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董鑒定交易,為什麼有些藏友一屋子藏品都是仿品?

古董鑒定交易,為什麼有些藏友一屋子藏品都是仿品?

收藏圈裡總有那麼一些人,家裡滿屋子的藏品,卻難見真品。似乎假貨總喜歡跟著他們。在跟這些人接觸後,我終於明白了其中的原由。這些人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沒有眼力,缺乏基本的專業常識,卻執著和自信。按圈內行話說,路子很偏。

他們從不到古玩店買東西,更不用說去拍賣會了。他們總喜歡在地攤「淘寶」,認為在地攤上買的才叫撿漏。不是說地攤上沒漏,地攤上確實有漏,早個十來年還有大漏呢!但撿漏的前提是眼力。即使地攤出現了漏,也早被眼力過硬的人掃了貨,根本輪不到他們這些人。

我認識一位老先生,他從書本中學了一些識別古玉真假的方法,便認為具備識別真偽的能力了,每個周末必到地攤上尋寶。發現造型、風格與書中圖片相似的,便花幾千元甚至上萬元買回來。

據老者說,一年內能夠在地攤上買到數十件國寶級的精品。有時發現重樣的第二件時,也立即買到手,生怕被別人搶了先。其實,只要發現地攤上出現重樣的第二件,就已經說明,先前買的第一件肯定是贗品。因為古玩的稀缺性決定了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同一地點出現第二件。但是老先生堅持說,不可能的事情在他的身上就可能發生。

盲信游商,在古玩市場經常會遇到主動搭訕的游商,一旦發現目標,便過來糾纏,謊稱手裡有出土的古玩,如果對方感興趣,便被帶到他們的住處,開始講故事。由於他們兜售的普遍是高仿品,鑒定難度較大,所以他們允許先鑒定再付款。如果第一次交易成功,買回來後得到了某些玩家的認可,便誤認為這夥人的東西都靠譜,於是陷入更大的騙局,放鬆警惕,投入巨資,越買越多。

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有一位民營企業家自從沉迷收藏,前後投入了6000萬元,買了幾百件假古玉。最後發現地攤上出現大量類似的,只賣幾百元,才幡然醒悟,從此遠離收藏。

愛聽故事,瞎編故事是普遍的欺騙手段,其目的是證明賣的假貨是真的。而古玩行家具備豐富的交易經驗,凡是在收買古玩時,只注重驗證器物的真偽、品相和年代,絕不聽信任何故事。如果發現賣家企圖敘述來歷,行家會立即制止,這樣做是為了防止對方干擾注意力。

但是對於外行來說,很容易輕信故事。例如,有人謊稱某件乾隆官窯瓶是從李蓮英家裡流散出來的;有人說老家蓋房時挖出來幾件宋代瓷器;還有人在老舊的紅木盒裡裝進假古玩,外包裝上寫著「文物南迀,蔣總統中正簽」的封條。離奇的故事五花八門,天花亂墜,目的就是為了賣假騙錢。

在此,但願這些朋友早日醒悟!

(圖文源自網路,版權屬原作者)

(溫馨說明:我們敬重和感謝原創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無法查獲作者所致,敬請原作者見諒!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同類微信公眾號轉載本刊發布文章,敬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董鑒定交易 的精彩文章:

古董鑒定交易2017春拍紫檀及其他材質傢具成交榜單Top30!
誰才是收藏屆的守護者

TAG:古董鑒定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