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晉-顧愷之 繪畫作品

晉-顧愷之 繪畫作品

顧愷之(346-407),東晉畫家,字長康,小字虎頭,晉陵(今江蘇無錫)人。義熙初年(405-418)任通直散騎常侍,博學多能,工詩善書精丹青。沉浸藝術,孜孜不倦,有「才絕、畫絕、痴絕」之稱。繪畫嘗從師衛協,擅作佛像、人物、山水、走獸、禽鳥,尤善點睛,自謂「四體妍蚩,本無關於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之中」。其筆法如春蠶吐絲,初見甚平易,細看則六法兼備;設色以濃彩微加點綴,不暈飾,運思精微,襟靈莫測,神氣飄然。

興寧中在建康瓦棺寺壁作《維摩詰像》,容貌清羸,神態忘言,轟動一時。嘗為裴楷畫像,頰上添三毫,倍覺有神采。又為謝鯤造像,布以石岩之中,可謂別出心裁,其對此自云:「此子宜置丘壑中」。畫中興帝相列像,妙極當時。唐代張懷瓘對其畫評價甚高,云:「張僧繇得其肉,陸探微得其骨,顧愷之得其神。」史稱曹不興、顧愷之、陸探微、張僧繇為「六朝四大家」。又通畫理,著《論畫》一篇,對後人頗有啟迪。畫跡甚多,有《司馬宣王像》、《謝安像》、《劉牢之像》、《王安期像》、《阮脩像》、《阮咸像》、《晉帝相列像》、《司馬宣王並魏二太子像》、《桂陽王美人圖》、《蕩舟圖》、《虎豹雜鷙鳥圖》、《鳧雁水鳥圖》、《廬山會圖》、《水府圖》、《行三龍圖》、《夏禹治水圖》等。傳世作品有《列女仁智圖》卷、《洛神賦圖》卷(為宋人摹本),現均藏故宮博物院。

【名稱】晉 顧愷之 女史箴圖

【年代】晉代

【簡介】「女史」是女官名,後來成為對知識婦女的尊稱;「箴」是規勸、勸戒的意思。西晉惠帝司馬衷是個弱智,國家大權為其皇后賈氏獨攬,其人善妒忌,多權詐,荒淫放恣。朝中大臣張華便收集了歷史上各代先賢聖女的事迹寫成了九段《女史箴》,以為勸誡和警示,被當時奉為「苦口陳箴、庄言警世」的名篇,流傳甚廣。後來顧愷之就根據文章的內容分段為畫,每段有箴文(除第一段外),各段畫面形象地揭示了箴文的含義,故稱《女史箴圖》。中國歷史上的曠世名作《女史箴圖》由此問世。

此圖原作已佚,現存有唐代摹本,原本收藏在圓明園,1860年「火燒圓明園」後被掠奪併流失海外,現收藏於大英博物館,原有12段,因年代久遠,現存《女史箴圖》僅剩9段,為絹本,設色,縱24.8厘米、橫348.2厘米。此圖依據西晉張華《女史箴》一文而作,原文十二節,所畫亦為十二段,現存自「馮媛擋熊」至「女史司箴敢告庶姬」共9段。作品注重人物神態的表現,用筆細勁聯綿,色彩典麗、秀潤。故宮博物院另藏有宋代摹本,水平稍遜,而多出樊姬、衛女2段,亦有研究價值。

《女史箴圖》現有兩個絹本,一本現藏故宮博物院,專家認為是南宋摹本,藝術性較差;另一本藝術性較強,更能體現顧愷之畫風與《女史箴圖》原貌,專家認為可能為唐人摹本,為大英博物館收藏。

大英博物館收藏的《女史箴圖》是中國唐代的摹本,神韻最接近顧愷之的原畫,因而被後人奉為經典摹本。它曾被許多文人墨客收藏過,畫面上我們可以看到項子京題記,唐弘文館「弘文之印」,還有宋徽宗趙佶瘦金書《女史箴》詞句11行。畫本身及裝裱部分壓有宋、金、明、清內府藏印,及明清歷代收藏者的私人鑒藏印。

唐本的《女史箴圖》於1900年9月,八國聯軍焚燒圓明園之際被英軍大尉基勇松盜往英國,後存大英博物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政府為感謝中國軍隊在緬甸解除日軍之圍,曾有意把顧愷之的《女史箴圖》歸還中國,與贈送中國一艘潛水艇二擇一,做為謝禮。中國政府選擇了潛水艇。

以下局部圖

晉 顧愷之 洛神賦圖(宋摹)

【名稱】晉 顧愷之 洛神賦圖(宋摹)

【年代】晉代

【簡介】宋人摹本,絹本,設色,縱27.1cm,橫572.8cm。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這幅畫根據曹植著名的《洛神賦》而作,為顧愷之傳世精品。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顧愷之藝術的若干特點,千載之下,亦可遙窺其筆墨神情。全卷分為三個部分,曲折細緻而又層次分明地描繪著曹植與洛神真摯純潔的愛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時空中自然地交替、重疊、交換,而在山川景物描繪上,無不展現一種空間美。全畫用筆細勁古樸,恰如「春蠶吐絲」。山川樹石畫法幼稚古樸,所謂「人大于山,水不容泛」,體現了早期山水畫的特點。此圖卷無論從內容、藝術結構、人物造形、環境描繪和筆墨表現的形式來看,都不愧為中國古典繪畫中的瑰寶之一。

晉 顧愷之 列女圖(宋摹)

【名稱】晉 顧愷之 列女圖(宋摹)

【年代】晉代

【簡介】宋人摹本,絹本、設色,縱25.8厘米,橫470.3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又名《列女仁智圖》。根據漢劉向所著的《古列女傳》人物故事而創作,內容是頌揚與標榜婦女的明智美德。據宋人題跋原有15段,至南宋已不全,現在畫面繪有28人,分八段,每段書有人名和頌辭。用較粗的「鐵線描」,線條剛勁凝重,人物面部、衣褶等處運用了暈染法。衣紋用筆比《洛神賦圖》稍粗。無背景,但間畫有屏、柱器皿等物。顧愷之在人物畫創作上提出的「以形寫神」、「悟對通神」等要求,在此圖中處理人物之間的相互關係和表現人物的性格神態上,同樣有生動形象的體現。如在「衛靈夫人」一段中,畫衛靈公與夫人相悟對,他既流露出內心對夫人識別賢德的明智感到驚喜,為不失自己身份又故作鎮靜。

此卷無名款,原作久已散佚,今天所見的是忠實原作最佳的宋人摹本,難能可貴。與《洛神賦圖》比較,此卷更顯顧氏風範。後紙有南宋汪注、葉隆禮,清王鐸等題記。卷前有清收藏家染清標書籤。鈐元喬臾成、王芝,清梁清標、王鵬翀及乾隆內府諸鑒藏印。經《庚子銷夏記》、《石渠寶笈初編》等書著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沃德利成書畫院 的精彩文章:

趙孟頫書法功力,在這幅字中爆發了,好美!
零基礎繪畫教程,拿去用!
在中國話裡面,應該如何畫樹?
教師節特別奉獻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老師
鮮活的筆跡,順暢的書寫,看那純粹的書法《醫藥文獻》真跡

TAG:沃德利成書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