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和田玉里的「袖裡吞金」

和田玉里的「袖裡吞金」

在我國民間長期流行著一種叫做「一掌金」的速算方法,即是一種心演算法,利用大腦形象通過手指再現珠算的計算過程而求出結果的手心算方法。

相傳「一掌金」是我國古代秦晉商人發明的,因古人衣服袖子寬大,計算時用兩隻手在袖子中模擬算盤,所以也叫「袖裡吞金」。曾經在中央電視台熱播的電視連續劇《走西口》中,豆花就多次誇獎田青會「袖裡吞金」。

袖裡吞金秒如仙

靈指一動數目全

無價之寶學到手

不遇知音不與傳

「袖裡吞金」一詞,最早出現於明代徐心魯訂正、熊南台刊印的《盤珠演算法》卷一中,但只有一幅「一掌金手圖」,書中並無其他說明文字,所以並不知道是何時何人所發明。

在程大位的《演算法統宗》中則對「袖裡吞金」進行了詳細描述,並且指出如果位數多手指不夠用時,可以用足底記數法進行輔助計算。後來,尤其是陝西、山西一帶的商人將這種速算方法進行了推廣,可是作為一種謀生的手段,他們是不會輕易將這種演算法「秘笈」外傳的,其所謂「不遇知音不與傳」。秦晉商人可以一面走路,一面算賬,十根手指就如同一把算盤,為了防止泄露「商業機密」,故而平時常把一雙手藏在袖子里。

「袖裡吞金」的具體方法是以左手五指分別定個、十、百、千、萬五位數字,每根手指自下而上,分左、中、右三行,在指節上分別暗記數碼,用右手指尖掐左手右邊,表示:1、2、3;中行表示:4、5、6;右行表示:7、8、9。

五根手指都是如此,移動手指便可進行計算。在這裡,我們可以把左手當作一架五檔的小算盤,用右手五指點按這個「小算盤」來進行計算。記數時要用右手的手指點左手相對應的手指。其明確分工是:右手拇指專點左手拇指,右手食指專點左手食指,右手中指專點左手中指,右手無名指專點左手無名指,右手小指專點左手小指。哪個手指點按數,哪個手指就伸開,手指不點按數時彎屈,表示0,如此這般便可進行五位數也就是十萬以內任意數的加減乘除四則運算。

在古代玉石交易市場,因為買賣大件時人多嘴雜,就喜歡一對一的講價,一般五個手指就能把價格說定。自家東西價錢好商量,但不能講明,基本手一握兩個人一碰,就能大概明白是不是真心想買,價錢多少。這有個專業術語叫【袖口捏價】或是【袖裡乾坤】。

打個比方,我有塊玉,我出價10萬,但這塊玉有點問題,不值這個價,買家之前看貨的時候會有暗示,那最高位值就是萬起了,然後袖裡乾坤,賣買家比如覺得就值個4萬多,那就在我大拇指某處觸摸,我反觸摸他的大拇指某處把價往上抬,直到確定,會有一個動作暗示,然後開始食指談千位上的價格,依次類推。

這個適用於大宗商品,一般是外行人很難接觸而且會有貓膩的交易,銀錢動輒萬兩以上,或者單件貨有問題,值錢又不值賣家開的價格(一般發生在藥材上,比如人蔘之類的,都懂的),至於尋常價格,那都是拿算盤開個價而已。

袖裡乾坤一般用右手,可能是約定俗成吧。

當然不排除其他的也有這麼玩兒的,如果是熟人,就沒那麼麻煩,會有自己的習慣的,兩邊都明白沒有歧義就好。老時候負責談的人基本都是掌眼的人,眼睛要毒,當然砍價砍的也夠狠……現在好像幾乎沒人會了,代表著那個年代人情味的「袖裡吞金」,就如曾經的玉巴扎一樣,終究是過去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殊勝和善和田玉 的精彩文章:

價值三十萬的取放玉雕作品秘笈
尋找·真正的漢八刀
舌尖上的玉雕
有一種美叫「和田玉觀賞石」
揭秘,價值百萬的和田玉手鐲製作過程!

TAG:殊勝和善和田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