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光緒死後,載灃為什麼不自己當皇帝?

光緒死後,載灃為什麼不自己當皇帝?

溥儀入繼大統,等於名義上把溥儀過繼給了光緒帝當兒子。這既是慈禧太后臨終前的安排,也是當時清廷比較正常的選擇,因為這是宗室中和光緒血緣最近的。

當然,之前也出現過哥哥死了,弟弟繼位的情況。比如同治死的時候無子,由堂弟光緒繼位。光緒還沒有兒子,就只能讓光緒的親弟弟載灃的兒子繼位。

但是,這種情況下,以外藩入繼大統,很容易發生大禮議這種問題,就是要千方百計抬高自己本生父親的地位。漢朝出現過定陶王的兒子入繼的情況,宋朝出現了宋英宗入繼大統的問題,都在如何尊崇自己的本生父親的問題上,發生過比較嚴重的爭論。

而最為典型的則是明朝嘉靖帝。正德死時無子,嘉靖帝入繼大統。朝臣都認為,為人後者為人子,嘉靖帝應當以孝宗的兒子的身份登基,他的本生父親興獻王只要在禮制上抬高就可以了。但嘉靖帝就是不肯,認為遺詔說自己是「倫序當立」,是因為他的血緣關係更近,所以才入繼,而沒有說讓他以孝宗兒子的身份入繼。從而引發了明朝中期的一個重要問題,也就是大禮議。

最後的結果是,武宗正德就是這樣赤裸裸的被絕了後。而且,嘉靖帝也不稱孝宗為皇考,還把自己的父親興獻王追尊為皇帝,是為睿宗,雖然沒有進太廟,但另外立廟。也就是說,不光武宗被絕了後,實際上連孝宗也被絕了後。

處理這種問題,處理得最好的,其實是宋高宗。高宗無子,孝宗選自民間,高宗養育宮中,又早早禪位給孝宗。孝宗本生父親去世,高宗二話不說,讓孝宗出宮回家,在家服喪,三年期滿,才又回到宮中。這之後,又出現過類似情況,也都照此辦理,並沒有發生嚴重的政治危機。

不過,因為慈禧太后強勢,光緒無權,所以光緒從未提出過這個問題,也就沒有發生類似大禮議這樣的問題。既然沒有先例可循,載灃即使自己的親生兒子入繼大統,也不存在問題。

而且,慈禧臨終前的安排是,內有隆裕太后垂簾聽政,外有張之洞袁世凱作為輔政大臣。如果載灃想改變遺命,自己當皇帝,別人不說,隆裕太后必然是第一個跳出來要反對的。溥儀當皇帝,她還可以當太后,地位尊崇,而且可以垂簾聽政,如果是載灃當皇帝,她不可能垂簾聽政,只能在後宮混吃等死一條路。

張之洞袁世凱當然也不會同意載灃自己當皇帝。皇帝是三歲小孩,他們以輔政大臣的身份可以掌控朝廷局勢,載灃雖然是攝政王,但畢竟和自己一樣是臣子,而不是君臣。如果載灃當皇帝,他們就不會有輔政大臣的身份了,而且是確定的君臣關係。

從載灃自己的角度來說,他也沒這個必要。兒子當皇帝,隆裕太后名義上垂簾聽政,實際上並不干預政治運轉,載灃自己當攝政王,朝廷大小事務都由他決策,又何必去當皇帝,成為眾矢之的呢。

此外,清朝對藩王防範很嚴,提籠架鳥玩玩可以,但是不能干預日常政治運轉,也就是沒有什麼實權。所以,藩王在朝廷上沒有什麼勢力。所以,在光緒死後,也沒人提過要讓載灃繼位,就算他當了皇帝,朝廷也沒什麼自己的人,皇帝是不好當的。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風雅頌 的精彩文章:

從戰國到七國之亂,秦國把六國滅了三次
某台灣女演員被強迫舌吻?又不是這一次
印度要崛起?先想想怎麼避免分裂
關羽是劉備集團二把手?劉備不會這樣給自己挖坑
齊國也曾有機會統一,為什麼最後卻是秦國滅六國?

TAG:國風雅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