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軍用大飛機很牛,運-20可以空中發射火箭

中國軍用大飛機很牛,運-20可以空中發射火箭

前不久在四川省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了7.0級地震。第二天,空軍航空兵某部就派出了一架運-9飛機到災區執行航空偵察任務,並帶回了震後首份高精度航空偵察影像資料,為下一步的災情研判和救援任務部署提供了寶貴的一手資料。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報道,運-9不僅能航空偵察,它作為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型軍用運輸機,還參加了今年國際軍事比賽的航空飛鏢項目,在運輸機組的比賽中進行了經緯度定點空投。

此外,我國還在運-9的平台上研發出了空警-200預警機、空警-500預警機和高新6號反潛巡邏機。

在一個大飛機平台上,可以發展出好幾種其他用途的飛機,正因為如此,包括我國在內的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大飛機的發展。

美國擁有的軍用大飛機種類繁多,包括大型運輸機、預警機、海上巡邏機、戰略轟炸機和加油機等,現役的就有十多個型號。俄羅斯現役的軍用大飛機型號雖然沒有美國多,但也覆蓋了大型運輸機、預警機、戰略轟炸機等主要門類。印度沒有自主研發的軍用大飛機,不過它很捨得在軍事裝備上下血本,從國外引進了伊爾-76、C-130等。日本國家雖小但擁有的軍用大飛機卻不少,它不但購買了世界一流的預警機、海上巡邏機和加油機,還自行研製了大型運輸機。

不過,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發展軍用大飛機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甚至可以說是一場既耗時又花錢的「賭博」。

比如美國有史以來最艱難最花錢的三大軍機開發項目分別是E-3預警機、B-2隱身轟炸機和C-17戰略運輸機,大飛機佔了兩個,而大名鼎鼎的F-22戰鬥機項目僅屈居第四。

為什麼這麼費錢呢?就技術而言,軍用大飛機涉及空氣動力學、材料科學、機械製造、通訊導航等40大類、200多個技術單元的難題。

製造一款軍用大飛機,就等於是對一個國家基礎工業的「集體考試」。

在這個考場里,除了運-9,我國還交上了運-20這個更加令人滿意的答卷。 2016年,運-20的列裝填補了我國戰略型軍用大型運輸機的空白。

戰略型軍用運輸機顧名思義就是能夠執行戰略任務的軍用運輸機,它航程遠、載重量大,能夠在野戰機場起降,可以通過空降、空投和快速裝卸的方式,把部隊和重型裝備進行遠程的甚至跨洲際的部署。

2016年正式交付給空軍的運-20,作為我國自主研製的戰略型軍用運輸機,除了航程遠、載重量大之外,為了實現空軍全國部署、全疆到達、全域反應的作戰要求,在設計時也考慮到了惡劣環境下的起降能力。運20採用了可收放式前三點起落架。升空之後,並列雙輪的前起落架可以收入駕駛艙下方的機體內,同時運20的起落架高度和機腹離地間隙也為了適應野戰機場起降而加高加大。交付前運-20還進行了各種極端條件下的飛行測設,在北疆飛「高寒」,在南國飛「高溫」「高濕」,在世界屋脊飛「高原」,在戈壁灘上飛「大側風」,全面驗證了飛機的性能數據。

在戰略型軍用運輸機的實際應用上,我國經驗尚淺,但是它的重要作用已經在多次現代戰爭中都得到了驗證。

1991年爆發的海灣戰爭中,美國使用運輸機向海灣地區運送了539000噸的貨物和各類作戰人員近50萬人次,執行了14000次遠程運輸任務。其中第82空降師在受命後,憑藉大型戰略運輸機在48小時內從美國跨洲越洋,進入到了海灣地區,成為首個投入作戰的部隊,第101空中突擊師也緊隨其後。緊急部署于海灣地區,對後來軍事行動的展開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2013年法國對馬里的軍事行動中,法國先是出動兩架大型軍用運輸機,裝載數個集裝箱的軍用物資飛往馬里,而隨後英國和加拿大也分別派出C-17運輸機支援法軍,運送物資飛往馬里。

在現代戰爭中,大型軍用運輸機的裝備數量、技術水平和運載效能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是否具備「戰略空軍」能力的重要標誌。運-20雖然初來乍到,但具有一定的後發優勢,它的電子設備自動化程度高,駕駛環境人性化,還融入了最前沿的人工智慧技術。運-20的電腦系統能夠自動分辨不當操作,通過多種方式進行提醒,如果駕駛人員沒有及時糾正,系統還會採取相應措施來保護飛行安全。

空軍運輸航空兵某師師長杜寶林:這款飛機有了這些功能以後,我覺得跟傳統飛機已經大不一樣,飛了這款飛機感覺它同傳統飛機有質的區別,真的可以做到人機對話。

讓我們就來仔細認識一下運-20。它的代號是「鯤鵬」,但大家更喜歡親切地稱它為「胖妞」。

它的體型確實是比一般的運輸機要龐大,而且擁有超強的運載能力。

運-20機長47米,翼展50米,機高15米,飛行速度是每小時920千米,最大航程7800千米,最大起飛重量200多噸,載重超過66噸,可以將裝甲車、坦克甚至武裝直升機等重型裝備迅速運送到一線戰場。

運-20的駕駛艙,可以容納3位機組成員,駕駛艙的風擋玻璃是曲面的,這不僅能讓駕駛員擁有良好的視野範圍,還能減小飛機機頭的阻力。

長長的機翼下方是4台渦扇發動機,每台發動機的推力大約是160千牛。

再來看看它的機翼部分,運-20採用的是超臨界機翼,這種機翼的前緣要比普通機翼圓一些,上面的這個部位比較平,下面接近後緣處有反凹,後緣比較薄,而且向下彎曲。這種機翼的優點是可以降低飛機結構的重量。

運-20從外形上來看,確實是比較短粗,它的貨艙寬高度是4米乘4米,容積在400到500立方米之間,這兩個數值讓運-20能夠運輸美國C -17運輸機不能裝載的超高貨物,也能夠運輸俄羅斯伊爾-76無法順暢載運的主戰坦克等重型超寬裝備。

在今年5月份,運-20還經歷了一次有趣的測試,這是一項試飛二級風險科目叫做「濺水測試」,運-20也是國內首款進行這項測試的軍用飛機。

這項測試實際上是從客機引申過來的,我們來看一下它究竟是如何進行的。這裡有一個長130米,寬9米的長條形水槽,運20要從水槽中快速衝過,可想而知這個過程中肯定會濺起很高的水花。

這個測試模擬的是,飛機在積水的跑道上起飛,如果濺起的大量水花被吸入發動機,就會造成發動機推力降低,在滿載狀態下更是容易發生很嚴重的事故,比如發動機熄火、喘振、結構損壞等,會極大地影響飛機安全性。

運-20成功通過了這次測試,後續它還將經受更大重量、更快速度下的濺水測試考驗,我們也期待著它的表現。運20的列裝使我國空軍大飛機項目邁向了一個新的高度,接下來運-20會如何發展呢?

對於我國空軍來說,運-20不只是運輸機,更是其它任務機型的研發平台和相關技術的試驗平台。據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專家透露,該院正在研製一種新的固體燃料火箭,計劃使用運-20掛載在空中發射,可將100公斤重的載荷送入近地軌道。像這樣把大飛機作為空中發射和試驗的平台,近年來很多國家都在進行實踐。

空軍軍事專家王明亮:未來可能大型的運輸機,它可以作為一種新型的武庫機,甚至可以搭載無人機,它一些新型的彈作為一種類似於武庫平台這麼一種裝備,發揮未來空中作戰體系中一個重要的支撐點,節點這麼一種作用。

更加令人期待的是在運-20平台上發展的加油機和預警機。運-20的最大起飛重量約為200噸,根據飛機總體設計計算,它的載荷是120噸左右,如果改裝成加油機,供油能力可以在90噸以上。如果在機翼和機尾配備多個空中加油吊艙,還可以實現同時為多架飛機進行空中加油。

擁有大載荷的運-20改裝預警機也有優勢,它可以安裝更大的雷達,探測距離也會更遠。運-20寬敞的艙內空間,還可以容納更多的工作站,為戰鬥機提供更加精細的引導。

空軍航空兵某師師長張華偉:作為大飛機的平台,這幾年的發展還是非常迅猛的,我們也很高興,尤其是現在官兵們都期盼著未來用運-20這樣一個平台改裝成更新型的預警機,我們都期盼著這一天早日到來。

在今年7月紀念建軍90周年沙場閱兵中,運-20作為空軍作戰群的一員首次接受了檢閱。和它一起接受檢閱的,還有多型其他用途的大飛機。在伊爾-76平台上發展的空警-2000預警機;在運-9平台上發展的空警-500預警機;以及在運-8平台上發展的指通機和干擾機,這些特種作戰機型將在電子戰和信息戰當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空軍軍事專家 王明亮:這幾年,我們空軍的武器裝備發展的形態來看,就是大飛機越來越多,這些大飛機不僅裝備了空軍,已經廣泛得到了應用、常態化的應用。我們的預警機已經跟隨我們一些作戰飛機在常態化的執行一些防空識別區管控,我們領海區的一些日常的戰備巡邏任務。

預警機發展之初,就相當於一個架設在空中的雷達,站得高看得遠,不被地形遮擋,能更早發現低空、超低空的目標。

隨著電子技術的不斷發展,預警機逐漸進化成了空中指揮引導中心,在現代空戰中起著能量倍增器的作用。目前我國空軍裝備有空警-2000、空警-500、空警-200三種型號的預警機。

先來看看空警2000,它是以大型運輸機伊爾-76為平台發展而來的。機長46.59米,翼展50.5米,巡航速度每小時850公里,續航時間可以達到9小時,能夠跟蹤、探測數百個空中、地面、海上目標。

仔細看它的機身上部和機腹下,都有很多這種突起,這些是它的各種通訊天線和電子戰天線。

空警2000最主要的天線是它背上的這個大圓盤,這裡面裝有3座相控陣雷達,三個雷達呈三角形狀拼接在一起,這樣空警-2000的「圓盤」不需要轉動就可以360度掃瞄各個方向,特別擅於探測速度較高的空中或海上目標。空警2000這個大圓盤和美國E-3預警機的大圓盤看起來很像,但裡邊可是大不一樣。 E-3的「圓盤」內裝備的是單片雷達,因此它的「圓盤」需要不斷地轉動,才能實現360度全方位的探測。

空警2000是我國現役唯一一種戰略預警機,堪稱「國之重器」,不僅承擔空中預警任務,還是重要的空中指揮平台和電子情報平台。

空警-500是繼空警-2000、空警-200後,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三型預警機,和空警-2000相比它是典型的小平台、大雷達。

空警-500是在運-9平台上發展而來的,它從立項到完成設計定型,只用了3年時間。

空警-500的巡航速度是每小時550公里,最大航程5700公里,滯空時間可以達到8小時以上。

再來看看空警500的雷達,也是一個大圓盤,從圓盤上的三角形可以判斷它的內部也是固定式的3座有源相控陣雷達。不過也有些細微的不同,大家注意看空警-500的雷達罩頂端,有一個圓形凸起的天線整流罩,機身後部兩側各有一個凸起的平面天線整流罩。對於這些整流罩下面到底是哪種雷達天線,有各種猜測,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空警500預警機的性能指標達到且部分優於空警2000。

那麼空警-500和空警2000它們在實際作戰中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呢?我們一起到空軍舉行的實戰化訓練去看看。

這是東部戰區空軍開展的一次遠海實戰化訓練,由空警-2000預警機、轟-6K轟炸機和殲擊機等多種戰機組成空中戰鬥群先後起飛,實施遠海突擊。在這次訓練中空警-2000預警機作為空中指揮所,不但對數百平方公里的空域進行了探測,還指揮殲擊機前出開闢空中通道,為轟炸機進行護航,確保轟炸機順利實施精確攻擊。

空軍某試訓基地某部總師李艷:在這裡面預警機方面發揮它的這種預警探測作用,通過預警雷達和電子偵察設備,有效的對目標實施快速的精準定位,為地面的指揮機構提供這種信息情報支撐,被我們俗稱為這種千里眼和順風耳。

近年來,在空軍多機種穿越宮古海峽、南海戰訓、遠洋實戰化訓練中,都能看到預警機的身影。預警機想要進一步發揮最大的作戰性能,還必須要融入到體系當中,與其他作戰力量配合使用。比如與電子偵察機、干擾機,以及空中和地面的火力單元一起,共同構建偵察、指揮控制、打擊一體的作戰體系。

2016年十月,空軍「紅劍」大規模戰役級體系對抗演習在西北大漠展開,來自空軍兩個戰區的上百架戰機開展全方位的實戰化對抗。紅藍雙方的空警2000、空警500預警機分別在空中指揮、探測、引導各自的戰鬥群進行對決。作為空軍新型預警機,空警500的加入在戰役級對抗中顯得格外令人矚目。

空軍「紅劍-2016」演習評估組組長皋古衛:預警機參加紅劍演習,一個是提升了預警指揮能力,能夠有效的彌補雷達探測的盲區,第二個是擴大了指揮範圍,地面指揮所和預警機聯網,能夠彌補低空探測的盲區,拓展作戰指揮的中聲。預警機在未來體系作戰中,地位作用突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艦船評論 的精彩文章:

002型國產航母安裝海紅旗-10,清晰可見內部技術人員施工
中國這個「海上實驗室」不一般 揭秘「向陽紅03」船科技亮點
威力強悍!俄羅斯將免費贈送中國神秘武器
英國稱:中國或已掌握美國最先進戰機發動機技術
疑似003航母艦島外形曝光,比美軍福特號航母的顏值還要高

TAG:艦船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