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3.不是針對你的/別放在心上

13.不是針對你的/別放在心上

作者▕羅伯特·奧古斯都·馬斯特斯博士

翻譯▕曼迪Mandy

————

單獨的我,即看上去獨立自主的「我」或日常生活中展現出來的人格,在某些靈性圈中並不是那麼招人待見,可能是因為大多數人把它與小我過度的聯繫在一起了。這個「我」的一種極端表現是自戀,或者極度自私自利(什麼都是我,我,我),而另外一種極端則是健康的,充分發展的個體。但無論這個「我」看起來多麼的成熟,仍然可能被過度迷戀合一概念的人,視為是通過靈性證悟的障礙,結果就是相對於靈性而言,他們會貶低人性的價值。

過度重視並執著於超越概念的靈性道路傾向於病態化小我,認為如果我們想要靈性覺醒,就必須克服或者消滅小我,因此「我」被當做是振動頻率顯然較低的肉身,這個「我」最多不過是在發展過程中加了些膚色或天賦。保留較多個人自我感覺(個性特性)的靈性道路可能會承認個性與人格的價值,但仍可能輕易的將個性、人格與小我合併,鼓勵我們不要認為別人是針對自己的,因為這樣做可能會鞏固我們以小我為中心的反應。

去個性化的靈性是蒼白無力的,它混淆了空洞與透明,不落地與靈性高度,界限薄弱與開放性,情緒的平坦與鎮靜。當我們受制於這種靈性時,通常不願費心去區分「小我性」與「個性」,讓自己忙於為「合一快車」與「超越單軌列車」加油、行銷,甚至在提倡要與小我分開或者擺脫小我時,還在佈道無分別的福音。陷入靈性逃避中的我們可能會對萬物合一這種概念非常興奮,但一提到要與我們「較低等」的特質,如憤怒、貪婪合一時,我們更寧願與這些特質切斷,即便我們說著要與萬物合一的空話。

這種貶低與脫離個性化的行為,特別是它那些熱情的,有活力的,深入參與的面向,是靈性逃避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不是自由的建構「自我」(產生自我意識的過程)而是拒絕充分的發展並體現出自我,即拒絕個性化。沒錯,自我意識或者人格本身是可以被觀照的,即展示出我們的真實身份是存在於自我意識之外的,但如果我們用它來脫離或者邊緣化個人層面,那麼這樣的觀照並沒什麼用處。

無論我們如何對待它,我們的人格都還會存在。有些部分會進化,有些部分則會成功的抗拒針對人格的靈性,或其他糾正人格的計劃。一旦我們踏上了穿越靈性野心的道路,我們就會意識到,雖然沒有必要去轉變我們的人格,但卻有必要學習如何去理解它,而非認同它。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需要與我們的人格與怪癖拉開距離,而是需要保持適當的距離,以便清楚的看見它,如此我們可以與之發展出親密感。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有意識的接近我們的人格,帶著清明的慈悲抱著它,卻不與它融為一體。

在這種完全的主體性上,我們允許自己的個性呈現出它所有個性化的色彩,無拘無束、深刻獨特的展現我們到底是誰。我們對自己的個性越熟悉,熟悉的了解它及它的起源,我們就可以越嫻熟的駕馭個性、我們的關係和靈性層面,賦予每個層面應有的權利,允許個人、人際、超個人這三個層面有效的共存,而不讓任何一個侵佔或篡奪自我的王位。

很多靈性權威建議我們說,不要覺得事情是針對自己的,而我們中的很多人就直接把它當成一種警告而沒有認真的去研究它。這是一個吸引人的想法,簡單而且聽起來也合乎常理,表明了某種程度的超然,甚至是免疫,允許我們保持冷靜,而不掉入反映中。提醒我們,無論別人如何對待我們,其實與我們無關,而是關於他們自己的,幫助我們不要失去中心。可惜這麼做也是有副作用的,讓我們脫離一個事實,那就是有時候別人如何對待我們,在某種程度上是與我們有關的。因此,需要認為別人是針對自己的,當然,這也需要我們能夠保持足夠的覺知。

靈性逃避一個常見特徵是,不斷強調不要認為事情都是針對自己的。畢竟,認為「事不關己」通常是很容易的,如果能保持這種超然的態度,我們就無需要捲入任何的情緒浪潮中。大多數所謂的健康的超然其實都是不健康的,因為它們反應出對超然的執著,與正在發生的事情保持距離,以便不用真正的去感受它。

不要認為事情是針對自己的,可以是具有啟發性的、非常實用的練習,讓我們可以理智的回應困難的處境,但這麼做也伴隨著相當大的陰影,這個陰影包括了抽離、去個人化與失聯。當我們沒怎麼或者沒有深入對一些特質或特徵做工作時,可能會過早的從標誌為「我自己」的特徵跳躍到「人人都有」的特徵。例如,我們可能有莫大的恐懼,但與其去研究並和這份恐懼建立真正的親密感,我們採用一種冷淡疏遠的(據說也更靈性)語言,說這是「人人都有」的恐懼,而不是「我的」恐懼。如此以來,我們並未體現或真正的能用一種超然的態度來看待現實,只不過是在否認自己的恐懼。一旦我們與自己的恐懼建立了親密感,從內心深處去了解它,便能理直氣壯的認為這不僅是「我的恐懼」,也是「人人都有」的恐懼。在這裡並沒有抽離,而是一種看見,並把恐懼作為一種心理能量現象來處理的能力,一層接著一層,同時擴大我們的界限,以容納集體性的恐懼。

如果我們的摯愛突然去世了,善意的朋友或家人勸告我們看開一點,這讓我們作何感受呢?我們最好不要聽從他們的建議,而是把致摯愛的死亡放在心上,牢牢放在心上,讓這個赤裸裸的現實直抵我們的內心,用我們的方式去感受並穿越這份震驚和否認的心情,允許傷痛以它需要的方式儘可能狂野和深刻的流動,不要因為對這件事感到深刻的痛楚,無法看開而覺得抱歉。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但在充分的,徹底的並有意識的這樣做的同時,也讓自己對事物根本的奧秘保持開放,但不試圖過早的把自己安置於那份奧秘之中。也就是說,我們認為這件事是跟自己有關的,跟他人有關,並超越了個人。

「不要認為是針對你的」(別往心裡去,看開一點)在很多情況下是個不錯的建議,但它不應該被應用到任何事情上。一雙有分辨力的眼睛是有必要的。有些情緒我們必須放在心上,讓它們深深的觸碰和影響我們。這和掉入反應模式是不一樣的。如果某個特定的情況需要我們放在心上,這並不意味著就要過度個人化或者戲劇化或者掉入其中,讓它影響我們卻不接管我們。這麼做最好的方式,也許就像好父母對待剛受傷的孩子的那種精神;沒錯,他們以很個人化的方式同情孩子的遭遇,與此同時,他們也與發生的事情保持適當的距離,以便可以好好的照顧孩子。

跳脫凡事都不放在心上,而且覺得這麼做才對的這種僵化的想法,無論我們發生什麼事,才有可能以一種直覺的,有辨識力的方式回應。有時讓這件事進到心裡,有時則不,卻不讓靈性正確的感覺決定自己的反應。如此以來,我們不會經歷不必要的分離,不執著於超然,也不會對痛苦無感——而是會抱持開放態度,既有界限,卻也無邊無際,不會讓我們遠離人性,而是會直抵人性核心。

《靈性逃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靈幽徑 的精彩文章:

12.有界限,才有自由
07.讓陰影工作走出陰影
99%的靈修者,都忽略了這條靈性捷徑

TAG:心靈幽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