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毛主席為保存革命力量避敵銳氣,轉道繞行,羅帥當時還是大學生呢

毛主席為保存革命力量避敵銳氣,轉道繞行,羅帥當時還是大學生呢

史海拾記

【筆記君註:1927年,這是一個我們應該記住的年份。這一年發生了一起中共黨史軍史上重要的事件——秋收起義,到今天整整九十年了。秋收起義在中國的近現代史上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毛主席率領的第一支工農軍隊隨之正式創建,同時我們黨的第一面旗幟也正式誕生,是中國共產黨保存信仰火種、播撒信仰火種的一次重要行動。同時,秋收起義是我們黨在危險境地中保存革命實力、以星星之火醞釀燎原的重要轉折。今天起,我們將一起聆聽歷史的腳步,回顧那波瀾壯闊的革命畫卷。】

文家市整軍之後,統一了思想,決定向南撤,遠離國民黨重兵把守的重點城市,去農村發展和保存革命力量。

在毛澤東親自率領下,高舉紅旗,離開文家市,開始了向羅霄山脈中段的偉大戰略進軍。

這是一次偉大的戰略退卻,卻保留了大革命的遺產,為中國共產黨保存了重要的軍事骨幹,積蓄了力量,保留了前一段用鮮血換來的幾點火種,隨後終於點燃了井岡山的燎原之火。

在革命的危難之際,毛澤東將這支隊伍領上了一條正確道路。這恰恰也是一次打破共產國際代表和當時中共中央某些領導人照搬俄國革命模式所設立的條條框框,走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思想解放的偉大開端。

離開文家市後,毛澤東要求部隊沿湘贛邊界的江西一側行軍,主要目的是避免與湖南軍隊交戰。

毛澤東很清楚,在近代自曾國藩建湘軍後,湖南人就以強悍著名於全國。在軍閥混戰中,人稱「無湘不成軍」,南方的各派軍隊中往往都有湖南人,而且都以能打仗著稱。在北伐戰爭中,湖南軍的戰鬥力也很強,前一段秋收暴動的隊伍與湖南軍交手也吃了虧。特別由於湖南軍官們與當地土豪們關係甚深,為保護自己的利益作戰格外賣力,在當時的情況下確實是不好對付的。

江西的情況則不同,那裡駐紮的是雲南軍閥朱培德的部隊,當地又是北伐後蔣介石賞給滇軍的一塊地盤。由於朱培德是「外來戶」,與當地豪紳並無密切關係,「客軍」為保衛鄉土打仗的積極性也就不太高。加上這支雲南軍有很多人抽大煙,缺乏訓練,戰鬥力歷來不強。

從文家市出發之時,毛澤東還命令當時隨軍的朱建勝奉命先行。

他原是瀏陽工會主席,又是瀏陽人,對安源、萍鄉一帶的情況頗為熟悉,於是,師部讓他和當時在師部當參謀的羅榮桓一起負責為部隊打前站。

受領了任務後,朱建勝便來找羅榮桓,羅榮恆一見是朱建勝當嚮導,非常高興。羅榮桓說:「有你這位本地通,我就放心地跟著你走了。老朱,我們先到街上弄點飯吃,由我來請客。」

朱建勝說:「那也好,吃飽了肚子,就好走路。一邊吃,還可一邊打聽一下行進的道路。」

吃完飯後,朱建勝說:「隔壁就是楊家大屋,我帶你去見一位少年,他叫楊勇,是我的老朋友,有不有興趣呀?」

羅榮桓見時候還早,便說:「去就去吧,行程由你安排,什麼樣的少年,使你非得去看看啊!」便和朱建勝一起來到了楊勇家。

這時楊勇只有15歲,不過已經參加過瀏陽工農義勇隊打長沙。其時,他家中還有一個小個子的少年,就是他的表弟胡耀邦。

朱建勝與楊勇家很熟,一進門見到楊勇就說:「給你介紹一個朋友,這是羅榮桓,我們師部的參謀,原來是武漢的大學生。」

楊勇見朱建勝帶來一名氣質不凡的軍人來到家中,趕緊請他們坐下。又聽說羅榮桓是大學生,感到非常敬佩。在20年代的中國農村,見到一個大學生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楊勇小小年紀,為自己見到了一名大學生感到分外榮幸。他那亮亮的眼裡,不禁流露出一種傾羨之情。

羅榮桓一看楊勇的恭敬態度,便笑著招呼他也坐下,說:「什麼大學生不大學生的,大家都是革命同志嗎!」

楊勇一見羅榮桓沒有什麼架子,心裡更是欽佩,便和羅榮桓交談起來,兩人談得很融洽。也許很多年以後,他們都不會忘記最初的這次相見……

畢竟有任務在身,朱建勝和羅榮桓只坐了一會兒,便告辭回來了。從楊勇家回去後,便急忙化裝成商人模樣,趕赴江西萍鄉附近的上栗鎮打探敵情,大部隊隨後前進。

走了一天,9月22日部隊到達江西萍鄉縣的上栗鎮。

這時羅榮桓、朱建勝趕了回來,向毛澤東和師里領導報告情況。

朱建勝有些憂心忡忡地說:「萍鄉街上,還有車站,都駐紮了國民黨的軍隊,到處都是兵。看來,我們如果經過,必要交火。」

羅榮桓插話說:「據一位賣燒餅的老鄉說,這些兵,是早幾天開過來的隊伍。我們估摸了一下,有不少於一個團的兵力。」

聽完報告後,毛澤東用商量的口吻,問幾個師部負責人:「你們看,怎麼走好啊?」

「部隊現在很疲勞,打不了大仗。一交火,必然會被他們纏住,吃虧的是我們。」盧德銘說道。

毛澤東連連點頭:「對。如果現在我們去萍鄉,勢必要打一大仗。那我們就不是用石頭砸水缸,而是以卵擊石了。」

他又對盧德銘和余灑度說道:「我看我們還是應該『避敵銳氣』,部隊改道從萍鄉東邊繞過去。」

「我完全同意!」盧德銘當即表態。

余灑度對於向羅霄山脈轉移的計劃是滿不高興的,自然也不贊成繞過萍鄉的敵人。但他見盧德銘已同意毛澤東的意見,自己也不好再表示反對,便來了個一言不發。

毛澤東見此情景,便道:「那就這樣決定了。」

根據萍鄉的敵情,改變原來計劃,決定轉向東方,從蘆溪一帶折向往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春筆記 的精彩文章:

洋大人尚方寶劍終究敵不過殘酷現實,毛主席率起義軍南撤已經成局
此人當年給毛主席找葯醫腳傷,去世後周總理為他抬棺,他是誰?
軍事會議進退爭論不下,毛主席一語定乾坤,轉戰羅霄山為上策!
毛主席語重心長,說服黃埔眾將退守湘南,以免軍隊實力過早消耗!
毛主席文家市整軍,傷兵巧遇神醫賜葯,迅速痊癒!

TAG:陳春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