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子女談張恨水:父親一直在尋找愛情

子女談張恨水:父親一直在尋找愛情

「從我記事起,父親永遠是一襲長衫,對人彬彬有禮。父親了不起的地方,不僅是文學上的造詣,還有他的人格修養。」

張恨水的兒子張伍和女兒張正見到《環球人物》記者後,談起了他們對父親的印象。兒女們都說,直到他們老了,才真正讀懂父親。

張恨水,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最走紅的作家之一,以《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緣》等小說風靡全國,傾倒無數男女。據說,魯迅的母親就是張恨水的「小說迷」,每逢有張恨水的新書出版,魯迅一定要買回去給母親看。張恨水一生創作了120多部小說和大量的散文、詩詞、遊記,共近3000萬字,有「中國大仲馬」、「民國第一寫手」之稱。這樣一個才子,生活中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是否也如他的小說作品般充滿傳奇?近日,記者分別走訪了張恨水的兒子和女兒,試圖能走進這個上世紀「社會言情小說家」的真實人生當中。

「恨水不成冰」

張恨水有過3段婚姻,一共生有13個子女。第五個兒子張伍,是張恨水和第三位妻子周南所生。受熱愛京劇的父母影響,張伍在中國戲曲學校(中國戲曲學院前身)學習老生,畢業後做了京劇編劇。在北京西直門外的中國京劇院宿舍里,記者見到了張伍。他向記者講述了他所了解的父親。

張恨水祖籍安徽潛山。1895年出生於江西廣信府(今江西上饒),取名張心遠。張伍說,儒雅文弱的父親,其實是數代習武的將門之後。「我的曾祖父自幼習武,是家鄉有名的大力士,15歲時太平天國興起,他被編入湘軍曾國藩部,從征十幾年,出生入死。但曾祖父因身有傲骨,不諳做官之道,終老一生仍是宦囊羞澀。」

張恨水童年就讀於舊式書館,沉溺於《西遊記》、《列國志》一類古典小說中,尤其喜愛《紅樓夢》。1914年,他在漢口給報紙投稿時,開始採用「恨水」這個筆名。張伍說:「父親很喜歡南唐後主李煜的詞《烏夜啼》,『恨水』的筆名便取自詞中『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恨水』兩字,含有要珍惜時光自勉之意。」

和同父異母的哥哥比起來,張正更為健談。張正是張恨水第二位妻子胡秋霞所生。2003年退休前,曾在北京團結湖中學任教。張正住在北京青年路附近,兒孫滿堂的她,喜歡養花、養鳥、養狗,過著恬靜的退休生活。

談起父親的筆名,張正記憶更深刻。「童年時,我耳邊總能聽到這樣的傳聞:『張恨水呀,知道,專寫言情小說的。』『你爸是鴛鴦蝴蝶派!』還有人拉著我的手說:『噢,你是張恨水的小女兒呀,你爸為什麼叫『恨水』呀?『恨水不成冰』的羅曼史你知道嗎?』」……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有傳言稱:張恨水苦戀冰心未果,轉而取名恨水,意為「恨水之不成冰也」。還有小報傳出張恨水的小說《金粉世家》中,女主人公冷清秋暗指冰心。「父親的筆名成了他最早的八卦新聞。我後來才知道,對於這種傳言,有人問過冰心。冰心手一揮,『哪有這麼回事,我根本就不認識張恨水。』冰心還在丈夫吳文藻先生文集的《代序》里,專門談到了這件事。」張正告訴記者。

父親就是張恨水派!

儘管以小說聞名,但據張伍回憶,父親在自己所有履歷中的職業一欄,向來都只填 「編輯」二字。「父親是一個報人,從編輯到總編,從經理到社長他都做過。」

1919年,24歲的張恨水到蕪湖《皖江報》任總編輯,並發表了長篇小說《南國相思譜》,初步展露才華。「五四運動」後,他辭掉工作來到北京。1924年,加入新創辦的《世界晚報》,他第一部有影響的長篇小說《春明外史》從1924年4月12日開始,在《世界晚報》副刊《夜光》上連載,直至1929年1月24日全部載完。

《春明外史》以報館記者楊杏園與妓女梨雲、女詩人李冬青的愛情故事為線索,背景宏闊,三教九流無所不包,堪稱一幅20世紀20年代的北京風俗畫。《春明外史》自見報第一天就引起了轟動,有些讀者為了先睹為快,甚至每天下午到報館門口排隊等報。

《春明外史》連載5年,讀者就這樣風雨無阻地排隊買了5年。當小說中女主人公的命運危在旦夕之時,讀者紛紛來信為其請命。自此以後,張恨水聲名大噪。

1928年,是張恨水寫作最忙的時期。這一年,他的《春明外史》、《春明新史》、《金粉世家》、《青春之花》、《天上人間》、《劍膽琴心》6部長篇小說同時在不同的報刊上連載。當時社會上流傳著這樣的說法:每晚9點,報館的編輯便排隊等在張家門口,張恨水低頭奮筆疾書,一氣呵成。甚至一日,他打麻將上了癮,報館來人催稿,他左手打麻將,右手寫,照樣按時交稿。

記者向張伍求證,他哈哈大笑:「哪有的事,太傳奇了!父親把6部小說的人名及關係列表貼在牆上,每次集中寫一部小說的一個章節,這一個章節報館要連載許多天,並不是一天寫出來的。」

由於張恨水的小說多以描寫痴愛纏綿為內容,消遣意味濃重,被人非議是「風花雪月,鴛鴦蝴蝶」,他卻從不辯駁。張伍還記得父親寫過一首七絕:「蝴蝶鴛鴦派或然,孤軍奮戰廿余年。賣文賣得頭將白,未用人間造孽錢!」

「外界把我父親歸類於『鴛鴦蝴蝶派』作家,我們家屬是不認同的。」女兒張正再三向記者強調:「要非說父親屬於什麼派,就是張恨水派!」

婚姻和家庭很複雜

「我從不迴避談家事,」張正對記者說,「名人無隱私,我出生在一個複雜的大家庭,父親娶了三個妻子,外界談起我們家經常歪曲事實,我覺得我有責任通過《環球人物》雜誌來澄清。」

「父親是反對一夫多妻制的,但他自己卻是一夫多妻,這也許就是父親愛情的悲劇吧。」作為女兒,張正無法評論父親的做法,但她理解父親的愛情觀:「父親倡導婚姻自由,對於子女們的戀愛婚姻,他從不干涉。父親的一生,不乏追求者,也不乏讓他心動的人。即使在老年,已有三任妻子的他,還為一個女人動過心,不過很快因為種種原因放棄了。父親總是在尋找自己所追求的愛情。」

在張正心中,父親和第一位妻子的結合,是一場封建社會的悲劇。1913年,18歲的張恨水和徐文淑結婚,不過,這場婚禮是通過「調包計」完成的。張恨水看中了徐文淑的妹妹,但娶回來的卻是長相不太好的姐姐。張恨水很不滿意。「這註定是悲劇的開始,我雖沒見過大娘,但聽大人們講,她是一個賢惠、善良的農家女子。」徐文淑曾為張恨水生過兩個孩子,但都不幸夭折。之後,她一直陪伴張恨水的母親生活在安徽。

1924年,供職於北平《世界晚報》的張恨水迎娶了自己的第二位妻子胡秋霞。「父親當時是在婦女救濟院認識母親的,胡秋霞這個名字是父親取的。」婚後,胡秋霞包下了家裡所有的家務,讓丈夫專心寫作。直到1929年,張恨水結識了正在北平春明女中讀書的周淑雲,他和胡秋霞的感情開始出現裂痕。

張恨水與周淑雲一見鍾情,1932年確定了夫妻關係。張恨水為周淑雲易名周南。結婚後,張恨水和周南另外購置了一所房屋。「我想父親是愛周娘的,」張正說。婚後,父親教周南讀唐詩、學繪畫、練書法,不時還來段京腔對唱。

1949年,張正一歲時,55歲的張恨水便患上了腦溢血,一度喪失了記憶力與語言能力。「說句實在話,兒時父親在我心中,就是一個流著哈喇子的老頭。」

1949後,張恨水賣掉了以前的大房子,買了磚塔衚衕一所小四合院。他和周南及一部分孩子們住在那裡,張正和母親則住在人民大學的宿舍樓里。「母親後來有了酗酒的習慣。」少年時的張正,經常半夜醒來,發現醉酒的母親在陽台上發愣。「我沒有保存一張父母的合影,母親全撕了……」

1948年,已近60歲的張恨水由於中風,行動不大方便,儘管如此,他還是每月艱難地爬上人大宿舍樓四樓,去看望張正母女。在張正的記憶中,「父親微微駝背,有點胖,站立時褲腳長長,總愛坐在沙發上,泡一杯濃濃的苦茶。那是我絕對不敢喝的,苦死了,但現在,我卻偏偏跟父親一樣愛上了喝濃茶。」

「懂事以後,我知道自己的家庭比別人複雜,不願談起。每當看到母親痛苦的表情,也難免會怨恨父親。但是,當我走過為人妻、為人母、為人師的生活歷程之後,才真正理解了父親的感情。很多人說父親的小說是『半新半舊』,思想上也是『半新半舊』,那麼他的婚姻也算是『半新半舊』式的吧。作為子女,我們不願用世俗的尺子去衡量他更愛哪一個女人,我們只能說,父親的人性是豐滿的、仁慈的,充滿溫情善良。」

文章來源:《環球人物》雜誌,文/李榮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民國文藝 的精彩文章:

章詒和:我和我的先生
蔣勛:晚唐詩是寫給盛唐的華麗輓歌
真正的淑女,從不炫耀她去過什麼地方
這些千古名句,知其一未必知其二
歐亨利:最後一片葉子

TAG:民國文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