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朝一宰相請人吃飯上了一道菜,眾人硬著頭皮才吃得下去

唐朝一宰相請人吃飯上了一道菜,眾人硬著頭皮才吃得下去

中唐時期有一個名叫鄭餘慶的宰相,為人清廉儉樸,品德高尚。有一天,他忽然心血來潮,下請柬邀請幾個官員到他家裡吃飯。

這可是破天荒的頭一遭,但既然是宰相的飯局,不去也得去。去之前,官員們都在議論紛紛,莫不是宰相大人想好好的犒勞我們一頓?

儘管官員們都是滿腹狐疑,但還是早早的就去了。然而,鄭餘慶卻遲遲不見人影,直到日上三竿才出來接客,然後吩咐廚子:「要蒸熟去毛,不要扭斷了脖子。」

眾官員彼此交換眼色,都覺得宰相大人此番肯定是做了雞、鴨、鵝之類的,不禁頗為期待,想品嘗下宰相家廚子的手藝如何。

海闊天空的閑聊之後,到了吃飯的時間。鄭餘慶先吩咐家人擺上鮮美的醬和醋,然後每人盛上一碗米飯,最後上了一道菜。

當眾官員定睛細看那道菜時,差點暈死過去,原來是一隻清蒸的葫蘆。鄭餘慶非常熱情的招呼大家吃飯,並且自己先吃得津津有味。

GIF/151K

眾官員看鄭餘慶吃得如此香,還以為這葫蘆里有什麼講究,品嘗了一口之後,差點吐出來,什麼都沒有,就是一隻爛蒸葫蘆!

後來,爛蒸葫蘆就成為一個漢語辭彙,表示生活簡樸,飯菜粗劣。只是,這宰相大人的清廉也太誇張了吧,古人的世界真的好難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沉香藝文志 的精彩文章:

李清照: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
這個農民找親戚當上了公安局長,卻因飯桌上的細節被親戚罷免
路人臨死前拿出百兩黃金求他代為安葬,多年後路人的哥哥找來了
蘇軾的中秋詞不止「明月幾時有」,還有這一首同樣經典
《師說》中最尖銳的一段話,放到現在再合適不過了

TAG:沉香藝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