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初秋試茶,一盞紅袍話中秋

初秋試茶,一盞紅袍話中秋

茶是中國獨有的一種文化,從古至今,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無不以茶為好。它已融入到人們的生活中,常言道:「柴米油鹽醬醋茶」,可見茶已深入民心,至今大江南北仍有以茶代禮的風俗。茶的品種繁多,各地均有自己的代表名茶,如浙江的西湖龍井、福建的大紅袍 、安徽的祁紅等等,每種茶都有各自的功效和味道,甚至在歷史的長河中,它們還有自己的故事。其中尤以國禮茶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1972年的「半壁江山」成就了「茶之中王」的美譽,它就是有國之瑰寶之稱的大紅袍。

此次分享的嶼家大紅袍採用紅白對裝,內部紙質包裝盒,手拎袋的風格頗為簡潔清新,印刷精美有格調,紅白搭配新潮時尚,激光刻畫的金色印戳顯得奢華有范。作為禮品相送這種恰當的包裝既環保符合節儉要求,又不失面子品位。

金色LOGO為金屬質地,上書上水真香,其意上善若水,古韻飄香。「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語出《老子》,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 這句話界定了做茶的最高境界,上水真香這個名字也符合和、靜、怡、真的茶道精神。

長條方盒為硬質紙盒材質,有磁扣,每條內裝五個小鐵盒,有金紅兩色。白條盒內裝金色茶盒,紅條盒內裝紅色茶盒,排列整齊,茶盒盒身捆有「水利萬物而不爭」字樣的腰封,整體包裝設計簡約大氣,注重細節,顏色搭配頗具美感。

紅白雙色包裝內的大紅袍都是一個品類,只是外包裝顏色的不同。每個鐵盒內裝2袋品鑒裝,每袋8g,每條包裝10袋共80克。

倒空了茶葉,實際測量滿包的去皮重量,一個5克砝碼加3克補重剛好8克,童受無欺的凈含量8克。

小包裝還有另一個好處就是隨取隨用,防潮不串味。這款大紅袍的小包裝為了防止茶葉受潮變質,在牛皮紙的包裝內敷了一層鋁箔,里外三層防護延長茶葉的存放期限,最大限度的對茶葉進行味道上的保鮮。小包裝這點是值得提倡的,保存效果要明顯好於罐裝,這也表明這款上水真香對於品控的重視程度,間接抬高了這款茶葉的檔次。

大紅袍採用的是武夷岩茶獨特的傳統焙火工藝,故葉干水少,輕捏之下能成粉末。這款上水真香的干茶條索緊結,無梗,色澤灰褐,大小尚勻整,碎茶非常少。緊實扭曲,色褐較潤,

大紅袍的沖泡方法有很多種,最簡單的就是根據壺的體積放入5—10克茶葉,用沸滾的水沖泡,稍等20秒即可出湯,喜歡喝濃茶的泡的時間長些,喜歡喝淡茶的則減少沖泡的時間。下文為了簡單演示大紅袍的多次沖泡,使用了白瓷碗按比例取茶沖泡,少了一絲泥壺的韻味,但湯水滋味絲毫未減。

大紅袍的第一泡茶湯橙紅清亮,水色三層分明,香氣悠長,岩骨花香也許便是因此的來。這種香氣沁人心脾,味道也很特別,初喝的人會先聞到一種地瓜味,也有人說是焦糖香,入口有那麼一點點澀,喝後舌底回甘如泉涌,持續時間長。

一直喝到了第七泡,沖泡時間增加到50秒。大紅袍的第七泡湯色淡黃,雖顏色變淺,焙火香氣變淡,但湯感依然柔滑,微甜,飲後有回甘,能夠感到口腔中的鮮爽,這是一種天然韻味,有潤滑爽口的快感。

七泡之後的茶葉有的能舒展開,葉面平伏柔軟有彈性,用載玻片觀察可見葉底黃綠略帶紅邊,葉片較為整齊,葉面乾淨透光。

平時喝慣了綠茶,以龍井居多,相比綠茶,大紅袍味道兼綠茶的清香又略顯醇厚,沒有綠茶的寒氣,易於暖腸胃。它也有紅茶的甘醇,沖泡五六次後餘韻猶存,舌尖回甜明顯,烘火香氣恰到好處。

放下手中的工作,靜下心來細細的品一杯嶼家大紅袍,苦澀與清香百品不厭,隨著杯中茶葉的沉浮能感受到一絲寧靜與清新,茶越濃,回甘越悠長,在回味中體會到那份「心素如簡、人淡如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數碼多多 的精彩文章:

宋代鬥茶怎麼斗才更顯技高?
喝茶扣手禮有講究,快來看看你的扣手禮正確嗎?
邊飛邊錄的26克無人機,除了便攜還耐摔

TAG:數碼多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