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侯寶林「欺師滅祖」

侯寶林「欺師滅祖」

侯寶林「欺師滅祖」

1944年,侯寶林進了小梨園,唱「末二」,另一演員「小彩舞」壓「大軸」。這裡有必要解釋一下,「末二」就是倒數第二個節目,「大軸」就是最後一個節目,也叫壓軸戲。唱「大軸」的行話又叫「攢底」,一般都由有絕活的著名演員來擔當。「小彩舞」是著名的京韻大鼓演員駱玉笙的藝名,按照當時的習慣,一般都是由京韻大鼓「攢底」。

侯寶林到了小梨園不久,「小彩舞」便摔了腿,歇了起來。按照當時的行規,「小彩舞」一歇起來,侯寶林就替她「攢底」兒了。只是,那時的曲藝場子又有一個極不合理的規定,「末二」和「大軸」的收入懸殊很大。

侯寶林「欺師滅祖」

後來,因為大觀園的「攢底」能力比小梨園「小彩舞」的能力差一些,拉不住觀眾,這下老闆就想了,要想拉觀眾,就得配一個硬一點兒、有號召力的「末二」。想來想去,就把侯寶林調到了大觀園(這兩家是同一個老闆)充當「末二」。

侯寶林這一去,情況是有了些變化,可是,不管是誰「攢底」兒,只要侯寶林的相聲一說完,台下就得走人。

這下老闆急了。怎麼辦呢?這老闆眼看著沒轍了,只有找到侯寶林來商量,「你給咱攢底怎樣?」

「可以呀。」機會來了,侯寶林答應得特爽快。不過,當老闆提出不許他到其他場子演出時,他馬上就提出薪金問題,「錢怎麼說呢?」

侯寶林「欺師滅祖」

「錢哪……加100元。」

出於多年的不平,侯寶林當時就火了,和老闆吵了起來。

也難怪,他們替「大軸」演員「攢底」,連趕三個園子演出,還要上一家電台播音,這麼忙,這麼累,掙點兒錢剛夠餵飽肚子,要做件上台穿的衣裳,還得咬緊牙關從嘴裡往外摳。

現在可好,就加100元,還要「攢底」,還不準到別的園子趕場,能不發火嗎?

侯寶林「欺師滅祖」

這樣,老闆沒轍了,但又不能隨便就屈服,所以,乾脆就罵起了街來:「說相聲的要比唱京韻大鼓的掙得多?這簡直是欺師滅祖!」

多年以後,談起這些往事時,侯寶林不無感慨地說:「相聲能夠『攢底』,又能掙『攢底』的錢,是從我這兒開始的。我廢除了曲藝界對待相聲演員長期的、不合理的規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官婉婉 的精彩文章:

袁世凱計唬熊希齡
慈禧太后的巡洋艦「宜川」
舞馬:大唐絕代之舞
左宗棠和李鴻章雙雄並立:晚清中國軍事與國防的兩大支柱

TAG:上官婉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