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與小熊貓「親密照」走紅,與動物相處少些想當然

人與小熊貓「親密照」走紅,與動物相處少些想當然

這兩天,一組人與小熊貓的「親密照」在網路走紅,與「好萌」「好溫馨」的聲音並存的是,不少人質疑「小熊貓是保護動物,遊客這樣接觸合法嗎?安全嗎?」

忽然想起某些遊客在動物園近距離接觸、投喂動物的行為,假如有幸相安無事,大概也能拍出這種看似溫馨的畫面吧。不過,人類視角的「溫馨」,在動物眼中卻未必。在雙方立場的差異下,常有遊客一廂情願地接近動物,結果不是人被動物弄傷,就是動物被人欺負。

傑克·倫敦小說《雪狼》的主角雪狼,年幼時最怕小孩,因為他們的手不知輕重,讓它吃了很多苦頭。仔細想來,在對待動物時,許多人類的表現跟小孩何其相似,哪怕本無惡意,也容易「不知輕重」。而成年人的「不知輕重」,大抵出於「想當然」。究其原因,有人是受馬戲團動物虛假的溫順影響,受影視、小說等文藝作品的情節影響,還有人只是出於人類沙文主義式的傲慢,說到底,往往脫不出「無知」二字。

因為無知,才會誤以為野生動物跟馴化動物一樣「好溝通」,才會熱衷於把動物的種種反應解讀成「友善」「微笑」「報恩」,又屢屢被科普知識和事實打臉;還有自以為熱愛動物、善待動物,結果適得其反的,比如無序放生,以及近距離拍攝鳥類照片而導致鳥兒受驚棄巢的部分「愛鳥族」等等。

喜愛「萌物」是人的天性,當看到小熊貓之類的可愛動物時,想要接近、觸碰它們,與其說是因為「愛」它們,倒不如說是為了滿足個人私慾,也就是愛自己。由於一些動物性情溫和或無力反抗,人類的這種行為有時就被正當化、溫馨化了,但這真的是動物想要的嗎?

動物行為學家珍妮·古道爾曾提出人類與動物相處的若干原則,核心是不要打擾動物,必須按動物的天性、動物學的知識和原則來保護動物。遺憾的是,在我們身邊,多的是按人類的天性、人類的喜好去「玩」動物的人。即使在較為專業的動物園、保護基地,從設施到管理各方面的條件有限,也使動物常常淪為人的玩物。

數據顯示,美國動物園大象的死亡率是野生大象的3倍,它們在野外通常能活到65歲,被囚禁在動物園裡時卻飽受病痛折磨,更別提那些死於遊客無序投喂等魯莽行為的動物。而受傷的也不只是動物,遊客在野生動物園猛獸區開門開窗的結果就不說了,因為接觸野生動物而染病的案例也不少。

從園區的設計、管理,到遊客的常識、自覺,在與動物相處有關的問題上,多一些科學,少一些想當然,就會少一些傷害,受益的是動物,也是人類。(文/吳雲青)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辣椒評論 的精彩文章:

「44隻麻雀案」呼喚「走心」普法
「校區矛盾」的火,不該燒到學生身上
招才引智切莫「畫圖買馬」
「洋奶粉不如國產奶」就該用事實說話
大學宿舍里,我們該怎樣「和平共處」

TAG:紅辣椒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