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女孩子做個老師最好」,名校教師生活是怎樣?

「女孩子做個老師最好」,名校教師生活是怎樣?

小飯說

教育工作是偉大的,但教師也是普通人

又是一年教師節。

每年的教師節應該都是教師最幸福的日子吧,學生的祝福、賀卡、有心意的小禮物,各界人士的尊敬和感恩,讓人感覺到這份工作的意義、價值和獨有的幸福感。

但是,在很多人的眼裡,教師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不是做這份工作的理由。理由是做個老師,假期多,有寒暑假,工作穩定、輕鬆。

以前,每當陌生人問起我的工作,我說是老師的時候,人家第一反應都是「啊,女孩子做個老師最好了。」 然後接著可能會說,「男孩子就還是要做點別的。「

網上一直流傳《娶個女教師的十大好處》之類的文章,大概也是這個思路——女教師輕鬆、懂教育、方便帶崽;有假期、穩定、好照顧家庭。

且不說女教師的價值難道全在工作外可以照顧家庭這回事,就說說女教師工作真的就如想像中「每天只要上兩節課」嗎?

真實的教師生活是這樣的

其實教師群體也可以分為兩類——「班主任」和「非班主任」。

那些說「女孩子做個老師最好」的朋友,我真的想告訴你們,單身女班主任連談戀愛的時間都沒有。圈子小時間少,成家晚是普遍現象。

以我工作過的學校為例,班主任一天的工作從早上七點半開始,至少工作到晚上五點半,如果有大掃除之類到晚上七點多也是常事。晚上是不是可以約會?對不起,還要備課呢。

那白天不是只要上兩節課嗎?

算一筆賬吧。比如一天八節課。白天兩節課,批改作業兩節課(速度得快),班級雜事統計一節課(還得是簡單的雜事),開會一節課,教育學生或者聯絡家長一節課(這是假設一天只要處理一個學生的事情,但基本不可能),還有機動的比如開班會、舉行活動、一天多位學生處理、學校額外的任務等等……

對了,還有最重要的教學研究和備課呢? 很多時候反而被壓到最後了。

任課老師是不是好一點呢?好一點點吧,聯絡家長和班級雜事會少,但是學校選修課等其他任務自然會多,所以說輕輕鬆鬆上兩節課走人是不可能存在的。

學校不要求坐班,但是加班卻是家常便飯。

體力和時間的消耗不是最降低教師幸福感的事情;是沒有時間研究自己最喜歡的教學,沒有精力去讓自己成長學習;是滿足一切社會、家長和學校對老師的期待,而不敢審視自己內心的需求,對學生人才培養目標的嚮往。

降低幸福感的或許是單單看重成績的壓力,是教育工廠和教育理想的平衡,是中國的高速發展和教育相對停滯不前之間的矛盾。

很多教師在投入工作前,是想做「教育家」,而後卻不得不簡單做一個「教書匠」,因為這都已經不容易了。能有所突破的少之又少,而真正有所成就的教師,勢必早出晚歸耗盡精力,她一定需要來自家庭的全力支持,而沒有時間去照顧自己的家庭。

所以,很多優秀教師最大的遺憾是教育出了一屆又一屆優秀的學生,而愧對自己的孩子。因為即使自己了解再多教育理論,回家也真的沒有精力去對自己的孩子花心思實踐。

我覺得自己這三年真的很幸運,遇到的孩子們都很棒,上課的效果也不錯,和孩子們的關係也融洽,班上成績也穩定,幾乎沒有來自成績或者家長的壓力。然而,很多時候,依然很難說自己一直特別享受。三年多換了這麼多辦公室,可以說,沒有哪個辦公室不是充滿抱怨的。很難說自己把時間都花在了有價值的事情上。

最最現實的是,名校教師都是萬里挑一高門檻進來的,而工作時教師都是全身心的付出,得到的是極低的工資,和極高的期待。

以前,我一個朋友常說,以你們在學校的這個綜合能力產出量和勞動量,換在任何一個行業,工資至少都能翻三四倍。

然後呢?

社會和家長對老師的期待

一直以來,教師職業都有特別神聖的光環,好像所有的老師都必須樂於奉獻,不食人間煙火。教師應該清貧,且有能力。

做老師,應對孩子必須萬能。 家長教不好的孩子,到了學校,老師一定能創造奇蹟。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哪怕老師每天都面對著一百多個學生。

此外,社會、家長甚至學校都覺得教師工作是沒有邊界的。工作不分分內分外。

最常見的例子是,家長讓孩子出校門吃午飯,早上忘記了告訴孩子,便打電話讓班主任通知。如果班主任事情恰好太多,萬一忘記了,便能得到家長的責怪。言語中無處不透露著老師「拿了工資卻沒做好分內之事」的意思。

其實,真的很難說,通知班上這麼多學生中飯去哪裡吃到底是不是班主任分內之事。

曾經我一點也不排斥做班主任,甚至有點期待。和孩子們多相處的感覺。可是所有有經驗的教師都會告訴我,避開這個大坑。後來我知道了原因——

班主任工作是完全沒有邊界的。與做60個人的保姆無差異。教育工作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都說醫患關係很緊張,其實對教師質疑的時代也早已經到來。

我說的質疑不是學生對知識的質疑,這種質疑是學生獨立思想的發展,是新時代的教師都相當歡迎的變化。

我說的質疑,是社會和家長們對師德的質疑。媒體只要報道個別教師的不當行為,點擊率必然就超高。如果在學校發生的意外,不是學校的責任,也強安學校的責任。甚至在回家路上的也算是學校的。教師儼然弱勢群體,誰都可以教育幾句。

教育其實也是專業性的工作,可偏偏有家長覺得自己更懂。教自己的小孩「老師的話不用聽,聽我的」, 結果是孩子不夠尊重老師。然而,」親其師「,才能」信其道「。不讓自己的孩子喜歡老師的家長,最終得到的結果也是孩子學不到東西。

有幸福感和正能量的教師,才能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

然而,在名校,我看到的是,即使是最優秀的老師,也會經常因為外界的不理解,對自己的工作產生懷疑。

在商業社會,人們以合法掙錢的多少來衡量創造的價值的多少。而學校教師的群體是完全在這個標準之外的。學校的教師得拿儘可能少的工資,創造儘可能多的價值。

教師節這一天,教師真正期待的大概是更多的理解和實實在在的關注。做老師沒人想發財,可也不想「賺賣白菜的錢,操賣白粉的心」。老師也是普通人,不是出去旅遊一下都不能發照片的聖人。

阿里投資的某教育平台曾放話說要在中國率先打造100名百萬年薪以上的中學名師,我想我已經看到了一些遠不止這個收入的真正大家。他們上課精益求精,一直不斷提升自我,對學生關懷備至,份內課程做到幾乎完美,份外的品德教育習慣培養更是投入了很多時間精力,並且樂在其中。更重要的是,他們敢於突破,讓教育走在時代的前面,既有傳統精髓的把握,又為飛速發展的時代培養著不一樣的頭腦和思維。他們的高薪並沒有讓師德受到影響呀!

我們這個時代,對人才的要求遠遠不止於「聰明」和「聽話」了。

無論如何,我只希望,教師們能有更多幸福感,只有這樣,孩子們在學著活得成功的同時,更會明白如何活得幸福。

我看到的所有教師,就算再累,都在傾盡全力,想讓孩子們贏。除了父母,大概真的只有老師這樣了。別對教師太苛刻,真的。

如果有一天,所有優秀人才都不願意做老師,那麼國家的希望就很渺茫了。

、從名校教師到自主創業

從北京到牛津到長沙

唯一不變的是 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活得有意義 實現財務自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黃小飯愛分享 的精彩文章:

TAG:黃小飯愛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