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少而精 用而信——劉備用人史話(上)

少而精 用而信——劉備用人史話(上)

小編:「春雨政文」連載三國人才戰系列,今天是第七篇《少而精 用而信——劉備用人史話(上)》

相比《三國演義》,《資治通鑒》給予劉備在歷史舞台上演出的機會並不多;與曹操相比,劉備也明顯地處於從屬地位。其在用人上的謀略也相對較少,與曹操、孫權之廣延眾賢不可比擬。但劉備從一個毫無立錐之地的民間草根,能成長為一方雄主,三分天下有其一,其用人上的謀略也不是蓋的。

劉備

劉備雖然號稱中山靖王劉勝的後裔,自己卻不過是靠販賣草鞋為生的草民。僅憑這一點,劉備就與曹操、孫權不在一個起跑線上。孫權自幼就有家業可承,曹操的父親曹嵩好歹還是中常侍曹騰的養子。相形之下,劉備就更有傳奇色彩。而助其成事的,當然就離不開賢能之士。從劉備的用人謀略看,走的顯然不是曹、孫的多多益善路線,而是用的少而精的策略。

想想也對,劉備前半生基本上是顛沛流離,居無定所,又無晉文公重耳那樣的名頭,以致有那麼多賢臣追隨。能追隨劉備的,靠的是情義二字,眼拙之士哪裡能看出劉備將來能成事?而劉備所結識的人才,也必定是那種忠誠膽略才能俱佳之人。算起來,劉備早期所得人才,青史知名的,不過關羽、張飛、趙雲,而後有諸葛亮、龐統等而已。但這些人才真可謂得一個就是一個,一個能頂十個,而且一輩子追隨、至死不渝。相比較而言,曹操的人才雖多,但在人才的精幹上確實要稍遜一籌。劉備的成事傳奇表明,得著關鍵人才,亦是能成大事的。

諸葛亮

缺乏諸葛亮這樣的大賢輔佐,所以只能東跑西顛。此時唯一可慰者,就在於他賞識的人才,對他忠心耿耿

劉備與關羽、張飛在年輕時就交情深厚,有無桃園三結義,正史無載。但三人的情誼非同一般,也是青史有譽。《資治通鑒》就記載:「備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備周旋,不避艱險。」關張可謂德才兼備,二人無論是領軍還是獨戰,俱是一把好手。劉備之得一分天下,二人之力功不可沒。

趙雲

其後,劉備又得常山趙子龍。趙雲當初投奔的是公孫瓚,劉備「見而奇之,深加接納」,至於如何「深加接納」,正史也無載,如《三國演義》般演繹,或在情理之中。於是,趙雲便隨劉備,為其統領騎兵。於劉備而言,這是挖了別人的牆角。於趙雲來說,則是擇主而事。紛亂年代,這種事常常發生,賢臣擇主而事,而庸主多不識才或不用才,欲讓賢才愚忠於他可能性不大。

公元194年,劉備救援徐州牧陶謙,陶謙上表推薦劉備擔任豫州刺史,後陶謙病逝,劉備便兼任徐州牧。至此也算是稍有立錐之地。第二年,呂布被曹操擊敗而投奔劉備。見呂布這等人才,劉備卻看不上。顯然,呂布屬於那種有萬夫不當之勇,卻無大謀而又品行很差的人才,這種人又怎能入劉備法眼?

呂布

相對而言,曹操後來卻一度想用呂布,還曾親自寫信給呂布,對他大加慰勉和拉攏。但陳登對曹操說:「布勇而無謀,輕於去就,宜早圖之」,勸曹操儘早對他下手。曹操才說:「布狼子野心,誠難久養,非卿莫究其情偽。」這說明曹操看人的眼光沒有劉備毒辣,光想著延攬人才而不能細辨之。後來曹操在198年捉住呂布,呂布還請在座的劉備為他求情說:繩子把我捆得太緊,難道不能幫我說句話嗎?曹操笑著說:「縛虎不得不急。」於是下令給呂布鬆綁。這時劉備卻說:不行,您沒有看到呂布事奉丁原與董卓的情況嗎?曹操點頭贊同。氣得呂布瞪劉備道:「大耳兒,最叵(不可)信!」曹操因而殺了呂布。

劉備在徐州沒安穩兩年,便於196年被袁術、呂布合謀而攻,即被呂布占駐,呂布又反過來要求劉備和他一起助攻袁術。後來呂布雖解了袁術攻劉備之圍,卻又因見劉備集合起萬餘人部隊而覺威脅,再轉頭攻打劉備。其後,才有劉備敗走而奔曹操,才有有人勸曹操殺劉備,又有郭嘉勸曹操別殺,否則會得「害賢之名」至使天下賢士不歸曹而另擇主,曹操因此而撥給劉備軍隊及糧草以抗呂布。這一段情由,怎一個亂字了得。

此時的劉備,可謂慘淡。原因就在於,缺乏諸葛亮這樣的大賢輔佐,所以只能東跑西顛。此時唯一可慰者,就在於他賞識的人才,對他忠心耿耿。當初劉備在豫州時推舉陳郡人袁渙為茂才,袁渙被呂布扣留後,呂布想讓他寫信辱罵劉備,再三強迫而不從,呂布以劍威脅,袁渙「顏色不變,笑而應之」,一番慷慨陳詞讓呂布「慚而止」。這從一個側面佐證,劉備所賞識的人才,都是金子而不是膿包。事實上,曹操在兗州也曾推薦魏種為孝廉,在兗州各郡背叛時,曹操還信誓旦旦只有魏種不會辜負我,但魏種卻照樣背叛。

就在這幾年裡,曹操大抵平定北方,威震四方。劉備則一無建樹,焉能不悲?其間,在曹操出兵北伐烏桓時,劉備曾勸劉表襲擊許都而不被採納。劉備之悲,悲的正是英雄無著處

後來,劉備因衣帶詔事密謀誅曹,恰逢曹操派他率兵外出攻打袁術,便逃出生天。公元200年事情敗露,曹操便率兵攻打劉備。此時曹操正與袁紹在官渡爭鋒,卻只把劉備放在眼裡。這一仗,劉備又是全輸,丟了妻子家小,關羽還被曹操捉住,只好投奔袁紹。這時,劉備的英雄史跡上,再次上演了他賞識的人才忠誠於他的一幕,這一次的主角是關羽。

關羽

曹操捉住關羽,很是欣賞,派張遼去了解他的心思,關羽吐露真言:「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耳。」如關羽這等忠貞義士,又才幹卓越者,千古少有,劉備得著這樣的人才,焉能不終成大事?

於是,發生了歷史上的千古奇事。關羽的主公劉備正在袁紹軍中,而關羽卻「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而還」,殺了袁紹鼎鼎大名的大將顏良。關羽報答了曹操之後,便去袁紹軍中投奔劉備。曹操囑左右:「彼各為其主,勿追也。」確是愛才惜才之意,並非如《三國演義》中那樣,明示勿追,暗卻阻留。袁紹不能因此而殺劉備關羽,歷史沒有記載,當與其無能有關。《三國演義》對此則做了充分演繹,以致袁紹說出「吾得雲長,勝顏良、文丑十倍也」之類的話。所以,袁紹之為庸主,每每見是。

袁紹

劉備暗中想離開袁紹,袁紹讓他帶其原來的部隊到汝南。及至官渡一戰後,曹操再攻劉備,劉備又是敗走而投荊州劉表。從公元201年開始,劉備在荊州一住就是數年,曾有一次感嘆流淚,劉表問他,答曰:自己以前從不離開馬鞍,現在不騎馬,大腿內側都長出了肉,「日月如流,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大有「閑愁最苦」「搵英雄淚」的愴然一嘆。而就在這幾年裡,曹操大抵平定北方,威震天下。劉備則一無建樹,焉能不悲?其間,在曹操出兵北伐烏桓時,劉備曾勸劉表襲擊許都而不被採納。劉備之悲,悲的正是英雄無著處。

諸葛亮三試劉備

也正是在荊州,劉備從人生低谷開始了偉大轉折,這就是得到了諸葛亮這一當世的頭等大賢。這一故事,《資治通鑒》記載在公元207年里。在荊州的這6年時間,才讓劉備徹底醒悟要去尋找大賢,不能不說醒悟得有點晚。但能遇到大賢,也算是「好飯不怕晚」了。

編輯:氤氳 審核:政文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雨政文 的精彩文章:

知人善用 守業有成——孫權用人史話(下)

TAG:春雨政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