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楊光斌:美國為何不停地折騰全世界?

楊光斌:美國為何不停地折騰全世界?

中國人常說「當家人不鬧事」。然而,世界頭號強國——一個自稱「霸權穩定者」的美國,卻不停地到處尋找敵人,導致世界狼煙四起。

冷戰結束之後,從大中東失序、到美國刻意擠壓俄羅斯、再到美國包剿中國。最近,朝核問題更是給了美國攪亂一池春水的新契機。美國不停折騰的原因何在?

不能停頓的「美國戰車」

美國政府宣布在韓國部署薩德導彈防禦系統,意味著「重返亞太」的美國對華戰略最終成型。中國人感受到的顯性威脅首先是軍事上的,從東北亞的反導系統、東亞的日美同盟,再到中國南海的炫耀武力,對中國形成了「C字形」包圍圈。在經濟上,排斥中國的先是TPP,再是最近因朝核問題宣稱與中國開展的貿易戰。加上一直未曾停止的就是通過文化輸出而進行的「顏色革命」,美國對中國可謂全方位夾擊。對另一個戰略性大國俄羅斯,美國也是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上的全武行。

在同時把中國和俄羅斯作為戰略對手而施壓之際,美國自冷戰之後就實行的「改造大中東計劃」還是一個難以收拾的爛攤子。在一般人看來,美國人的行為已經不是溫良的大象進了瓷器店,更像發瘋了的野牛闖進瓷器店。美國為何如此這般沒有休止地折騰全世界?

「軍工複合體」:美國行為的國內根源

在筆者看來,「普世價值」是一種美麗的言說,要不然美國在建國之初怎麼會整天提心弔膽地擔心其他列強的入侵?20世紀前半葉的美國人為什麼不用「普世價值」要求同是基督教文明世界的「兄弟之邦」不要相互殺戮?所以,「普世」的「原則」是旗幟,真正發揮作用的則是其國內體制所決定的資本「利維坦」。

在美國寡頭所有制體制中,最強大的力量無疑是「軍事工業複合體」。這種體制形成於二戰期間的「全民皆兵」,工業為戰爭而運轉;戰爭中成長起來的工業體制養活著很多工人,一大批「政治企業家」也靠其生存。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政治生物鏈條:軍工企業(包括眾多的研發機構)-選民-議員-政治企業家。世界大戰停止以後,這個鏈條靠什麼維持下去?那就是走戰爭的老路子——沒有敵人也要找出新的敵人,以便維持「軍事工業複合體」,結果變成了一個又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敵人越來越多。

政治固然是複雜的,世界政治的發生固然有很多看得見,或看不見的原因,但「軍工複合體」所塑造的「戰車體制」則是一條不可忽視的主線,它主宰著美國的對外大戰略,因而表現得是不停地折騰全世界,同時自身也反受其害,那就是槍支泛濫。還有哪一個國家,尤其是美國這樣的所謂「上帝之城」,國內到處都出售戰爭武器?一個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種族關係如此緊張的國家,哪裡有資格談什麼人權保障?

普世價值:資本「利維坦」的「再生產」

「戰車體制之所以還有生命力,不得不從世界政治中尋找根源。

300年世界政治史就是資本「利維坦」主宰全球的過程。

1

第一個100年即18世紀,開啟了西方國家國內政治的資本主義化。

從英國「光榮革命」開始,資產階級也逐漸走上國內政治舞台。新興階級即資產階級因獲得選舉權而開始改變其對外貿易政策,開始頻繁使用戰爭手段。不理解這一歷史,就不能理解為什麼是在1840年發生了鴉片戰爭而不是更早。

2

第二個100年(19世紀)是世界政治的資本主義化。

戰爭確立了民族國家邊界之後,戰爭則自然地延伸到國家之外,那就是為貿易利益而展開戰爭。戰爭和貿易是西方建立現代國家的兩大法則,而戰爭的背後往往是貿易。這樣,真正的世界政治開始了,那就是過去常說的帝國主義殖民主義。

3

第三個100年的頭50年,反抗資本「利維坦」,重組世界政治秩序。

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的赤裸裸的資源掠奪和經濟壓迫,刺激了被殖民國家的同仇敵愾,知識分子組建民族主義政党進行武力或其他形式的解放鬥爭,這就是20世紀中葉的社會主義建國運動和50-60年的民族民主解放運動。這場反抗運動肢解了殖民主義世界體系,世界政治也進入了被稱為「冷戰」的兩極時期。

4

以文化主義掩飾經濟主義的冷戰50年。

在冷戰時期,資本「利維坦」的本質一點也沒有改變,但其對世界政治的一種主要方法則是變「經濟主義」為「文化主義」——建構以「自由主義民主」為核心的「普世價值」,其實是普世制度,即政治上的「自由民主」,經濟上的「自由市場」和社會上的「公民社會」。這「三駕馬車」只不過是資本「利維坦」的「文化再生產」而已。美國收穫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尼克松稱之為打贏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普世價值」能解決所有問題——文化主義對知識分子的洗腦。

因反抗帝國主義而形成的新興國家,一切問題的根源其實都是因為落後,不是靠某種簡單的制度和政策所能解決的難題。但是,人們嚮往先進的心理是自然的,那麼如何走向發達和先進?被告知「好制度」「好政策」就能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曾經最有力地反抗經濟主義侵略的知識階層,卻被文化主義俘獲了,被徹底地「洗腦」了,相信只要實行了「普世價值」就能解決問題。最典型的莫過於前蘇聯的改革,戈爾巴喬夫企圖以公開化、透明化和民主化而破解阻礙改革的共產黨這個障礙集團,結果兩年之內便解體了國家。

美國對待中國何嘗不是如此?也必然如此,這是過去300年世界政治體系的結構所決定的。300年的世界政治就是資本「利維坦」主宰全球的過程,而英國—美國一直是這個體系的中心,自然要極力維護這個體系而不容「挑戰者」,不容許出現「新中心」——哪怕後來者堅決不相信什麼「修昔底德陷阱」的西式爭霸邏輯。

世界政治結構下的中美關係

所謂的自由制度主義只不過是強化以資本「利維坦」主導的制度為圭臬而使得其他國家遵守所謂「國際社會」(其實就是發達國家組成的「俱樂部」)的既定法則,也就是說不能有西方主導的IMF、北約等之外的新力量新組織,不能有亞投行,不能有上海合作組織,不能有「一帶一路」。

結果,中國的崛起被「建構」為「修昔底德陷阱」的一種歷史邏輯。因為那些形式主義的國際關係理論的流行,以至於國內很多精英也認為是中國「冒進」而引發了美國的強力「反彈」。一個大國不但要有強大的經濟再生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文化再生產」的能力。把資本利益演繹為一種基於社會科學化的政治觀念而影響乃至改造「他者」,正是美國「文化再生產」能力的表現。

如果認識到美國行為的國內體制根源以及美國主導的世界政治的性質,就應該認識到,中美之間雖然有巨大的合作空間,尤其是貿易領域內的相互依存度很高,但是中美之間在根本上還有抹不去的「結構性衝突」。中美之間的結構性衝突意味著,中美之間的結構性張力不會消弭,就像俄羅斯曾經變成了美國「普世價值」俱樂部成員而沒能消解美俄之間的結構性衝突一樣。

看來,中美之間的結構性衝突直接影響著世界政治的走向,是延續過去300年還是出現新拐點?讓歷史告訴未來吧。

文章節選自《人民論壇》2016年 第10月下期總第535期楊光斌《美國為何不停地折騰全世界》

圖片:來自互聯網

編輯:孫婧雯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智庫 的精彩文章:

這個省的GDP超過墨西哥直逼西班牙!
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深圳超過香港,位列第一

TAG:人民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