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岳飛為何冤死風波亭?

岳飛為何冤死風波亭?

1、

岳飛,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抗金名將、民族英雄。他平民出身,憑著自己的不斷努力,最終成為南宋中興四將之首,也是兩宋以來最年輕的建節封侯者。他是忠臣孝子,同時文武雙全、智勇過人、潔身自好。這樣的蓋世英雄應當是風光、尊榮的度過一生,卻不料在三十九歲之時冤死在風波亭。

2、

對於中國歷史上的這位偉大英雄,總想說點什麼,然而記憶中的英雄是那麼模糊,沉吟多時竟然不知怎樣啟齒。於是,搜到了《宋史·岳飛傳》,認認真真地讀了兩遍。當讀到「敵未滅,何以家為?」時,不由自主的被這種英雄氣概深深震撼;當讀到「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時,不禁異常欽佩這種坦蕩無私;當讀到「十年之力,廢於一旦。」之時,感到無比的憤懣和痛惜;當讀到「飛子云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時,悲痛欲絕、義憤填膺。一代英雄竟然死於「莫須有」的罪名,這是何等的荒謬?這是何等的不公?恰如韓世忠所說「『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3、

到底誰才是害死英雄的罪魁禍首?年少時,以為是秦檜;年長時,認為是宋高宗。現在認真想想,岳飛的悲劇並非某一個人造成的。秦檜已經永遠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面,宋高宗作為當時的最高領袖也難辭其咎。不過,需要明確一點:以岳飛當時的威望,要害死他並非一個人所能做到,即使是當時的皇帝宋高宗趙構也無法做到。那麼,是哪些人或者勢力要置岳飛於死地呢?首先,要岳飛死的是金國,可以說岳飛不死金國不安。其次,裡通外國的秦檜是主要的策劃者,岳飛不死議和難成;再次,張俊、万俟卨、王貴、王俊等人是爪牙;最後,宋高宗是幕後的幫凶。

4、

為什麼說罪魁禍首是秦檜而非宋高宗,這並非什麼「為尊者諱」。宋高宗是要議和,也默許了秦檜害死岳飛,但並不是宋高宗非要岳飛死。之所以默許秦檜害死岳飛,一是希望儘快議和成功;二是對岳飛失去信任並存在很大的不滿;三是岳飛已經沒有太多的利用價值;四是鞏固王權,殺雞儆猴。秦檜則不同,他是必須要殺岳飛,並非是私仇,而是因為岳飛不死,秦檜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作為宋、金兩國的秘密特使,金國要岳飛死,秦檜如果達成不了就無法進行下一步的談判。如果議和不了,那麼宋高宗憑什麼還要用一個人盡皆知的奸臣呢?甚至,岳飛不死,主戰派在朝廷佔據上風,那麼秦檜的榮華富貴甚至身家性命將置於何處?據《宋史》記載:「兀朮遺檜書曰:「汝朝夕以和請,而岳飛方為河北圖,必殺飛,始可知」檜亦以飛不死,而梗和議,己必及禍,故力謀殺之。」由此可知,秦檜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宋高宗作為最高領袖,只是選擇了議和這一方針路線,為了達成這一方針路線,只有重用秦檜,只有犧牲岳飛。大仲馬說:「在政治上,是沒有人,只有主義,沒有感情,只有利害。在政治上,我們不是殺一個人,而是移去一個障礙物。」於是,《宋史》記載:「歲暮,獄不成,檜手書小紙付獄,即報飛死,時年三十九。」是的,政治就是這麼無情。

5、

我來做個情景再現:

一、皇帝的寢閣裡面,只有宋高宗、秦檜兩個人。宋高宗踞坐在龍椅上,目光冰冷、神色嚴峻地望著秦檜,問道:「事情怎麼樣了?」秦檜急忙從懷中拿出一封密信,誠惶誠恐地遞了上去。宋高宗打開密信,只見上面赫然寫著:「……汝朝夕以和請,而岳飛方為河北圖,必殺飛,始可知……」秦檜眼巴巴地看著高宗,等待指示。高宗沉吟許久,突然目露凶光,從牙縫裡面蹦出一個字:「殺!」秦檜一身冷汗,匍匐在地,連忙應道:「微臣領旨!」

二、皇帝的寢閣裡面,只有宋高宗、秦檜兩個人。宋高宗踞坐在龍椅上,目光殷切、神色嚴峻地望著秦檜,問道:「事情怎麼樣了?」秦檜急忙從懷中拿出一封密信,誠惶誠恐地遞了上去。宋高宗打開密信,只見上面赫然寫著:「……汝朝夕以和請,而岳飛方為河北圖,必殺飛,始可知……」宋高宗沉默良久,問:「怎麼辦?」秦檜狡猾地注視著皇帝,輕聲問:「陛下究竟是要戰還是要和?」高宗長嘆一聲:「戰亂多年,無一日安生。朕累了,和為貴……」秦檜上前幾步,附耳說道:「不殺飛無以和!」高宗內心一顫,緩緩地閉上雙眼。秦檜等待許久,忍不住問道:「陛下……」高宗揮了揮手,呢喃著說:「和為貴,和為貴……」秦檜退出。

6、

岳飛的輝煌,是與宋高宗的信任和器重密不可分的。從《宋史》記載:「秋,入見,帝手書「精忠岳飛」字,制旗以賜之。」開始,宋高宗對岳飛一路加官進爵,可以說是無比信任、愛護。到「飛數見帝,論恢復之略」時,高宗的態度更加的鮮明,大有「明君聖主」的風範:「帝答曰:「有臣如此,顧復何憂,進止之機,朕不中制。」「又召至寢閣命之曰:「中興之事,一以委卿。」從《宋史》的記載來看,君臣之間是親密無間、如魚得水的。即使後期君臣之間因為戰與和的根本性問題產生了間隙,即使是金國要除掉岳飛,按常理來說,只要宋高宗依舊如《宋史》所記載般信任、器重岳飛,也可以保住岳飛不死而與金國媾和。岳飛之死,表明上看是金國強壓導致,實則是失去皇帝的信任和支持導致。那麼,岳飛為什麼會失去一貫信任他的皇帝的信任和支持呢?

7、

在談到岳飛為什麼會失去宋高宗的信任前,需要知道當初宋高宗為什麼要重用岳飛。靖康之變後,高宗於1127年建立了南宋政權。然而,這個政權並不穩固,從稱帝之初直到建炎四年(1130年),為了躲避金國的鋒芒,宋高宗一直在逃亡、流浪,可以說這三、四年期間都是在驚恐和不安中度過。外有強敵,內有反叛,怎麼辦?除了反擊和鎮壓,別無良方。在這種情況下,宋高宗只有重用岳飛、韓世忠等這些忠臣名將。當然,岳飛、韓世忠等人也沒有令高宗失望,短短兩年後,南宋遷都杭州,在東南立穩了腳跟。

8、

宋高宗不是昏君,也並非「聖主」。既然有了半壁江山,自然要好好的享受皇帝生活。宋高宗沒有什麼恢復失地的雄心,也沒有什麼「直搗黃龍」的壯志。或許他有點像蜀漢後主劉禪,苟安一隅、樂不思蜀。既然內患已無,在他看來對付外敵最好的辦法也許是求和了。和議成功,無非是損失些銀子和面子;和議不成,很有可能要在異國他鄉與父兄為伴了。宋高宗不僅被金兵嚇得失去了生育能力,更重要的是他被金兵嚇破了膽。另外一個方面,經過靖康之變後,民生凋敝。南宋建立的開始幾年,戰亂不斷,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的休養生息。戰爭是以經濟為基礎的,在這種情況下,議和也不失為爭取和平環境的良方。

9、

宋朝的基本國策是什麼?重文輕武!宋朝的建立者趙匡胤就是依靠軍變當了皇帝,所以他對於領兵將領非常防範,也採用了一系列的措施去削弱、抑制軍權對王權的威脅。在趙匡胤之後的所有宋朝皇帝,都心照不宣地沿襲了這一不成文的基本國策。武人干政,在宋朝是極其嚴重的事情。正是如此,整個兩宋時期,基本上沒有藩鎮割據及軍人兵變的情況發生。

10、

岳飛是什麼樣的人?儒將!《宋史》的記載是:「少負氣節,沈厚寡言,家貧力學,尤好《春秋左傳》、孫吳兵法。」儒家的中心思想就是「入世」,儒家根本的理念就是「以天下為己任」。倘若岳飛是文官,很難出現冤死的悲劇。不幸的是,他是武將,而且是一個非常奉行儒家教條的武將。他不僅領兵抗敵,而且頻繁干政。這就犯了皇帝的大忌,逾越了大宋王朝的「紅線」。在武人干政這件事上,岳飛認為「當仁不讓」,宋高宗的態度呢?史料上並無記載。不過,可以想像得出,高宗心裡是何等的不舒服。

11、

岳飛干政,最重要、最敏感的當屬他數次涉入最高權力接班人的設立,岳飛力主在趙匡胤的後人中確定太子人選。立儲之事,可以說是國事,更是皇帝的家事。宋高宗之所以遲遲不立太子,是因為他期待是自己的骨血繼承皇位。倘若高宗的兒子不在戰亂中死去,岳飛此舉不再會有干政之嫌,而可能是作為另外一件大功載入史冊。可惜的是,高宗唯一的兒子死了以後,自己也被嚇得喪失了生育能力。當岳飛哪壺不開提哪壺的時候,可想而知,宋高宗的內心是多麼痛苦。岳飛又是什麼態度呢?史料的記載是:「臣子一體,也不當顧慮形跡。」

12、

也許對於宋高宗而言,武人干政也就罷了,只要他是我的自己人,聽我的就好。然而岳飛呢?不貪財、不好色、不要官、不怕死。軍隊成了「岳家軍」,普通民眾視為「救星」。宋高宗要議和,岳飛卻要「收拾舊山河」「直搗黃龍,迎回二聖」。就連皇帝的封賞,岳飛也要拒絕。《宋史》記載:「九年,以復河南,大赦。飛表謝,寓和議不便之意,有「唾手燕雲,復仇報國」之語。授開府儀同三司,飛力辭。謂:「今日之事,可危不可安;可憂而不可賀;可訓兵飭士,謹備不虞,而不可論功行賞,取笑敵人。」三詔不受,帝溫言獎諭,乃受」宋高宗面對岳飛這樣的態度,內心肯定是憤怒的。或許他會想:岳飛你想做什麼?這並非謙虛啊,這是不聽話!在岳飛而言,效忠國家就是效忠宋高宗,不過他並不知道宋高宗是這樣想的:效忠皇帝就是效忠國家!岳飛有著武將的熱血,也有文人的耿直和執拗,任性而為的事情不只這一件。《宋史》還有一段文字:「帝累詔趣飛還職,飛力辭,詔幕屬造廬以死請,凡六日,飛趨朝待罪,帝尉遣之。」

13、

岳飛並不為宋高宗著想。《宋史》記載:秋,召赴行在,命詣資善堂見皇太子。飛退而喜曰:「社稷得人矣,中興基業,其在是乎?」宋高宗在聽到這段話的時候,心情又將如何?中興基業在皇太子身上,那麼我這個皇帝難道是窩囊廢?你岳飛多次奏請立儲,難道是要改換門庭,成擁立大功?還有一個例子就是,岳飛在接到十二道金牌後,不得不撤兵。《宋史》有這樣一段記載:「飛班師,民遮馬慟哭,訴曰:「我等戴香盆、運糧草以迎官軍,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輩無噍類矣。」飛亦悲泣,取詔示之曰:「吾不得擅留。」哭聲震野,飛留五日以待其徙,從而南者如市,亟奏以漢上六郡閑田處之。」皇帝的詔書是給岳飛一人的,是最高國家機密。而岳飛卻公之於眾,居心何在?又置宋高宗於何地?!宋高宗雖然器重信任岳飛,但宋高宗畢竟不是什麼明君聖主。

14、

岳飛的悲劇在於他並未深刻地認識所處的環境;岳飛的悲劇在於並不清楚宋高宗的為人、性格;岳飛的悲劇在於並不了解宋高宗到底想要什麼;岳飛的悲劇在於太剛烈太任性;岳飛的悲劇在於他不明白在封建社會忠君才是愛國;岳飛無疑是英雄,是蓋世奇男子,但是他並不知道: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他也不知道:物過剛則易折。或許,他知道,只是他不願意那麼去做,他寧願將自己獻祭給所堅持的信念!岳飛是坦蕩、安然赴死的,從始至終沒有看到過有關他驚慌失措、伸冤鳴曲的相關記載。他是無比光明的,他做了他認為該做的,他無悔!

15、

於是,悲劇不可避免的發生了:宋高宗堅定的要和議;金國要除掉眼中釘、肉中刺;秦檜要除掉政敵;張俊等人要立功;主戰派被削弱、分化……一代豪傑,終於冤死在風波亭。岳飛的悲劇是南宋的悲劇,也是他個人的悲劇。時代造就了岳飛,也毀滅了岳飛。岳飛雖死,「精忠報國」長存,萬古傳唱《滿江紅》!

附:

《滿江紅》

——南宋·岳飛

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小重山》

——南宋·岳飛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中春秋 的精彩文章:

幽默笑話15則
史海沉浮之崇禎皇帝下

TAG:文中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