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認知與改變:從高階模型到日常生活

認知與改變:從高階模型到日常生活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這個周末的話,除了「熱情」,應該沒有更適合它的辭彙了。從開智大會的分享嘉賓到刷新認知的演講,從天南海北聚集於此的夥伴,到酣暢淋漓的交流,「熱情」始終縈繞在每個開智夥伴的心間。而今天上午舉辦的開智沙龍活動,更是將「熱情」延續、升華。

2017 年 9 月 10 日,開智沙龍活動於中關村同道咖啡舉辦,100+ 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小夥伴到場參加,陽志平老師和 7 位開智部落的夥伴為大家做了分享。

分享精華陽志平老師

首先登場的是陽志平老師,他為大家進行了名為「從高階模型到日常生活」的主題分享。

人類的高階模型來自於何處?它來自於一個時代最重要的主題,來自於一個學科的發展歷史,當然也有一部分來自於智者的經驗,比如芒格的總結。

如何將高階模型和自己的生活關聯到一起?陽志平老師以《改變》這本書中提到的第一序改變和第二序列改變舉例。

第一序改變:發生在某一系統之內的改變,系統本身維持不變。

第二序改變:改變發生在系統之外,控制系統整體的前提改變,使系統轉換到完全不同的狀態,也即改變之改變。

比如,第一序改變中,對於做惡夢的人,在夢中可以做許多事——跑、躲、打、喊等等——但無論怎麼變換這些行為,都無法停止噩夢。但第二序改變,例如,從夢中醒來,可以完全改變成為一個不同的狀態。

那麼在現實生活中如何應用這樣的模型呢?比如老師越是關心問題少年,少年的問題便越多。此時不如直接第二序改變——有意忽視他。這樣反而可以重新獲得對方的重視。

倪考夢

第二位上場的開智部落夥伴是在溫州做政策研究的倪考夢,他和大家分享了加入開智後的思考和感悟。

從 06 年接觸開智至今,他讀了上千本書,並且都記了筆記,但感覺自己的知識儲備還是很少,原因在於較少地將知識實際應用。倪考夢建議,可以向開智大會的演講嘉賓李雪凇老師學習,將讀到的書轉化為可以實際使用的價值,這樣除了可以更好學習,還可以提高知識的影響力。

同時,作為文科生,倪考夢認為文科生需要學習更多的跨學科知識,比如數學,比如編程,這樣才可以接觸到不一樣的世界。

王崇魏

第三位上場的是談判專家王崇魏,他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創業的心路歷程。

王崇魏認為,談判不只可以應用在商業中,更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日常生活中的溝通效率,更好地提高自己。基於這樣的理念,所以選擇出來創業,希望可以用談判的方法論幫助到更多的人。

王崇魏希望,在認知科學的指導下把技術和藝術完美結合起來傳播靠譜的知識,幫助更多的人。

洪一鳴

接下來,來自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教的英語演講教師洪一鳴為大家帶來了分享。

他在 14 年的教書的過程中發現,教是更好的學。當老師的好處就是學校付錢,讓你學習。

洪一鳴建議大家可以在這兩天把得到的、想到的輸出出來,甚至可以直接拉上夥伴去教給他,這樣在教人的過程中,對自己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過程。

凋寒

接下來,來自上海的凋寒分享了自己參加開智認知寫作學的經歷。

她是認知寫作學三期的成員,也是四期的教練,在即將開課的第五期中,她也會繼續擔任教練一職。

她認為,在此過程中,有一些課上所講的方法對她幫助極大,比如卡片大法、快些慢改、修辭手法和隱喻等等。她會用這些方法進一步完善自己的寫作,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龔丹

下一位登場的是開智部落的夥伴龔丹。她一上場就替小夥伴們送給了陽志平老師一件非常有紀念意義的禮物。

這是所有異地來京小夥伴的車票/機票集結成的冊子,裡面寫上了大家對陽志平老師的祝福。

接著,龔丹和大家分享了她接觸到開智、接觸到陽志平老師的過程。

一開始,她知識在公眾號上接觸到開智,但參加認知寫作學四期的經歷給她帶來了真正的改變。

她開始意識到自己對於知識的追求就是「內在動機」,開始思考作家的意向層次,並且克服了她的拖延症。在開智的成長,讓龔丹有了更多自信,雖然不知道未來是什麼樣子,但她相信終會找到。

許豆漿

接著,來自廣州的許豆漿上台分享。

許豆漿也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接觸開智的過程中,她發現了另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和體驗,這給了她很多啟發。

同時,許豆漿表示,大家如果以後可以去廣州的話,可以去找她聊天。

林浩濤

下面上台分享的夥伴是來自廣州的林浩濤。

他認為,加入開智後獲得最大的改變是得到了心智認知上的啟蒙,這樣他的精神層次從此變得不同。

他表示:現在我願意長成一棵樹,看旅人的來來往往;長成一棵獨立的樹,在這一片樹林中獲得更好的成長。

陽志平老師答疑精選

分享環節結束後,經過短暫的休息,我們迎來了期待已久的環節:陽志平老師答疑。現場觀眾紛紛提出了高質量的問題,陽志平老師旁徵博引,一一解答了大家的問題。

有夥伴提問:年輕人如何成長?陽志平老師表示,年輕人的成長路徑有兩條,一條是社會資本路徑,一條是文化資本路徑。

走社會資本路徑的年輕人,在 18 歲到 28 歲這 10 年間,結識各種各樣的人脈,維持社交關係,以期望獲得成長。但走這條路的弊端很大,比如地域的局限性(一旦換了地方要重新構建人機慣性)和受制於鄧巴數等社交人數限制。這樣很可能花了大把的時間在維繫社交關係上,但最終一事無成。

而走文化資本路勁的年輕人則不同,他們用 10 年的時間去精讀 1000 本書,寫 1000 篇讀書筆記,逐步積累自己的文化資本。走這條路徑的好處有很多,比如他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無論你走到哪裡,在什麼時間這些文化資本都適用),可以自主掌控,不受外界變遷影響等。而且,草根階級積累文化資本還可以實現社會階層的變遷。

而在回答另一位夥伴的提問時,陽志平老師表示:對於更大年紀的人,如 28 - 36 歲時,情況則不同。

這個年齡段的人在年輕時,可能因為原生家庭,職業變遷等等走了一些彎路,所以會非常迫切地想要迅速提高自己,實現彎道超車。但既然是彎道超車,就需要謹慎處理,否則一不小心超車不成,還可能翻車或者率下山崖。

完成一次彎道超車,大約需要 4 到 9 年的時間,所以不能以「一口吃成胖子」的心態去學習。同時,在彎道超車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點:

要通過養成良好的、適度的學習輸出習慣來進步,不能過分壓榨自己,比如熬夜,或者因為學習而干擾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要堅持下去。比如陽志平老師的一位程序員朋友就是通過不斷地輸出,最終在該領域成為一流高手;

不要故作輕鬆。彎道超車其實本質是一個比較狼狽的狀態,這個時候如果不咬牙堅持,不去認真處理,而是故作輕鬆表現給他人看,就很難真得實現目標。所以越是這個時候,越是需要認真積累,小心前行。

——- 預約開智部落 -——

逃離世界關注 閱讀一流經典

專註輸出創作 品鑒優秀作品

成為終身學習者,預約開智部落!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開智微播 的精彩文章:

語言是文化的產物嗎?
為什麼每年九月開學、六月考試?因為要順應人類大腦的變化
陽志平:時代、性格與命運
無法在某領域出眾的人有三種,你需要避免成為他們
你屬於哪個位段的學習者?

TAG:開智微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