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川瀨敏郎:待花如待人

川瀨敏郎:待花如待人

川瀨敏郎

1948年生於京都,自幼師從最古老的「池坊」花道。日本大學藝術學部畢業後,前往巴黎大學留學,回國後不拘泥於流派,回到花道的原點自由創作。

擅長用古老、質樸、布滿歷史痕迹的器皿當做花器,依據時節到山野里找最當令的花葉,融入花器中,簡約中有一份枯寂之美。他的花藝有 著濃厚的禪意,常被人當作對四季更迭、時間流逝的一種冥想方式。

日式花道提倡一種精神:「待花如待人」,從一個人待花的態度上能看出他如何待人待己。

「待花如待人」另一層更直接的意思則是,視花為人,以鄭重愛惜之心對之。翻開川瀨敏郎所著《四季花傳書》,你隨處皆可感受到身為「花人」的川瀨君正是如此待花。

了解花們的喜好個性,並在插花時一一關照到:松枝的皮容易乾燥,要在水裡浸泡一夜之後再插;菊花很討厭金屬氣味,用剪刀剪枝的話,就沒法長久保鮮了,得用人手去折,折的時候,還要注意去掉影響水分吸收的表皮;朝顏花身子嬌弱無比,給她澆水時,注意不能把水噴到花瓣上,如果花瓣吸收了水分,會褪色留斑如同傷口;辛夷一旦開花,一天時間就會枯萎,所以要在它仍是花蕾時就用其插花,才能慢慢欣賞辛夷花綻露笑容的樣子。

花道常說,「一花三季」,初花(初開的花),當季(盛放),餘韻。即便插同一種花,若身處不同花季,要突出的美感也應有所不同。

川瀨的插花習慣是先定器皿,再選花材。選花器時,他常不拘一格,朽木、斷竹、盤被人視為破爛的鐵板、水管、過濾網……幾乎任何物品都可被他用來插花。他能在這些不會被常人視為花器的物件里找到它們與花草魂靈相契的那個點,並展現出來。

日本花道受佛教影響,相信「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花枝在器中的不同布局和插法可寓意萬物,縱向的為瀑布,橫向的是溪水,後高的為山巒,前低的是平原;而不同狀態的花則示人以時空之感,枯萎之花表示過去,盛放的是現在,含苞者是未來。

如此,山河湖海、古往今來皆可融為室內一花。

日語用「花見」表示「賞花」,這一刻,你在花見,亦在見己。因為按川瀨的花道理論,你從許多枝中選出的那一朵花,其實是你自身的肖像。

而要走到這一步,能準確從眾花中選出「我的花」,需要經過漫長練習,首先是從插多枝開始。「就如人,如果不與很多人相會,很難了解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的確,人之一生,若未見過天地,未見過眾生,如何得見自己。

我們立志為大家推送更多更好的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莘文化 的精彩文章:

藝莘 九月展訊

TAG:藝莘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