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子講天道,孔子講人道,莊子則說盜亦有道…

老子講天道,孔子講人道,莊子則說盜亦有道…

萬物之理,古人稱之為「道」,中國是一個「道」的國度,從春秋起,便為此爭論不休,老子講天道,孔子講人道,莊子則說盜亦有道……

人在道中,而不知其存在,就如同魚在水中,不知水的存在,但我們也如同魚離不開水一般,無法脫離道而存在。許多人蔘悟一世,或許只得其百分之一的精髓,而我們,卻可在諸子百家的典籍里,知道、明道、得道、守道。

1

孔子——為人之道

1.享不了洪福就享清福。

窮不失義,達不離道。一個人如果實現了俗世理想,成為達官顯貴,那麼自然可以享洪福;如果沒有實現俗世理想,那麼也要安心享受清福。沒有人能同時既享洪福又享清福的,智慧的人從這兩種福中都能享受到超然的樂趣。

2.可以讓人幫你買鞋,不可讓人代你走路。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每個人都需要別人的幫助,但是接受別人的幫助也必須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別人的腳步註定是別人的去處,自己的雙腳走出的是自己的路。人生於天地之間,自立自強才是人生最重要的課題。

3.變通,是人生的萬向輪。

「兵地常勢,水無常形」,我們在處理各種事物時都要能夠做到隨機應變,因勢利導,不墨守成規,不拘泥於一格,甚至逢大勢不踐小諾,處大事不拘小禮,從而達到變則通,通則靈,靈則達,達則成的理想效果。

4.不要做自己心靈的綁票者。

我們的一切煩惱都源於慾望,因為慾望是無限的,而能得到滿足的慾望是有限的,所以我們一生煩惱不斷。減少煩惱的秘訣是限制自己如蛇的慾望,解救被功利之魔綁架的心靈。

5.欲成大事恰恰要看淡得失。

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走向大成功的路上必有大摔打,看淡得失便會增強承受能力,提高我們的道德修養。不會因為外在的干擾而迷失自己。

6.做事要有分寸感。

一個有分寸感的人,就是一個做事得體、說話微妙,言行進退有度的人,在剛柔張弛之間透出一種力量感和智慧感。這樣的人,在成功的路上必定會走得順風順水。

處高,處低,居安,居危,孔子都能告訴你,怎樣真正為人。

2

老子——處世之道

老子認為天之道也即是人之法,自然法則也應是人的行為規範,應把對自然法則的認識上升到了人類行為價值的高度。人類應「 放德而行,循道而趨 」,「 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 」。而聖人最顯著的品格,就是對自然萬物與人類社會基本規律的掌握與運用,將自己的行為與天地萬物的運行規律融為一體。把握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這一總法則,用於修身處事,齊家治國平天下。

1.寬厚仁慈是安心立命之本

老子認為,天慈萬物,道是"善利萬物而不爭",人也應該效法天道"執左卷而不責於人"。寬厚仁慈,既是愛人,又是愛己,這可謂是安心立命之本。

2.清心寡欲是修身養性之要

不貪慾,則甘於恬淡而不奢侈,不因貪慾充塞其中以欲亂情,故而內心清靜,以至能順應本性以行天道,則能盡自然之理,以應萬變而依然能平安如故。老子說:「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抱朴無為,不以物累其真,不以欲害其神,不必成毀繫於心,榮辱勞其神,從而達到哀樂不能入,以理化情的逍遙境界。

3.謙虛柔和是立身處事之則

為人處事一定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柔順自然,持中和之道,無過無不及。虛則明道,柔能克剛,不盈則弊不新成。謙虛柔和可謂是老子教導我們的立身處事之則。

3

莊子——養性之道

他順應自然,追求絕對的自由。身安,不如心安;屋寬,不如心寬。以自然之道,養自然之身;以喜悅之身,養喜悅之神。有所敬畏,是做人基本的道義準則。所謂快樂,不是財富多而是慾望少。做人,人品為先,才能為次;做事,明理為先,勤奮為次。人生要學會平和心,喜樂心,慈悲心。

1.順應自然

鮑鵬山曾這樣評價莊子說:「有大著作、大人格、且以大背影遮擋後世的,就只有這位表情古怪的冷嘲大家——莊周先生了。當別人在都市中熱鬧得沸反盈天、爭執得不可開交時,他獨自遠遠的站在野外冷笑,而當有人注意他時,他又背過身去,直走到江湖的迷茫中去了,讓我們只有對著他消逝的方向發獃。他的著作中卻是令人心脾開張的新世界,一派自然的天籟。」

2.崇尚自由

他所追求的僅僅是無憂無慮的「游」,而人生的最高境界,莫過於拋開外物,翱翔於屬於自己那一片天地,盡情的「游」。莊子追求的不是僅僅為了蠅頭小利而落得「心為形役」,而是追求高境界的「放浪形骸之外」。

而莊子所說的自由,不是無道德約束的任意的胡作非為,而是在「道」的基礎上的一種洒脫的人生觀。身心不為外部的事物所奴役,靈魂脫開自己的肉體便純凈簡單。

3.堅持人的本性

莊子認為:人的心要自然,不要有很多外在的羈絆和刻意的錘鍊。

而違反人的本性的一面是禁錮人的個性,束縛人的本性。但無論在現代社會還是封建社會都有束縛人身心發展的例子,而可悲的是,這些例子還不勝枚舉。

4.抵制貪慾、淡泊名利

鮑鵬山在他的《寂寞聖哲》中對莊子的這種超脫的行為評價到:他的這種心境實在是人類心靈的花朵永遠在鄉村野外幽芳獨放,一塵不染,誘引著厭倦城市生活的人們。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德經真言 的精彩文章:

TAG:道德經真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