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600多人4次聯名上書,只為留住邊關「兵老師」

600多人4次聯名上書,只為留住邊關「兵老師」

來源中國軍網

林海歡暢,雲霧升起,在朗朗的讀書聲中,五星紅旗高高飄揚在墨脫邊陲。

「叮鈴鈴——」伴隨著悅耳的鈴聲,西藏軍區「墨脫戍邊模範營」三級軍士長周國仁和往常一樣,走進背崩鄉中心小學五年級教室,開始教課。

這樣的場景,反反覆復上演了18年。從2000年開始,周國仁就在該小學義務支教,所教的學生中有1680名考上初中,179名考上大學。很多學生畢業後返回墨脫,進入各個領域,成為發展致富能手,積極支持邊疆建設。

(周國仁正在給孩子們上課)

墨脫縣,地處喜馬拉雅山東端南麓,是西藏東南部最為偏遠的一個縣,常年雪山環抱,即便是在21世紀的今天,墨脫的公路也不能四季暢通,一度被稱為「雪域孤島」,讓很多人望而卻步。但對於周國仁來說,這裡便是天堂,因為他的夢想在這裡,他最牽掛的門巴族孩子們在這裡。

(周國仁與孩子們開心合影)

(周國仁與孩子們做遊戲)

這個綿延了18年的故事,還要從1999年講起。9月的一天,在營門口站崗的雲南小伙周國仁發現,這個時間本該在學校上課的孩子卻在放騾馬、打豬草。周國仁一打聽,才知道背崩鄉僅有的一所小學,常因沒有老師而被迫停課。那時,進出墨脫一趟就要3、4天,還要徒步翻雪山、攀危崖、蹚冰河,物資全靠人背馬馱。很多人忍受不了艱苦的條件,就想方設法「走」出去。

看著那一雙雙天真無邪的眼睛,周國仁心裡很不是滋味。這個年齡的孩子本就該坐在敞亮的教室讀書,而他們卻失學在家干農活。

「再窮不能窮教育,不能讓孩子沒學上啊。」攜筆從戎的周國仁主動請纓擔任代課老師,教導員尚天雲一聽說就拍手稱讚道:「墨脫落後,關鍵在思想、根子在教育。強邊富民首先要富腦子,我們要盡自己所能,讓孩子們接受教育。」

(周國仁為學生輔導功課)

(周國仁在學生們心底埋下國防種子)

曾有過短暫教學經驗的周國仁對於登上小學講台這件事原本信心滿滿,可是上課的第一天,他就懵了。任憑他使出渾身解數,孩子們還是把頭搖得跟撥浪鼓似的。原來這些門巴族孩子根本聽不懂漢語,而他們慣講的門巴語,周國仁也是聽的雲里霧裡。

要教好孩子們,必須打破語言障礙,為了學好門巴語,周國仁專門拜當地懂漢語的老門巴為師。門巴族只有語言沒有文字,靠的是口口相傳。周國仁就用漢語拼音代替門巴話,進行「音譯」,整整記錄了10餘萬字的翻譯對照筆記,相當於手寫了一本門漢「雙語詞典」,這才漸漸在他和孩子們之間的語言鴻溝之上建起一座橋。

(周國仁送孩子們過雅江)

當時的墨脫不通公路,每年大雪封山長達8個月之久,教育資源極其匱乏。學校沒有合適的雙語教材,周國仁就自己摸索編寫,或是托在內地休假的戰友代買;沒有粉筆,他就把木材燒成炭,當粉筆使用;桌椅緊張,他就和戰友上山砍樹自己製作……他相信,孩子們就是點亮邊關文明的希望。

但當時「讀書不如誦經、上學不如挖山貨」的落後思想,讓很多孩子受不到教育,適齡兒童的入學率不足20%。周國仁就翻山越嶺,走村入戶進行宣傳與勸說,一次不行,就三次、五次。一次宣傳途中,周國仁發現村民羅布家人患了重病,卻不去找醫生救治,而是請人在門口作法事驅鬼。周國仁仔細查看了羅布妻子措姆的癥狀,應該是急性闌尾炎。周國仁給羅布講明情況,勸他趕快把人送到醫院,他不但不信周國仁,還把周國仁轟了出來。羅布說:「生病是鬼纏身,找醫生沒有用!」眼看著措姆疼得在地上打擺子,周國仁急得一邊聯繫營部醫生,一邊在門外大聲相勸。幸虧營部醫生及時趕到,救了措姆一條命。羅布含著感激的淚給周國仁奉上了金色的哈達,親自把兒子交到了他的手中。

這件事在當年的門巴村寨絕不亞於100多年前那場「剪辮子」革命。事後,群眾紛紛把到了上學年齡的孩子送到學校,他們都說「解放軍給我們送文化,孩子學到科學知識,走到哪都不怕。」

(周國仁為臨考的玉珍補課)

部隊工作很忙,但周國仁都合理分配時間,從來沒有耽誤學生一節課。由於師資力量不足,孩子們的學習「欠賬」比較多。放學後,周國仁就加班加點為孩子們補課。嚴寒酷暑,颳風下雨,周國仁反反覆復來回於部隊和學校之間,泥巴沾滿褲腿,汗水濕透衣裳。

那年,品學兼優的學生白瑪央宗,受到父母離異的打擊,成績一落千丈,周國仁連續6天同她「形影不離」,耐心開導,使她重拾繼續生活的信心,努力讀書,多次被評為「三好學生」。背崩村學生伍金羅布的家庭本就極其貧寒,相依為命的母親又不幸病倒,伍金羅布被迫輟學,挑起了家庭的重擔。周國仁了解情況後,當即拿出自己的津貼,並號召戰友進行捐助,讓伍金羅布又回到自己渴望的校園。

(學生給周國仁寫信)

有夢就有天堂。2003年7月,是墨脫群眾難忘的日子。周國仁的學生全部考入初中,其中還有7人考入了內地西藏班。不要說在背崩小學,就是在墨脫縣,也是史無前例的。收到通知那天,一條條潔白的哈達,一層層纏繞著周國仁的脖頸,周國仁也熱淚盈眶。

周國仁愛這片大山中的孩子們,孩子們更愛他們的「瑪米更拉」(意為「兵老師」)。周國仁的挎包經常會被偷偷放進一些蘑菇、橘子、芭蕉等山貨。每當周國仁休假,孩子和家長們經常到營里「追問」:「周老師走了嗎?周老師還會回來嗎?」以至於營領導只得在大門口專門貼了一張通告,寫著「周國仁只是休假,放心,他還會回來」。

2003年,周國仁一級士官服役期期滿,即將退伍現役。墨脫縣的領導急了,學生的家長更急了。學生、家長、老師和縣鄉領導600多人聯名上書,委託墨脫縣教育局局長桑阿曲傑、背崩鄉中心小學老校長仁欽羅布到林芝向軍分區領導彙報。兩人跋涉4天3夜,趕到林芝軍分區,終於把周國仁留了下來。百姓四次「聯名上書留國仁」的事情在墨脫流傳甚廣。

周國仁用淳樸的愛點亮邊關文明,他傾心育桃李的腳步從未停止。在周國仁休假時,營里就選派文化素質高、思想道德好的官兵到該校接替周國仁任教。「兵老師」的接力棒從未間斷。墨脫縣委旺東書記說,墨脫的教育事業不落人後,駐軍功不可沒。

(師生自發為周國仁贈送錦旗)

如今,周國仁是營里最老的兵了。學校的老師換了一茬茬,而他依然在堅守。在墨脫,每次巡邏都要在海拔600米的原始森林到4000多米的雪山冰川之間上下穿行,還要攀絕壁、避塌方、戰毒蟲、住熊窩,每一趟都與死神擦肩而過。該營自進駐墨脫以來,先後有近三十名因落水、毒蛇襲擊、山洪等永眠在墨脫。周國仁說:「想想犧牲的戰友,看看那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自己沒有理由不在這裡堅守!」

(周國仁和戰友們翻雪山)

(周國仁和戰友們穿越塌方區)

18年,周國仁把人生最寶貴的時光獻給了墨脫,獻給了這裡的孩子們。墨脫的天路周國仁闖了46次,墨脫的邊防線他走了103趟,地方的高薪聘請他拒絕了10多次。他錯過戀人的相望,錯過親人的告別,錯過女兒的第一聲「爸爸」……但周國仁從不後悔,看著那些門巴孩子一個個長大,發光發熱,周國仁說,值了。

背崩鄉格林村的丹真次旺,從成為周國仁的學生的第一天起,就在心裡埋下了參軍國家的種子。如今,他已經從中山大學的國防生隊伍里光榮畢業,被分配至日喀則地區任職,幾天前給周國仁打來電話說,目前正在北京進行崗前培訓。

現在,背崩鄉中心小學的教師桑吉旺姆、次傑、梅朵都曾經是周國仁教過的門巴孩子。他們去外地讀書時,心裡也一直念著周國仁。完成學業後,他們毅然回到了墨脫,與周國仁並肩在這偏僻的鄉村教書育人。很多人不理解地問,好不容易從大山裡走出去,有出息了,不在外面闖一番天地,怎麼又回到了這個窮鄉僻壤?他們的回答是,與周老師感情太深,不能讓他一個人在這堅守。

不僅僅是教師隊伍,周國仁老師的學生如今已經遍布墨脫的各個行業,而這個已經紮根邊關的「兵老師」還一如既往耕耘在三次講台上,他說——

「我的夢想就是讓更多的門巴族孩子考上大學,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

(教師節前,學生德吉玉珍為周國仁獻上紅領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一座幾度更名的牌坊帶給軍人的思考
厲害了,Word學校!告訴你部隊院校長啥樣?
講了這麼多道理,你還有什麼話想對教員說嗎?
鑄就「大國長劍」,這個部隊靠的是什麼
優秀青年代表共聚北京學習王銳事迹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