒有一個機構能撫慰個體的安全感。

焦慮無法緩解。那麼,大家一起抽煙。

還是無法緩解。那麼,大家就一起隨便找個人,讓他死……

不信你看,在《我是殺人犯》里,只要有誰被逮住,民眾立馬咬死。誰與之有瓜葛,他們砸誰的家,打誰的小孩。

第一次開庭,大家齊聲吶喊:絞死他!絞死他……

他們根本不在乎真相。

這才是在「攻心」背後,真正令人發毛的地方。

同《殺人回憶》一樣,《我是殺人犯》也僅揭露了舊時代的罪孽,它們都沒有給觀眾一個解決方案。

不過在《我是殺人犯》的最後,有一行字幕。

「波蘭臭名昭著的系列謀殺案展覽廳於1990年拆除。」

看到這行字,你應該會獲得一絲慰藉:

擺脫焦慮的最好辦法,不是找到依賴,而是誠實與勇氣。

誠實地直面過去的罪孽,是改變的第一步。

韓國的《殺人回憶》,波蘭的《我是殺人犯》,我們的《二十二》,這些電影,都有一種直面的勇氣在。

其實,每個國家和集體都難免犯錯,我們也拍過這樣的反思電影。

它們講述了很多故事,在這些故事裡,個人犯過錯,歷史犯過錯,集體犯過錯……

如果你只看娛樂片,可能會覺得它們好重,好累,好像和自己沒關係。

不。看它們,看到它們,就是一種進步。

否則,再發生這樣的錯,你也只剩下憤怒。

GIF/1.2M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助理:漢斯寂寞

微信搜索關註:Sir電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O電影 的精彩文章:

嘻哈紅真的不是靠撕逼
都在罵他,我想說幾句不合時宜的話
我們的美都像范冰冰,她們的美可以200斤
今年最後四個月我就指著這些美劇活著了

TAG:DO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