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腸俞 理氣降逆調和腸胃

大腸俞 理氣降逆調和腸胃

【穴位名】大腸俞 Dachangshu 屬足太陽膀胱經穴

【定位與取法】在腰部,當第4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俯卧位,取穴用骨度分寸法與體表標誌法。

【局部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背闊肌腱膜和胸腰筋膜淺層→豎脊肌。淺層布有第4、5腰神經後支的皮支和伴行的動、靜脈。深層有第4、5腰神經後支的肌支和相應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

【操作方法】直刺0.8~1寸。可酌情使用灸法或拔罐法。

【功能主治】通調腑氣:腹脹,腹瀉,痢疾,便秘,痔瘡。通經活絡:腰骶疼痛,下肢疼痛、乏力。現用於骶髂關節炎,坐骨神經痛,闌尾炎,腸出血,慢性結腸炎等。

【配伍舉例】配上巨虛、承山,有調腸腑清積熱的作用,主治便秘。

大腸俞為經穴名[1](Dàchángshù[2]BL25)。代號BL25。出《脈經》。屬足太陽膀胱經[1]。大腸俞是大腸的背俞穴[1][2]。大腸為六腑之一,俞即輸注,本穴是大腸之氣轉輸於後背的部位,故名大腸俞[1]。大腸俞主治胃腸、腰骶、下肢等疾患:如反胃噎膈,飲食不化,腸鳴腹脹,繞臍切痛,腸澼泄痢,便秘脫肛,臟毒便血,遺尿癃淋,痛經,腰腿痛,脊強不得俯仰,腰脊疼痛,腹痛,腹脹,泄瀉,便秘,痢疾,腸鳴,痔疾,腰痛,泄痢,腰脊痛,細菌性痢疾,腸梗阻,坐骨神經痛,現代又多用大腸俞治療急慢性腸炎,闌尾炎,腰部軟組織損傷,骶髂關節炎,骶棘肌痙攣,腸炎,小兒消化不良,腸出血,遺尿,腎炎,淋病等。

穴名解

大腸為六腑之一,俞即輸注,本穴是大腸之氣轉輸於後背的部位,故名大腸俞

大,與小對言。腸是指人體消化器官的後半部分。蓋「大腸」即從盲腸至肛門的一段,為六腑之一。《黃帝內經靈樞·本輸》載:「大腸者,傳導之府。」此處大腸指大腸本腑。大腸司傳導,主變化,體之俞,腑之應也。本穴系大腸在背之俞穴,與大腸相應,是大腸之氣轉輸、輸注之所,因而得名。

大腸俞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大腸俞在腰部,當第4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大腸俞位於脊柱區,第四腰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1.5寸,俯卧取穴。

一說「除脊各寸半」(《針灸資生經》)。

大腸俞的功效與作用

大腸俞具有理氣降逆,調和腸胃的功效。

大腸俞有疏調腸腑、理氣化滯的作用。

大腸俞為治療大腸腑病的重要腧穴,也是治療腰部疾患的主穴[8]。

大腸俞位於第4腰椎旁,與大腸腑內外相應,是大腸之氣轉輸之處,大腸為傳導之官,故可治療腸病、痔疾。

大腸俞位於腰部,故可治療腰痛。

大腸俞有通調大腸之功,主治大腸疾患。治腸鳴瀉痢、繞臍切痛、腰痛、腹脹、食不化、大小便難。諸症之關於大腸者,皆可取此以舒之,凡取用大、小腸俞穴,可與足陽明之太乙門互參。

大腸俞既為大腸之俞,其與大腸定有通感。至如陽明腑證,大腸有燥糞,甚則狂躁神亂,治法取本穴及陽關。以醫理揆之,刺陽關者瀉督脈也,刺本穴者瀉大腸也。若究之病理,大腸熱邪所以上升頭腦者,應有導致而然也。其或本穴與陽關之間,有微細橫絡,可以通督上腦也。由此觀點,再再揆之,則本經背部諸俞,俱可橫通督脈,若採用本經背部俞穴,兼取兩俞中間之督脈穴,則療效或能更大。

大腸俞主治病證

大腸俞主治胃腸、腰骶、下肢等疾患:如反胃噎膈,飲食不化,腸鳴腹脹,繞臍切痛,腸澼泄痢,便秘脫肛,臟毒便血,遺尿癃淋,痛經,腰腿痛,脊強不得俯仰,腰脊疼痛,腹痛,腹脹,泄瀉,便秘,痢疾,腸鳴,痔疾,腰痛,泄痢,腰脊痛,細菌性痢疾,腸梗阻,坐骨神經痛,現代又多用大腸俞治療急慢性腸炎,闌尾炎,腰部軟組織損傷,骶髂關節炎,骶棘肌痙攣,腸炎,小兒消化不良,腸出血,遺尿,腎炎,淋病等。

大腸俞主治胃腸、腰骶、下肢等疾患:如反胃噎膈、飲食不化、腸鳴腹脹、繞臍切痛、腸澼泄痢、便秘脫肛、臟毒便血、遺尿癃淋、痛經、腰腿痛、脊強不得俯仰等。

大腸俞穴主治腰脊疼痛、腹痛、腹脹、泄瀉、便秘、痢疾。

大腸俞穴主治腹脹,腸鳴,泄瀉,痢疾,便秘,痔疾;腰痛。

大腸俞主治腹痛,腹脹,腸鳴,泄痢,便秘,腰脊痛;以及細菌性痢疾,腸梗阻,坐骨神經痛等。

現代又多用大腸俞治療急慢性腸炎,細菌性痢疾,闌尾炎,腰部軟組織損傷,骶髂關節炎,坐骨神經痛等。

1. 運動系統疾病:腰痛,骶髂關節炎,骶棘肌痙攣;

2. 消化系統疾病:腸炎,痢疾,便秘,小兒消化不良;

3. 外科系統疾病:闌尾炎,腸出血;

4. 精神神經系統疾病:坐骨神經痛;

5.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遺尿,腎炎,淋病。

大腸俞的配伍

大腸俞配天樞,為俞募配穴法,有培土健中,消積滯的作用,主治胃腸積滯,腸鳴腹瀉。

大腸俞配腎俞、關元,治直腸脫垂。

大腸俞配至陽、腰陽關,有強筋骨,利腰膝的作用,主治腰脊骶髂疼痛。

大腸俞配命門、腎俞,治腰痛。

大腸俞配上巨虛、承山,有調腸腑清積熱的作用,主治便秘。

大腸俞配中脘、天樞、支溝、足三里,治便秘。

文獻摘要

《備急千金要方》:大腸俞、八髎主大小便不利。

《千金翼方》:主腸癖泄痢。

《外台秘要》:脹滿、雷鳴,灸大腸俞百壯,三報之。

《醫學入門》:主腰脊痛,大小便難,或瀉痢。

《醫宗金鑒》:大腸俞治腰脊疼,大小便難此可通,兼治泄瀉痢疾病,先補後瀉要分明。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腰痛,腸鳴腹脹,繞臍切痛,大小便不利,洞泄食不化。

《針灸大成》:主脊強不得俛仰。

大腸俞研究進展17.1 對腸道的影響

對腸黏膜病變具有改善微循環的作用,有利於止血及促進炎症的吸收[6]。

17.2 對消化系統的影響

根據組織學與超微結構觀察結果證實,隔葯餅灸大腸俞、氣海治療實驗性潰瘍性結腸炎的療效顯著優於消炎藥物,提示隔葯灸大腸俞、氣海具有健脾止瀉,強壯補虛,促進潰瘍修復的作用[6]。

17.3 對甲皺微循環的影響

艾灸大腸俞發現微循環改善在灸後1 min出現,並可持續60 min以上,但以60 min時,微循環改善較顯著,可見甲皺微血管數增多,血流速度加快,紅細胞聚集減輕,清晰度改善等。微循環變化與腸黏膜病變的恢復具有一致性,微循環的改善有利於止血及促進炎症的吸收。

GIF/1K

END

您對悅意商城的關注 是對我最好的鼓勵!

生生利他願永作不休息華開五色現 妙好難思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腸胃 的精彩文章:

腸胃間質瘤吃今幸人蔘皂苷RH2膠囊可以延長生命嗎?
天熱容易鬧肚子,急性腸胃炎民間有妙方
4種行為最傷腸胃,3個方法讓你吃出好身體!
這幾款養生粥,吃了讓你輕鬆祛斑調腸胃!
空腹時這幾種食物不要吃,否則對腸胃易造成損傷哦

TAG:腸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