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耿軍紀錄片《詩與病的旅程》:我更喜歡張稀稀唱歌

耿軍紀錄片《詩與病的旅程》:我更喜歡張稀稀唱歌

放映的地點在漢堡店的二樓,來了十多個人,整個《詩與病的旅程》觀影過程,可以說是輕鬆+愉悅了,因為前半場有很多的笑聲,全片大約九十分鐘,看完了,頭頂的燈光還沒亮起,我們都很自覺的鼓起掌來,雖是小眾先鋒的觀影,但卻有著一份獨特的觀影體驗。

記得之前看過兩遍耿軍在一席的演講,我對耿軍有個模糊印象:光頭,結實,東北大漢,聲如洪鐘,自帶東北人特有的BGM——幽默感。看完了紀錄片《詩與病的旅程》,導演耿軍和影迷在JUST KIDS門口抽煙,一個影迷跟他顯得特別熟絡,他們彼此聊著曾經。通常意義上,很多導演為了追求所謂深度和作者化表達,都會把紀錄片拍的特別沉悶,把人看抑鬱,有的導演會端出一副高不可攀架子,耿軍不是這樣,他很隨性,性情中人,特別能侃,調侃自己或者朋友,他身上有股江湖氣,彷彿聚義廳里的某位梁山好漢,改行了,改行拍電影了,不劫富濟貧了。

導演耿軍

《詩與病的旅程》是一部關於詩人的紀錄片,主人公叫張稀稀,曾在北京清美院就讀,之後在北京生活,由於生活壓力,他在北京得了「抑鬱症」,患病後回到了家鄉一個中學裡教書,由於病情的嚴重他轉化成了「精神分裂症」,離開了學校回家養病,養病期間他在不停地創作詩歌,他希望通過詩歌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冬去春來他在康復的旅程中生活並創作著...

導演的家鄉在黑龍江鶴崗,他一直用鏡頭記錄這些發小,這些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們,耿軍說,「我有時會翻看每一家的影集,看到他們的幼年,少年,青年和現在的壯年,也有我們的父母的青年中年和現在的老年。」耿軍的爸爸對耿軍說:「我從30來歲到現在好像沒什麼記憶,突然就快老了」。耿軍聽了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滋味,那時他31,我有了初步記錄身邊朋友的想法,他說:「這些影像會很有意義,把我們的生活中的奮鬥,乏味,無力,掙扎和人性中的美好和微弱的兇惡都記錄下來,把這個變化的時代帶給我們的機遇和阻礙,把適者生存和不適者的無奈隱忍都一股腦地用影像呈現出來。」

本片的故事其實非常的瑣碎和平淡,讓它顯得可貴的是片中的人物。耿軍說自己拍攝這部影片沒有特別大的野心,他跟賈樟柯不一樣,他記錄時代背景下,真實可信的小人物,這些人物就在你的身邊,有趣而可愛,充滿了生活的顆粒感,彷彿你一伸手就能摸到。

本片屬於熱開場,開場的鏡頭有幾分魔幻,詩人張稀稀坐在東北老家的窗邊,窗戶上面裝飾著夢幻般的彩燈,一閃一閃,桌子上放著磁帶機,裡面是張楚的《螞蟻螞蟻》,之前聽說本片挺悶的,看了這個片頭,我想肯定不是這樣的,果然後面的觀影過程充滿驚喜和笑聲。張稀稀說他喜歡「春去春會來」這首歌,這是周華健的《花心》,當片尾響起這首歌的時候,我想所有在場的人內心都是溫暖的。

映後導演講了很多片子背後的故事,一個鮮活生動的張稀稀,最打動我的是他的愛情故事,他也曾經轟轟烈烈過,他們的學生時代,張稀稀拿著一個《過把癮》的電視劇海報說他就是王志文,女朋友就是江珊的時候,我想他那一刻是偉大的也是幸福的。後來,他帶著手中夾著香煙的女朋友回家,一回家就睡在一起,被母親嫌棄有傷風化,於是這段戀情只好作罷。我並不覺得他有病,我覺得這些所謂的「抑鬱症」或者「精神分裂」都是外界強加給他的符號,社會發展太快了,我們對很多新鮮的事物失去了耐心觀察的熱情,簡單的幾個符號就想概括和總結一個人,這樣公平嗎,是不是太草率了?他有他自己的精神世界,他的世界曾經是繪畫,現在更多的是詩歌、文學或者影像。他的詩應該說是寫的越來越好了,而且他是很有才華的,跟他同一時期的那些人,有的已經很出名了,比如沈浩波,據說身價上億。

關於詩人的影片其實可以做一個類比,相比雎安奇簡單粗暴的偽紀錄片電影《詩人出差了》,我更喜歡耿軍的《詩與病的旅程》。雎安奇的影片安排詩人豎去荒涼的新疆「出差」,用紀錄片的手法還原了某種生活的質感,全片呈現出一種喪的氛圍,開場和結尾呼應,都是豎在新疆的旅途中的艷遇,跟不同的女人做愛,間或夾雜幾首沒有味道的所謂詩歌,據說導演在新疆的一個月拍攝非常崩潰,雎安奇跟拍攝對象豎發生了激烈的爭執,這種爭執如暴風驟雨,對兩個人的身心產生了極大的傷害,加上他們從北疆到南疆,一路遭受種種自然環境的挑戰,以至於回到北京之後,導演直接把素材的帶子封存了十年多,現在終於剪輯成功了,成片竟然呈現出了那個時代的某種頹喪的風物和質感,受到了外國影展的歡迎,也算是終有所成。

其實關於獨立電影,耿軍的態度非常耿直,他說(大概意思)「如果你能看得下去,你就坐下來看,如果你看不下去,你就退場。我不考慮觀眾接受度與片子的傳播度,我只能按照自己的方式記錄。」在這個資本處處強姦藝術的今天,耿軍的這份耿直難能可貴,他用兩三年時間,真實客觀的紀錄著這個發小。

從導演口中得知張稀稀現在過的還不錯,他長胖了些的時候,我的心裡是寬慰的。

他回家,簡簡單單的生活,皈依佛家,堅持寫詩,甚至練習瑜伽和冥想,過一種簡單的生活,閑雲野鶴。他有他的選擇和自由,他開心就好。

附錄:

《西瓜軼事》

作者:張稀稀

西瓜是一種節氣水果,季節性很強大。

最著名的,就是寶泉嶺的西瓜。我是如此地熱愛水果。

西瓜越大,代表著,馬路越危險。實在太誇張了。

人們,現在也在冬天來吃西瓜。表示富有和懷念。

關於,西瓜,就象一個長者的,溫和。

西瓜,哪裡有罪。西瓜,沒有罪。

這裡的山坡上,有甘蔗,有西瓜,有荷包。只是,還不怎麼鼓溜溜兒的。

那些日子,有人拿著手電筒,在夜裡,匆忙趕回。

為了西瓜,我家破人亡。

2017.9.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視典 的精彩文章:

孫儷:一個成功逆襲的大女主,是怎麼誕生的?
他是威尼斯的情人,捧紅周潤發,14年後帶著張涵予暴力回歸
為什麼女生更愛看恐怖片?
我們的紫霞仙子去哪了?
老上海人的匠心絕技

TAG:視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