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CSP2017-陸林教授:沈漁邨院士與《精神病學》

CSP2017-陸林教授:沈漁邨院士與《精神病學》

2017年9月7日-9日,中華醫學會第十五次全國精神醫學學術會議暨第七屆海峽兩岸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學術會議於浙江省杭州國際博覽中心召開。本次會議由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主辦,浙江省醫學會承辦,主題是「關注治療,促進康復」。

我國精神疾病領域經典教材沈漁邨院士主編的《精神病學》在本次CSP年會發布第六版,更名為《沈漁邨精神病學》,由陸林教授主編。該書的系列版本陪伴並指導了我國一代又一代精神科醫生的成長,在新版本發布之際,讓我們跟隨陸林教授先睹為快,一起見證經典再現。

前身《精神病學》

沈漁邨院士主編的《精神病學》參考書於1979年、1987年、1994年、2001年、2009年共出版五版,分別獲衛生部優秀教材獎、中國新聞出版署優秀科技圖書二等獎、衛生部傑出科技著作、科技進步二等獎。

再版必要性和主要改變

《精神病學》是精神病學領域最經典的參考書,目前國內精神醫學界的中青年專家,幾乎都是學習沈漁邨院士主編的《精神病學》成長起來的,對老一輩的編寫專家時刻充滿敬意。同時面對精神病醫學領域日新月異的進展,圖書的及時更新再版非常必要。

為了紀念沈漁邨院士的工作,此次人民衛生出版社第6版《精神病學》再版,更名為《沈漁邨精神病學》;該版本強調精神醫學的前沿進展和發展趨勢,並更多地採用了DSM-5的框架結構。

CSP2017-陸林教授:沈漁邨院士與《精神病學》

編委會成員陣容強大,我國當前精神病學領域的知名專家悉數加入:

  • 顧問:沈漁邨、楊德森、張明圓、王祖?、李從培、張繼志、崔玉華、周東豐

  • 主編:陸林

  • 副主編(姓名拼音排序):方貽儒、江開達、李濤、李凌江、馬辛、施慎遜、唐向東、楊甫德、于欣、張岱、趙靖平

  • 編委(姓名拼音排序):叢中、董問天、方方、郭延慶、郝偉、胡建、黃悅勤、季建林、孔慶梅、李荔、李雪霓、栗克清、劉靖、劉鐵榜、馬弘、馬莉、馬寧、寧玉萍、錢銘怡、勝利、時傑、施琪嘉、舒良、司天梅、孫洪強、譚雲龍、唐登華、唐宏宇、王剛、王高華、王華麗、王希林、王向群、王學義、王玉鳳、謝斌、許毅、閆俊、姚貴忠、岳偉華、張寧、張偉、張亞林、趙敏、趙旭東

《沈漁邨精神病學》之主要內容

新版主要內容在原版基礎上更新了最近幾年的最新進展,全面涵蓋精神病學領域各個方面的知識。

  • 基礎篇:精神病學史、神經基礎、神經生化基礎、神經解剖基礎、遺傳基礎、認知基礎、心理學基礎、認知基礎、心理學基礎、流行病學基礎、文化、應激和精神病學分類;

  • 臨床技能篇:精神病理學、病史採集、精神檢查、輔助檢查、心理測量以及診斷和分析思路;

  • 臨床障礙篇:沿襲了DSM-5中基本的臨床障礙的情況;

  • 治療篇: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物理治療、外科治療、護理、社區康復;

  • 其他:司法精神病學概論、心身醫學與精神病學概論以及精神障礙的公共衛生服務。

《沈漁邨精神病學》之內容定位

本書以精神科及相關專業人員為對象,內容包括最新進展、基礎知識和臨床診療,可作為精神科醫師培訓的教材,其他臨床專業醫師培訓教材以及心理學從業人員的參考書。

《沈漁邨精神病學》之前言概要

精神疾病的負擔重但重視不夠:2015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顯示,精神障礙和物質濫用是第三大疾病負擔(前兩位為心血管病和癌症),其中抑鬱症造成的疾病負擔最重。2010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顯示,精神障礙、物質濫用等是我國致殘的主要原因。雖然當前社會及國家對精神疾病越發重視,但重視程度遠遠不夠,其中原因有疾病本身原因、也有歷史原因,作為精神科醫生,需要我們不斷呼籲社會對精神病疾病的重視。

精神疾病的識別率低、誤診率高、難治性精神疾病比例高:2008年,WHO世界健康報告顯示精神障礙的識別率僅為50%左右,上海作為研究中心之一,在抑鬱症和廣泛性焦慮障礙識別率最低。2009年,英國科學家評估了社區醫療對抑鬱症的診斷情況,發現社區醫生僅能夠準確診斷43.7%的抑鬱症患者。精神疾病由於癥狀之間相互重疊,不同時期癥狀表現不一,常被誤診。此外,精神疾病中難治性比例很高,其中抑鬱障礙、焦慮障礙、雙相情感障礙、精神分裂症、強迫症難治性比例分別高達30%、25%、30%、30%、50%。

精神科治療手段發展受限:藥物治療起效慢、對部分患者無效、「對症治療」、副作用較多;心理治療患者接受度較低、治療費用低廉、專業人員少;無創物理治療使用條件不明確、缺乏循證醫學證據、只能刺激皮層等;外科治療尚未廣泛推廣、增加出血和感染風險、不可逆損傷、有效性待驗證。

WHO發布精神衛生國際行動計劃——《2013-2020年精神衛生綜合行動計劃》,該計劃設立四項目標,即加強對精神衛生的有效領導和管理;以社區為基礎,提供全面、綜合和符合需求的精神衛生與社會照護義務;實施精神衛生促進和預防戰略;加強精神衛生信息系統、證據和研究。

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計劃」: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所(NIMH)頒布2015年美國精神衛生領域研究戰略計劃,以幫助精神疾病患者、促進精神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具體設定四項目標分別為,描述複雜行為的機制;記錄精神疾病的發展軌跡,決定何時、何地以及如何採取干預措施;致力於疾病預防和治療;加強科學研究對公共醫療的影響。

診斷的轉變——研究領域標準計劃(RDoC):作為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所2008戰略計劃的一部分,研究領域標準計劃(RDoC)基於行為及神經生物指標緻力於分類精神疾病提供新方法;RDoC針對精神病、情緒障礙、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的研究提出了基於基因組學、認知維度、生理特徵或影像學信息的分類方法;RDoC通過綜合性的、多維度的審視精神疾病的科學研究,檢測個體的遺傳背景、神經、生理指標和行為狀態,幫助精準診斷。

學習型精神衛生系統——縮小科學與實踐的差距:精神衛生系統可以從企業中學習先進的方式,比如幾乎每個企業都會主動採集庫存信息,記錄銷售和工作進展指標;近來,電子病歷記錄的應用有效地提高了精神衛生服務提供,同時隨著學習型精神衛生系統(LMHS)的普及使得醫療服務得到了提升。

全球腦計劃:瑞士、歐盟、美國、日本、加拿大、韓國、澳大利亞等過分別開展腦計劃項目,腦計劃將極大推動神經精神領域研究技術的創新與發展,被譽為人類基因組計劃後最宏大的研究項目。

此外,陸林教授還就新技術協助繪製和操控腦環路,電生理方式評定疾病療效,精神疾病的基因組研究,移動醫療在精神衛生的應用,精神病學領域研究技術與倫理問題,以及美國精神疾病患者的權益保護法案等向與會者給予了簡短的介紹。

專家介紹

CSP2017-陸林教授:沈漁邨院士與《精神病學》

陸林,男,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所長、國家精神心理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精神衛生中心主任、藥物依賴性研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痴呆診治轉化醫學研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臨床心理中心主任。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學術帶頭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科技部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聯合中心PI,北京大學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PI。

長期從事精神疾病的臨床研究和治療工作,在Science、Nat Neurosci、JAMA Psychiatry、Mol Psychiatry、Nat Commun、Am J Psychiatry和Biol Psychiatry等著名國際期刊上發表SCI論文200餘篇,總引用1萬餘次,其中20餘篇文章的單篇引用率超過100次,在精神病學領域產生了重要影響。主編(譯)或參編論著20餘部,其中英文論著3部;申請發明專利11項,其中授權專利9項。研究成果曾先後獲得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和二等獎、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等。

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973、863計劃項目和重大科學計劃項目等多項課題。擔任中國疾病預防控制與愛國衛生專家委員會精神衛生分會主任委員、中國睡眠研究會睡眠與心理衛生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藥物依賴性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毒品濫用防治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睡眠醫學專業委員會精神心理學組組長、中華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精神科醫師分會副會長、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心理與精神病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同時擔任國際SCI雜誌Drug Alcohol Depend和Am J Addict副主編,Int J Neuropsychopharmacol和Addiction編輯,Int J Ment Health Addict、Am J Drug Alcohol Abuse編委,以及Nature、Science、Nat Med、Nat Neurosci、J Neurosci、Biol Psychiatry、Neuropsychopharmacology等40餘種國際雜誌審稿人。

CSP2017-王傳躍教授:合理用藥,至臻至簡
CSP2017-劉鐵橋教授:對精神分裂症藥物治療程序的思考
CSP2017-黃悅勤教授:中國精神衛生調查概況
醫生開藥時根據什麼選擇第一代和第二代抗精神病葯
年齡和性別對氯氮平、奧氮平、利培酮和喹硫平血葯濃度的影響

TAG:大話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