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道德經》新解

《道德經》新解

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

始:起始。母:源頭,本源,根本。沒:死。殆:危險。

天地有它的起始,這就是它的本源和根本。知道了天地的本源,也就知道了天地萬物起源於何處,知道了天地間萬物是從哪裡來的,就要守住這個根本(就是眾妙之門的道),守住了這個根本,從生到死都不會有危險。

世俗人因為憑藉眼耳鼻舌身這些粗重的血肉感官認知世界,陷入對物質的慾望貪戀中,不能發現自己和萬物的本源,也沒有要遵循本源之道的觀念。老子告訴世俗人,我們的本源是空無的道,守住本源,就是要遵循無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樣才能終生沒有危險。

(幽居深山,足不出戶而知天下。)

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

兌、門:孔竅,引申為門戶,引申為產生慾望的眼鼻耳目。勤:勤勞,引申為煩勞。濟:成,成就。不救:不可救藥,引申為滿足。

循道無為,就應該堵塞關閉能夠產生慾望的眼鼻耳目,終身不勤於世俗凡事,如果開啟了慾望之門,想要成就自己的慾望,碌碌一生,也難滿足它。

這兩段,上一段可謂循道,下一段可謂無為。老子在諄諄教誨大家要循道無為。

要怎樣才能無為呢?首先要清心寡欲,要清心寡欲,就要首先關閉眼耳鼻舌身對外界事物的感覺渠道,這就是老子說的「塞其兌,閉其門」。這樣才能「終身不勤」,就是不為刺激感官的那些物質享受而奔波忙碌。

相反,放開眼耳鼻舌身這些感官,色聲香味觸這些塵垢就進入人們的心靈,造成染著和貪戀,終身沉陷其中無法脫離因此造成的痛苦。這就是老子說的「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

見(現)小曰明,守弱曰強。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為習常。

見:同現,是現的本字。明:明智。光:有廣大意。習常:遵循恆久。

以卑小的姿態展示自己叫作明智,以柔弱的狀態表現自己叫作強大。雖然具有發揮遠大作用的能力,卻始終恪守著弱小的姿態,不會給自己留下災禍。這是遵循恆久常道的表現。

我們世俗社會恰恰相反,總是展現自己的高大上,總是互相競爭更高、更快、更強。

(水滴石穿,守弱曰強。)

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惟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徑。

介然:介,憑藉。然,這個。惟施是畏:施:推行,畏:畏難。夷:平坦。徑:小路。

(這些)讓我對道有了一些認知,但只是認知還不夠,遵道而行,重在推行,而推行天地大道是最讓人畏難的。大道雖然很平坦,但人們還是喜歡走小路捷徑以追求世俗慾望。

為什麼老子會說「惟施是畏」呢?因為聽聽道理容易理解,要想真的在現實生活中落實,就為難了。為什麼呢?

因為「民好徑」,民就是世俗人,好徑,就是喜歡取巧獲利。要取巧獲利,就必須睜大眼睛,就是「開其兌」才能「濟其事」。在這樣的民眾面前,要推行大道的無為,實在是太難太難。

(大道平坦而漫長,世俗人都喜歡走捷徑。)

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謂盜竽(於)。非道也哉!

除:修治。服文采:穿華麗的衣服。厭:饜足,滿足。盜竽:強盜頭子。竽為五音之長,為首。

喜歡走捷徑滿足私慾的人所構成的朝野社會,當朝者對自己的宮殿修葺不已,極盡奢華,但田野卻是荒蕪的,倉廩也是空虛的。他們穿著華麗的服飾,佩戴著利劍,饜足於山珍海味,收颳了用不盡的民脂民膏,這是強盜頭子的行為,不是尊道的行為啊!

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

建:建樹,建立。不拔:不可拔掉。以:憑藉。不輟:不停止。

善於建樹者,他的事業不會被毀壞;善於抱持的人,他保有的東西不會喪失。而他的子孫也可以憑藉他們的遺惠長久的蒙恩祭祀之。

這是在說跟前面那些為滿足慾望而做「盜竽」的人相反的聖賢。做「盜竽」的人表面是「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而實際上,他們所擁有的這些是不可長保的,這正像釋迦牟尼教導的,世事無常。世俗人卻偏偏要在無常的世界裡,追求長久的利益和長久的享受。

這裡的善建,是善於以無我為出發點,建樹公共化的事業。既然是公共化的,社會眾生都會擁護,所以不可拔除;善抱也是一樣,聖賢所要抱持的是無我的公共利益,這自然得到眾人的幫助,所以不脫。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幫,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

余:通餘,富餘,引申為死後能流傳。

自身按照天地大道修行,他會得到真實的道德;在家庭的範圍內修行,他的道德會隨子孫流傳後世;在鄉的範圍內修行,他的道德就會延綿生長;在一國內修行,他的道德會更加豐饒;在整個天下修行,他的道德就能普惠世人。

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以自我身心修德,就可以以德觀察別人的身心;以家修德,就可以以德觀察別人的家;以鄉修德,就可以以德觀察別的鄉;以邦修德,就可以以德觀察別的邦;以天下修德,就可以以德觀察天下。我為什麼了解天下呢?就是因為我是以天下修德的人。

無我就能客觀的觀察,客觀地觀察才能清楚地透徹地了解被觀察的事物對象。這就是老子得以知天下的原因。

《道德經》短短五千言,卻把天下人間的事都囊括了,這就是修天下之道德結果。

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追)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

赤子:剛出生的嬰兒。螫:毒蟲用尾端刺人。據:獸類用爪抓物。攫鳥:有利爪的鳥。握固:拳頭握得很緊。牝牡之合:雌雄交合。朘作:嬰兒生殖器勃起。號:號哭。嗄:啞。

修德而身心保函深厚道德的人,好像初生的嬰兒。毒蟲不會去螫他,猛獸猛禽不會去抓他。他的手雖然很柔弱,但能握得很緊,雖然不懂得男女情愛,卻也能勃起,這是因為精氣精力充沛。他終日號哭但嗓子卻不嘶啞,這是因為陰陽氣血調和。

這一段,老子是在用嬰兒作比喻說明柔弱勝剛強的道理。而實際生活中,嬰兒也難免被蟲蟄,被鷹抓。老子用嬰兒比喻的是無我的聖賢,無我就像嬰兒一樣,沒有自我意識,也沒有為我的利益去同別人對抗爭奪的意識,所以對於萬物是無爭安全的,萬物自然也不與他爭。這才是猛獸猛禽不去侵害他的原因。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追)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這是說遵道而行的人可保長久。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益生:益,有溢出過分意。益生,聯繫後文「心使氣曰強」,可理解為過分滿足生理慾望。祥:古意中有災殃意。心使氣:心傾向於願望,用願望支配氣血。強:聯繫後文「物壯則老」,應該是強壯。

理解嬰兒那樣的調和就是遵守了道的常理;理解了道的常理就算是明智。不遵守調和之理,過分滿足慾望,就會有災殃;用願望支配氣血,就會破壞嬰兒本有的陰陽氣血的調和,表面上會很強壯。但任何東西過於強壯就距離衰老不遠了。這都是違背道的行為,違背了道會早早滅亡。

(物壯則老)

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分,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

塞其兌,閉其門:見第五十章註解。挫其銳,解其分,和其光,同其塵:見第七章註解。

了解道的人,不會輕易說出來;輕易說自己得道的人往往不了解道。閉目塞聽,挫掉自己的銳氣,解除與別人的紛爭,調和掩蓋自己的光芒,了解自己和別人一樣有缺欠。這就是遵守了道生萬物時所遵守的同一性原則。

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親疏、利害、貴賤:這都是世俗人出於一己之私的分別計較。

所以得道之人,遵守同一性原則。對別人沒有親疏之分,對人和事不做於己是否有利害的區分,也不做貴賤的區分。心懷天地至公,才是天下大貴。

這很像佛學裡的「不二」原則,「不二」就是遵守同一性,不對事物做二元對立的區分。

五十七章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正:同一性也可以理解為中正,不偏不倚。奇:出人意料,多變。

尊道之人,以遵守同一性的不偏不倚治理國家,以出其不意用兵作戰,以清靜無為取得天下的歸順。

表面上看,以奇用兵這句話,老子好像是在給那些領兵打仗的人出謀劃策,所以有人說《道德經》是一部兵書。這實在是冤枉了老子。老子這句話是對比著前面的以正治國說的。老子既然主張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分,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這是要人們閉目塞聽,挫掉自己的銳氣,解除與別人的紛爭,調和掩蓋自己的光芒,了解自己和別人一樣有缺欠。這就是遵守了道生萬物時所遵守的同一性原則。老子進一步強調,對於天下萬事,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這是說對別人沒有親疏之分,對人和事不做於己是否有利害的區分,也不做貴賤的區分。心懷天地至公,才是天下大貴。老子認為這才是天下大貴之道。所以這裡的「以正治國」就是要統治者遵循這樣的大道,遵守了就會無為,就會以無事取天下。反之呢?就會為爭取利益而用兵作戰,用兵作戰,就不能用正,就要用奇。奇是正的對立面。正是中正無偏差,居於中道遵守統一性;奇是選擇對自己有利的一邊,就不是中正,是邪道。以奇用兵了,就沒辦法以無事取天下了。就會給天下帶來很多禍事。

吾何以知其然?以此:天下多忌諱(會),而民彌(迷)貧;人多利器,國家滋(資)昏;人多伎(記)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

忌諱:禁令,不許說不許做的事。彌:越。滋:更。伎巧:淫技奇巧。

我說這話的根據是:一個政權統治的天下,越是禁令多,百姓不許說,不許做的事越多,人民越貧窮。民眾炫技的器物越多,國家越混亂。人們的奇技越多,邪物淫器也越多。法令越是嚴苛,盜賊也越多。

這是說無為和有為的區別,前面老子提出「以無事取天下」的主張,這裡就具體說明統治者和世俗社會若是多做多為,就會出現怎樣的狀態。

故古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

所以古代聖賢說:「我無為而治,人民自然順化。我清靜無為,人民自然行為端正。我不追求自己的大事業,人民自然富足。我沒有太多的慾望,人民自然淳樸。」

有趣的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政府正是遵循老子的教導,逐漸減少政府的行政命令和行為對社會和市場的干涉。正是把無事不管的大政府改造成很少管事的小政府。也正因此,中國的社會財富一天天增長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眾號 的精彩文章:

清鑒書院 品鑒/殷廣祿書法
寫在911之後:孩子怎麼看大災難
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品讀
《天狗》第二章 情愛
PSNY系列,AJ10 PE,歐文3李小龍,YEEZY

TAG: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