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埃及首次向中國歸還流失文物 背後原因揭秘

埃及首次向中國歸還流失文物 背後原因揭秘

(觀眾參觀埃及文物部向中國駐埃使館轉交的文物 圖源:新華社)

近日,埃及向中國轉交一批查獲文物的消息引發關注。此次文物歸還系中埃簽署關於保護和返還文物的協定後,埃及首次向中國返還查獲的非法販運文物。

今年年初,埃及郵政海關查獲多張疑似中國晚清、民國紙幣及地方兌換券。其後,以照會的形式通報中國駐埃大使館,請中方予以鑒定。目前,這批文物正在歸國途中。

埃及為何首次向中國歸還文物?

據埃及新聞網站報道,埃及港口文物單位負責人艾哈邁德·阿拉·羅維(Ahmed Al-Rawi)表示,這些文物是按照教科文組織協定移交的,文物如果被走私到埃及領土,埃及需要扣押外國文物並告知有關大使館,以檢查這些文物是否在遺產名錄上,並對文物進行保護。

1970年11月14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第十六屆會議通過《關於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其中規定,如果發生非法進出口文物的事件,要採取適當措施收回並歸還此類文化財產。中國和埃及都是該協議的締約國。根據這一公約精神,2010年10月中國和埃及還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阿拉伯埃及共和國政府關於保護和返還從原屬國非法販運被盜文化財產的協定》。

在國際公約的框架下,中國與秘魯、印度、義大利、菲律賓、希臘、智利、塞普勒斯、美國、澳大利亞、土耳其、衣索比亞、蒙古國、墨西哥、哥倫比亞、奈及利亞等多國簽署了防止盜竊、盜掘和非法進出境文物的雙邊協定或諒解備忘錄,共同打擊文物犯罪活動。

文物追索並非易事

中國是文物流失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到歐美、日本和東南亞等國家及地區,其中國家一、二級文物達100餘萬件。

文物一旦流出,就脫離了源出地國家的管轄範圍,處在文物進口國或所在地國家的主權管轄下,根據「物之所在地法」的衝突原則,此時文物的歸屬爭議的解決首先要依據所在國的國內法。因此,國際上關於文物追索一直是一個長期且複雜的過程。目前追索海外流失文物主要包括依法追討、商業回購、外交談判和捐贈等幾種途徑。

依法追討是追索海外文物最常用的方法。此次埃及向中國轉交文物正是依據中埃簽署的相關協定。根據現有的國際公約,中國有權追討因戰爭掠奪和非法走私流出的文物,尤其是在侵略戰爭中掠奪的文物,應該無償地歸還給中國。但不少文物擁有者認為這些公約不具溯及力,即這些公約對19世紀中後期至20世紀40年代中國遭受侵略期間因戰爭而流失海外的文物不具實際可適用性。

其次,商業購回是比較常用的市場手段。圓明園十二生肖中的牛首、猴首、虎首、豬首和馬首無一通過法律途徑「回家」,均通過回購而來。但拍賣所造成的價格虛高往往使回購夭折,並且購回對已進入博物館的流失文物沒有效果。

中國高度重視文物追索工作

隨著中國國力的日益強盛,司法體制不斷完善,中國近年來在文物追索方面的工作成績有目共睹,越來越多的失蹤文物已經陸陸續續返回了中國。中國目前已加入了多個相關的國際公約,與多國簽署了有關的雙邊協議,並且積极參与國際合作。自中國2003年啟動國寶工程以來,通過各種渠道迴流的中國文物已逾10多萬件。據不完全統計,僅2015年,多國歸還了包括32件春秋時期金飾片在內的50餘件珍貴文物。加拿大於2017年歸還19世紀中國雲南佛寺古建築木雕以及2.2億年前的魚化石。另外,不少省份和地區進行了文物普查工作,加強打擊文物非法交易和走私活動。

中國政府近年來高度重視非法流失文物追索工作,特別是對由於戰爭原因被掠奪到海外的文物。中國對這些文物擁有不可質疑的所有權,這些文物理應歸還中國,回到它的「原生地」。此外,促進文物返還原屬國不僅是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也是文化財產原屬國人民不容剝奪的基本文化權利。讓被掠奪的文物進入流通市場悖於相關國際公約的基本精神,將嚴重損害中國人民的文化權益和民族感情。

如今,跨國文物追索仍然面臨證據不足等問題。讓流失文物得以回家,中國仍然任重道遠。(綜編/海外網 戴尚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網 的精彩文章:

紐西蘭連發歧視華人事件 華裔學生門牙被一拳打掉
默克爾演講被扔西紅柿 德媒:幸虧穿了紅外套
特朗普將出席911悼念儀式 民眾:恐襲陰影仍未消去
印軍在克什米爾地區徹夜槍戰 擊斃2人首次俘虜1人

TAG:海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