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育兒早教應該怎麼做 寶寶怎麼教更聰明

育兒早教應該怎麼做 寶寶怎麼教更聰明

一、不同年齡階段教育方式有什麼區別

  0~6個月

  家長在撫養這個月齡階段的寶寶時,首先要滿足其生理需要,這是最急促的任務,與此同時也要關注寶寶的心理、智力發展。

  面對新生兒,家長們首先要為寶寶創造安全穩定的撫養環境,提供較好的撫養條件。其次要與寶寶建立起安全與依戀的關係,這也是這個月齡階段的寶寶最需要的。家長要多觀察寶寶;從寶寶的各類反應中尋找規律,學會從寶寶的哭鬧、翻轉等各類反應中讀懂寶寶的需要;其次要幫助寶寶形成穩定的生活規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另外,家長如果需要暫時離開寶寶;一定要給予寶寶語言或表情提示,給予安撫,不要以為寶寶年紀小就忽略掉這一點。

  長期以來,孩子的教育一直是以母親為主體而父親經常是缺失的,因此需要提醒家長,在與寶寶建立起安全與依戀關係的過程中,父親也要發揮起應有的作用,這樣寶寶長大以後會更勇敢。

  7~9個月

  好奇心的初步萌發這個月齡階段的寶寶開始對外部事物表現出好奇,他們要開始學習爬行了。從這個月齡起,家長可以開始對寶寶進行「認知、語言、運動,交往,藝術」這五項能力的培養。[2] 首先,學習爬行是這個階段的重要工作。它能促進寶寶大動作的發展,為學習站立和行走打基礎,也能滿足寶寶探索外部事物的好奇心。同時寶寶的食指也開始分化了,家長可以對其進行精細的手部動作訓練。其次,這個月齡段的寶寶自我意識開始初步覺醒,家長可以教寶寶勇敢地在別的小朋友面前介紹、表達自己,從而讓寶寶認識自我,學會與人交往。良好的親子閱讀習慣,也需要在這個階段建立起來。家長可選擇一些以圖畫為主,色彩鮮亮,頁數不超過20頁、紙質較硬不容易被寶寶撕破的讀物,將寶寶同向抱在懷中,把書擺在離寶寶視線15厘米左右的位置,用輕柔的語氣為寶寶講述書中的故事。雖然這個階段的寶寶還沒有理解能力,但他可以感受到愉悅的氛圍,也能潛移默化地促進寶寶語言能力的發展。

  10~12個月

  探索精神進一步激發這個月齡段的寶寶已經學會爬行,並開始學習站立和行走。逐步解放雙手後,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進一步被激發。寶寶的認知能力在這個階段有了進一步提高。家長可以藉助一些漂亮的玩具,教寶寶理解大小、里外、因果等邏輯概念。寶寶的語言天賦也即將覺醒。7至9個月期間還只會說單音節,這個階段的寶寶開始朝著雙音節發起進攻了。一歲以後寶寶就將進入語言能力的爆發期,在這個階段家長應多多跟寶寶進行交流,為其語言的發展打好基礎。在交往能力上,寶寶也開始有了進一步加強,家長可以教其學習握手、再見等基本的社交禮儀。

二、育兒早教應該怎麼進行

  第一、父母應給嬰兒布置一個「小天堂」。為了使嬰兒的視覺提早發展,可為他布置一個舒適的、色彩鮮艷的環境。如在嬰兒睡床的周圍,可為他掛一些紅、綠、黃等色彩鮮艷的玩具或實物,放些鮮花或塑料花等;嬰兒的衣服、被子等用品,最好也用不同顏色製成。當嬰兒醒時,通過觀察 可刺激他的視覺,促使其功能的成熟。

  第二、可讓嬰兒多聽悅耳的音樂。嬰兒一般都喜歡音樂,通過悅耳動聽的音樂,可以給嬰兒快樂的刺激和滿 足。經研究表明,多聽音樂的嬰兒與一般發育的同齡兒童相比,眼神和表情要機靈得多,動作和語言也要早熟一些。但給孩子聽音樂時要注意音量不要太大,同時音樂的聲源不宜離孩子的耳朵太近,以免損害小兒的聽力。

  第三、讓嬰兒動手動腳。嬰兒動作的發展,反應了神經系統的健全和發展程度,因此嬰兒要加強動作訓練,多活動手腳。5—6個月後的嬰兒可以自己玩玩具和實物了,一般多挑些色彩鮮艷的玩具讓嬰兒玩耍,品種要經常調換,以提高他的興趣。此外,還應適當地讓嬰兒在床上練習翻、滾、 爬、蹬、踢等。動作的發展增加了孩子對外界接觸和觀察的範圍,可提高他們對外界認識的能力。

  第四、讓嬰兒多接觸大自然。1歲以內的嬰兒應經常到大自然中,如抱他們去公園或田野,看看綠色的世界,看看五彩繽紛的田園風光,接受自然美的熏陶;可帶他們去動物園看各種動物,或看家禽、小鳥等,提高嬰兒觀察的興趣,發展其好奇心;經常可抱嬰兒去看看商店中陳列的各種商 品、畫片、模特兒等,在觀察的同時,對孩子進行親切的解說。這樣,不僅有助於發展孩子的視覺、感覺和聽覺,豐富 嬰兒感性的知識,更重要的是為孩子良好的心理發展打下基礎。另外,經常在大自然中出現能呼吸到新鮮空氣,接受陽光的沐浴和活動四肢,使嬰兒的身體健康成長。

  第五、讓嬰兒多與成人交往。為了發展嬰兒的語言和表達能力,大人應該多跟嬰兒接觸,經常與孩子「說話」、「提問」,引逗他們發聲和發笑;訓練他們叫「爸、媽」等單音詞,教他們做些簡單的動作;給他們講解畫片的內容等。成人,經常與嬰兒交往,不僅使他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得到、 發展,同時能使他獲得一種身心發展的重要環境。不僅孩子身心感到舒適、愉快和滿足,而且嬰兒的智力能也得到發展。

三、怎樣可以讓孩子更聰明

  一、媽媽摸一摸,寶寶笑一笑

  撫觸是每個人都需要的,成年人也需要握手、擁抱,對嬰幼兒來說更為必要。不僅能開發孩子的觸覺能力,促進他們成長,還傳遞著父母的愛心,讓孩子產生良好的情感體驗,培養健康的心態,是親子交流的絕佳手段。(撫觸應在孩子清醒時進行,父母一定要洗凈手,除去戒指、手鏈、腕錶之類的飾物,以免劃傷孩子。撫觸時用力要輕柔,時間不宜過長,每天五六次,每次三四分鐘即可。)

  二、美妙的聲音讓寶寶更聰明

  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耳聰目明,口齒伶俐,儘早地訓練與培養孩

  子良好的聽覺,非常有益於孩子語言水平的發展與智力的提高。正常的嬰幼兒一出生就有聽覺能力,聽聲辯源是主要的訓練方法。要堅持輕柔親切地反覆地對孩子講話,這能在寶寶頭腦中儲存大量語言信息。孩子特別喜歡短小歡快、節奏鮮明的兒歌,可以多念給他聽。但要注意,聽覺訓練時間不宜過長,音量不宜過大。

  三、飽覽大千世界 寶寶見多識廣

  初生的嬰幼兒視力較弱,只能近距離看物,隨著月齡增加,三個月時能看清五六米外的東西,六個月即可遠距離視物。所以視覺訓練應該循序漸進,孩子對鮮明的顏色較為敏感(尤其是紅色),繽紛鮮艷的色彩,豐富多變的物品最能激發寶寶的興趣。

  四、運動寶寶身體好

  運動不僅讓孩子變得健康結實,更有助於孩子多種感覺能力的全面發展,培養他良好的方向感和平衡能力,使孩子聰穎活潑。但做運動時要結合孩子的本身體質,運動量、力度、難度要適中,不要讓孩子過度疲勞。

  五、寶寶愛模仿 進步可不小

  嬰幼兒有著驚人的學習能力,求知慾極強,如海綿吸水般「貪婪」地探求著。父母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幫助寶寶認識周圍事物。要細緻觀察,及時發現孩子的需要與興趣,更要耐心教導,不厭其煩,決不能生硬急躁,挫傷孩子的積極性。更為重要的是,應注重「身教」,以和藹的態度,體貼地照料,耐心的重複和不斷的鼓勵為孩子營造溫暖的氛圍,培養愉悅的心境,這樣,孩子會形成健康的心態,熱情自信的性格,樂觀向上的品質,讓孩子收益終生。

四、育兒早教有哪些金科玉律

  一:家長在家庭教育時一定要記住情感教育永遠都大於道理教育。

  二:學前教育更要重視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

  三:培養孩子將來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永遠比孩子現在的成績是怎樣的更為重要。

  四:良好的習慣是孩子所儲存的資本,會不斷增值,而人的一生就在享受著它的利息。

  五:一個行為的反覆養成習慣,習慣反覆形成品質,品質改變命運。

  六:只有父母與教師養成了良好的教育習慣,您的孩子或學生才能形成良好的習慣。

  七:對孩子的教育不能只注重智力和分數,因為決定人生成敗或幸福與痛苦的往往不是學問的高低,而是人格的健康水平,行為習慣恰恰是影響人格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

  八:愛孩子並不意味著一定理解孩子,要和孩子成為朋友教育才能發揮作用。

  九:父母要給予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對錯誤的方向給予引導,對於正確的方向給予鼓勵。

  十:父母在自己擔任家庭教育前最好是自己先學習教。

  十一:中國年輕的父母會花數千元學開車或給自己孩子送到幼兒園,卻鮮有自己參加家庭教育培訓。

  十二:父母不應把所有的教育都寄托在學校 和老師身上,因為孩子一年有一半的時間都在家裡,所以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一樣重要,甚至更重要。

  十三:孩子壞的習慣80%都是在家裡形成的。

  十四:父母不要萬事代勞,剝奪孩子的生活自立能力。

  十五:父母要想培養孩子一個健康的人格,就一定要營造一個輕鬆和睦的家庭。

  十六:孩子挑食是從父母談哪一個不好吃開始的。

  十七:打罵不能解決孩子的教育問題,只能宣洩父母的急躁情緒。

  十八:父母要準備一個記事本,記錄和孩子在一起發生的事情,或者發現的問題、產生的困惑。經常記錄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簡單的反省自己的過程。

  十九:在平時的家裡,父母和孩子盡量保持一種平等的地位,遇事要徵求孩子的意見。

  二十:當父母在孩子的教育問題遇到困惑時可以盡量請教老師、鄰居或是教育專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