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蘇軍從蘇德戰爭中得到啟示,戰後發展恐怖到令整個歐洲都顫抖

蘇軍從蘇德戰爭中得到啟示,戰後發展恐怖到令整個歐洲都顫抖

二戰前期,由於準備不足,德軍一度在蘇德戰爭中佔盡了優勢。然而德軍的一些優秀將領,例如古德里安等人發現了德軍中隱藏的一個巨大弊端,即為了使閃電戰的威力得到最大發揮,德軍對坦克進行了改裝,在裝甲厚度和履帶上都進行適度的減輕,也不一味地追求火力強度。因此,雖然德軍裝甲部隊在進攻中靈活自如,但即使蘇軍兵敗如山倒,然而以T-34為首的蘇軍重型裝甲令德軍無計可施。

因此,當時的戰場上出現了一種非常有趣的現象:即使德國人無論是裝甲數量還是在軍隊數量上均處於優勢地位,然而一旦對面的蘇聯人裝配有T-34,德軍指揮官也不願意輕易進攻。這種現象被稱為「T-34危機」。所以說,後來虎式坦克的出現,與這種現象無法脫離。然而,蘇軍也從中得到了不小的啟發,即武器的威力是影響戰局的重要因素,而為了獲得更大的勝算,蘇聯人不斷提高那些威力巨大武器的數量。

二戰末期,為了促使日本投降,美軍先後在日本投放了兩顆原子彈。蘇聯人意識到,如果自己也遭受了原子彈打擊,不但飛機無法起飛,交通系統癱瘓,就連普通汽車都不能行駛。此時,適應能力很強的坦克則成為反擊的首選。於是,二戰結束後,當美、英等國與蘇聯在意識形態上開始分裂時,蘇聯人便開始打造一支能夠在遭受核打擊後有完全把握擊潰對手的反擊系統,即以坦克為主體的裝甲部隊。

那麼,這支「反擊部隊」的規模達到什麼樣的程度了呢?歷史上並沒有確切統計,根據資料中得出的粗略數字,冷戰期間,蘇軍裝甲部隊數量已經達到了5萬輛。然而這一數字並沒讓蘇聯人滿意,截至冷戰結束蘇聯解體時,蘇軍裝甲部隊總規模已經達到8萬。如果加上華約其他成員國的坦克數量,那麼這支裝甲力量的規模則接近10萬。這是什麼概念呢?如果讓蘇軍的坦克全部出動,那麼它們就可以像洪水一樣直接碾過歐洲大地。

這種粗魯的戰術實際上是「無解」的。在那段時間內,蘇聯的「鋼鐵洪流」是令美英等國最頭疼的問題。北約所有的武器開發與戰術制定,都是為了阻止蘇聯裝甲部隊前進。有很多美國的軍事專家認為,就算使用核武器打擊,美軍也沒有萬全把握戰勝這股「鋼鐵洪流」。

然而,保持巨大威懾力的同時也帶來了天價的維護費,前蘇聯一味追求武器的極端,也讓蘇聯人漸漸難以為繼。隨著「紅色帝國」的解體,這股令歐洲大陸顫抖的「鋼鐵洪流」也徹底成為歷史。

歡迎大家走進小編的大世界,本期為大家介紹的是否喜歡,如果你有什麼好的建議和想法也可以在評論區給小編留言,感謝讀者們的支持與厚愛,小編會繼續努力,給讀者朋友們帶來更多更精彩最新的信息,喜歡趕緊關注吧!小編力求不讓你們失望,每天都會更新哦!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友情緣 的精彩文章:

TAG:戰友情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