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位貧鄉老師身上的「代」字為何不能被去掉?

這位貧鄉老師身上的「代」字為何不能被去掉?

這位貧鄉老師身上的「代」字為何不能被去掉?

青鋒

9月10日教師節當晚,看到了新華社《一位貧鄉代課教師的自白:唯一的期望是能幫我繳上醫保和養老保險》的報道,青鋒的第一反應就是,這個老師身上的「代」字為何不能被去掉?

據青鋒所知,早在多年前,國家曾出台政策,讓一大批民辦教師由民轉公,且從那時起,教育系統不再有民辦或者代課教師。

據新華社報道,江蘇宿遷上塘鎮鄭集村小的伊寧1988年走上講台,每月工資從幾十元到如今430元,但身上一直背負著「代課教師」這四個字。

從報道看,30年前,當時鄭集小學一位女代課教師辭職,學校缺老師,時任校長萬友華找到剛畢業的伊寧,說服她「代替」那位女教師給學生上課。這一「代」就是30年,青絲也成了華髮。

據說,在教育局花名冊上,在伊寧領工資的本上,依然是當年她『代』的那位老師的名字。

由此可見,當年伊寧代那個老師上課是一種臨時行為,但由於伊寧「打心底熱愛教育這一行」,由這臨時一代就代了30年。

嚴格講,伊寧的情況並非有關政策所導致。

據青鋒掌握的情況,曾經有一段時間,某些在編的青年教師不安於教學工作,自己想出去闖蕩一番,要辭職又捨不得,於是就找人代自己上課,而自己跑到外面打工賺錢。於是,就出現了不少特別的「代課教師」。

新華社報道的伊寧的情況是否和青鋒掌握的情況一樣,從報道中不得而知。

因此,在這裡我們只能對伊寧老師守清貧而不棄貧困地區教學業務,兢兢業業30年默默奉獻教育事業的精神給以敬意,但如果想幫其實現有「醫保和養老保險」的期望,恐怕還得看有關政策是否允許。

事實上,現在全國各地農村新農合等已經基本普及,江蘇宿遷上塘鎮鄭集村小及其上級有關部門是不是可以協調通過新農合滿足伊寧的要求,似乎也是一條可行之路。

註:圖文無關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鋒看點 的精彩文章:

雲南女遊客摔斷「30萬」手鐲事件調解成功,結果為何秘而不宣?

TAG:青鋒看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