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說「宗教」

說「宗教」

作者易水寒

插畫唐志為

一說到宗教,很多人就會把它跟迷信掛上鉤。那麼,我們先得了解什麼是「宗教」。《說文解字》:「宗者,尊祖廟也。」宗即是祖宗,教即是教育,「宗教」即是祖宗的教化。

宗教既然是一種「祖宗」教育,它創教之初的意義就不難讓人理解。比如基督教,它只是為了反對猶太教對於異教徒和叛逆者的迫害,獲得一種新的生存權利和方式;比如原始的佛教,釋迦牟尼佛及其最初的弟子,也是基於印度社會當時的等級觀念,提出一種人人皆有佛性,皆可作佛,告訴人們通過一定的修行方式,都可以過上一種理性幸福的生活;比如道教,被後世尊為太上老君的老子,原是周朝的一個「守藏室之官」,騎青牛欲出函谷關,為總兵尹喜留住,不得已寫下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經》,張道陵創立道教時,將其尊為道教的經典;比如「儒教」,孔子就是一位教育家,至今學術界還有人說它不是「宗教」……

GIF/2K

那麼,為什麼宗教容易讓人望而生畏,一般人對它視為畏途?我們可以從幾方面來分析。一是時間性,宗教起源的時間大概跟人的起源一樣,即便可以考證,也是模糊不清,眾說紛紜。語言的地域性、歷史的時空性、觀念的多重性等等,兵荒戰火,王朝更迭,祖宗的教化口口相傳,也就變得多義、神秘;二是崇拜性,我們的祖先在長期的生產勞作中,雖然積累了一定的有關自然和社會的知識,但是對於日月星辰、宇宙變化的絕對規律,還是處於蒙昧狀態,於是就出現了自然的圖騰和崇拜;三是反思性,即對於自我的認知,我從哪裡來?死後去哪裡?也就是後世哲學所說的:到底是先有蛋還是先有雞的問題,被這個形而上的問題困擾。在漫長的歷史時空中,人類需要找到一個依託和希望。

GIF/1K

有人說,宗教即是人性。可是,人性的善惡已有數千年之爭。主張性本善者,強調在人類一定的歷史文化背景下,經過長時間風俗、民情、政治、道德的演化教育,對於人們的價值觀、審美觀、行為標準等等,會產生深遠的恆久的影響,形成了一種自我約束的自律的標準。主張性本惡者,強調人的慾念的多變性,以「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為借口,甚至以此作為人類進步的遮掩,鼓動人們去從事一些非法的、不道德的、反人性的行為。希特勒對於猶太人的種族歧視,毫無人性的大屠殺;抗日戰爭中日本鬼子「731」部隊,在中國進行的種種反人性的活體實驗等等。種種暴行,不忍卒讀。在「十年文革」中,一些人打著「革命者」的旗號,打倒一切「牛鬼蛇神」,將一切中華傳統文化踩在腳下。兄弟相殘,父子反目,發生了數不勝數的人間慘劇。也許,這正是宗教的一種特殊屬性,源於生活,源於生存,源於善惡的理念,也就有了不同的門派。

GIF/1K

因為儒教的「非宗教性」,有人說中國人大多沒有宗教信仰。其實,我們信仰的是「中庸之道」,是「取乎其上,得乎其中」。但也許正是因為這一個不偏不倚的「中」字,才使我們有了包容百家的襟懷。當年佛教傳入中國前,就有人預言「震旦有大乘氣象」,隨著達摩東來,三奘西去,一千多年來,佛教已經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釋、道、儒三家和諧並處,創造出了我們獨有的文化現象。慧能的一部《壇經》,更是成為全世界唯一一部非佛所說的佛經,慧能與老子、孔子一起,成為影響中國的三大聖人。這就是「沒有宗教信仰」的中國人的「信仰」。

GIF/1K

也許,宗教的本質即是良知。是從人性出發的一種理念,是人類數千年文明的積澱和共識。也就是孔子所說的 「性本善」的善,就是孟子所說的「仁者無敵」的仁。如此,拔開宗教的神秘外衣,看到的也就是我們對未來世界的一種理想和追求。

震旦:古代印度對中國的稱呼。

寫於2013年11月15日

(選自易水寒散文集《孤月寒泉》,為作者於2014年~2017年三年時間,在《邊城晚報》連載的系列「文化散文」專欄,旨在傳統與現實之間、宗教與科學之間,去架設一道文化的橋樑,由唐志為配漫畫插圖,共一百零八篇,以饗讀者。)

簡介

易水寒: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毛澤東文學院第三期研修班學員,懷化市鶴城區作家協會主席。完成散文集《人坐秋天》《孤月寒泉》。易水寒文學苑是登山休閑的必經之道,是作家文人的雅聚之地。上可聆名家智者之教誨,下可為學子後進而解惑。地傑毓秀兮,人流熙熙皆入室;童子好學兮,書聲琅琅盡朝暉……

唐志為:懷化市作協會員,哲學碩士。1996年嘗試漫畫創作,先後在《中國漫畫》《喜劇世界》《人民日報》《雜文報》等300餘家報刊發表漫畫作品1500餘幅,作品被《新華文摘》《青年博覽》《文萃報》等多家報刊轉摘。認為漫畫需要用第三隻眼睛去發現、用玩味的心態去圖解生活。

熱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水寒少年作家班 的精彩文章:

TAG:易水寒少年作家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