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犢牛腹瀉的影響因素及其防控

犢牛腹瀉的影響因素及其防控

魏加波 (吉林省九台市沐石河鎮畜牧站 130508)

1 影響因素

獸醫工作者在工作時需要考慮到犢牛疾病的風險因素,這類風險可導致犢牛腹瀉和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其影響因素如下。

被動轉運失敗。給犢牛灌服初乳後,免疫球蛋白是否被機體吸收,犢牛是否產生了較強的抵抗力,這是我們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原則上來說,初乳的被動轉運應該百分之百成功,因為被動轉運失敗的牛個體發病的幾率會大大增加,特別是大腸桿菌,如果被動轉運成功,7天之內的腹瀉不考慮犢牛大腸桿菌感染。如果被動轉運失敗,犢牛有可能感染更多的病。而且不僅是個體問題,發病牛在發病過程中會排菌、排毒,污染環境,傳染給其他的牛。這就是給牛灌服的初衷初乳。

犢牛島或犢牛圈的管理。犢牛的管理主要體現在對其糞便、水、尿的管理。從衛生的角度上,臨床工作者可以切斷經口傳播、糞口傳播和環境感染的途徑。環境良好,感染的細菌病毒減少,那麼感染壓力就會降低。常年供應吉林西門塔爾牛:繁殖母牛,架子牛,小牛犢等優良品種。更多基地現場視頻請加我W信一三六二四三七九零六二電h同步,如果您想養牛,想了解行情,諮詢牛價,可隨時與我聯繫。

合理的飼養密度。國內飼養模式有2種。第一種犢牛島,每隻犢牛單獨飼養。第二種是犢牛欄,5~6頭或10~12頭養在一起。我們要求15%的犢牛島可以有7~15天的空圈消毒時間,也就是說養85頭犢牛,還要有15個空著的,這15個空著的是消毒完畢的,而且還要維持至少7天,這7天之內,如果還有產犢的,還有沒轉出去的犢牛,則需要更多的犢牛島。同樣犢牛圈也一樣,我們有沒有能夠有空圈的幾率,7天左右的空圈比例也應該達到15%。

交叉感染的問題。交叉感染在產房中是最多的,因為犢牛島和犢牛欄基本能切斷大部分犢牛之間的交叉感染,但是產房的感染是獸醫工作者需要面對的另一個問題。產房要保證乾淨、乾燥、舒適,及時把犢牛轉出,轉欄時間過晚,成年牛和犢牛,產房環境和犢牛也會發生交叉感染,交叉感染的重點在產房。

空氣質量。空氣質量和呼吸道疾病的關聯更大,所以要考慮通風情況和肺炎等疾病的相關性。特別是在北方的牧場,冬天還要考慮保溫。把窗戶全部關起來,溫度升高,空氣的質量就下降,這個時候,呼吸道疾病就可能會高發。如何解決些問題,這是管理或牛場設計,或者整個關係控制的要點。

其他應激的因素。應激因素包括飼料應激、飲水應激、治療應激、疫苗應激等。

2 重視犢牛健康

犢牛的飼養和健康,是我們特別需要注意的。一方面是投資回報率的問題,因為現在牛的價格越來越高,如果犢牛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特別高,養殖戶的經濟損失是非常大的。第二很多病是從犢牛開始的,獸醫通過視診和觸診卻無法確定病型,可能只是亞臨床的某個過程,但是在產奶以後,會波及整個牛群。例如副結核病,0~4個月齡的牛經糞口傳播,潛伏期最長可達到18個月,整個牛群的感染率可達到40%,臨床發病率一般不會超過4%,而且只在成母牛也就是第一次產犢後才發生腹瀉。

保證牛群健康要從犢牛抓起,包括病毒性腹瀉、新孢子蟲、副結核等,重視犢牛健康是非常重要的。牛場獸醫的關注點第一個是圍產期,第二個就是犢牛,因為犢牛投資較大。獸醫的關注點應該提前,工作重點也應要提前。就是說我們的工作要把90%的精力放在預防上,犢牛一旦發病,治癒率很難保證。獸醫工作人員應在做好預防工作的基礎上將發病率降低到合理範圍以內,才有精力治療個體牛。每種病都可整理出工作流程,然後把主要的精力放在預防上,在醫工作中也應重視犢牛的治療問題,獸醫工作人員可以探索一些新的有效的治療方案。

3 後備牛的飼養

針對後備牛的飼養階段,根據傳統的分法並細化。由於後備牛的飼養階段和一些疾病的發病率以及犢牛的免疫力,都有直接的關係。最初的2星期,我們可以稱為育嬰階段,這是犢牛最脆弱的階段,尤其是對感染性因素。犢牛初生15天之內發生的腹瀉,往往佔了牛場腹瀉的80%。最棘手的就是15天之內的腹瀉。據報道,14258頭犢牛的月平均發病率14.10%,累計死亡1146頭,死亡率為8.03%。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是引起犢牛死亡的主要原因。消化道疾病所佔的呈下降趨勢,而呼吸道疾病所佔的比重呈上升趨勢。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是影響犢牛健康的兩大類疾病,不同疾病所佔的比重穩定,消化道疾病佔50%以上,呼吸道疾病佔30%左右。

4 防控

從以上風險因素來說,我們可以總結出確保犢牛健康和生長性能一系列工作的關鍵點。第一是新生牛和產房的管理,產房有交叉感染的可能,新產牛直接關係到初乳,所以成年牛也應得到關注。第二是初乳,包括初乳質量,初乳飼餵,初乳的被動轉運評價等各個方面。第三是營養,提供合理的營養,合理飼餵犢牛。第四是犢牛舍管理,通過控制環境、衛生、飼料、飲水等降低感染壓力。第五是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新生犢牛的處理。新生犢牛娩出後,接產人員立即清理其口腔內的粘液,距離臍孔5厘米處,用消毒的手術剪或消毒的手指斷臍,然後用10%碘酊消毒臍帶斷端。最好是在犢牛出生後立即將其移開,或是等到母牛將犢牛舔干之後,在犢牛上方懸掛一盞加熱燈,稱量犢牛體重,裝置耳號。產房要求設計合理,物品隨手可用。

初乳飼餵。現在,各個牧場都在重視初乳飼餵這個問題。大家也逐漸認識到初乳灌服的重要性。飼餵時應遵循「1-2-4」原則,即犢牛在初生1個小時之內飼餵初乳,新產牛2個小時之內擠出初乳,4升的飼餵量。因為在犢牛初生1個小時之內飼餵初乳,犢牛的腸道免疫球蛋白的吸收通過性是最好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腸道會逐漸關閉,吸收率成線型下降,所以1個小時之內給犢牛飼餵完初乳,能夠最大限度的保證初乳被動轉運成功。新產牛一定要及早擠出初乳,才能保證初乳的質量,隨著時間的推移,初乳的質量會下降,產後12個小時如果再擠,裡面的免疫球蛋白幾乎跟常乳沒太大區別。如果優質的初乳,實際上2升就夠了,可是很多牧場不敢保證初乳的質量,所以飼餵4升以確保被動轉運成功。

初乳的管理。初乳指奶牛分娩後6小時內所分泌的牛奶(或定義為分娩後6小時內第一次擠出的牛奶),初乳微黃、粘稠、乳糖低,維生素含量高,免疫球蛋白含量高,冷凍可以保存1年。

初乳的質量檢測。優質的初乳粘稠度高,呈微黃色。血乳、乳房炎乳、稀薄的乳及有異味的初乳,一律不可使用。初乳比重檢測,用於間接評價初乳中免疫球蛋白(IgG)含量。測定溫度21~27℃,IgG含量52~140毫克/毫升質量最好,30~51毫克/毫升質量合格,30毫克/毫升以下不合格。

初乳保存。初乳檢測合格後,製冷(8℃)後裝瓶。封蓋,標明收集時間、日期及免疫球蛋白含量,-20℃冷凍保存。

使用初乳折光儀檢測。檢測結果不小於22%時,IgG含量大於50毫克/毫升,檢測結果為20.0%~21.9%時,IgG含量為24.9~49.9毫克/毫升,檢測結果不大於19.9%時,IgG含量小於25毫克/毫升。使用初乳折光儀檢測的優點是溫度干擾小。

除了初乳質量和免疫球蛋白的評測,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細菌污染。初乳細菌數超過10萬/毫升,與被動免疫失敗的關係很大。初乳中可能含有副結核分枝桿菌、都柏林沙門氏菌、小球隱孢子蟲等病原。如果有條件檢測,總細菌數應小於10萬/毫升。其中大腸桿菌小於1萬/毫升,其他G-菌小於5萬/毫升,無乳鏈球菌為0,其他鏈球菌小於5萬/毫升,凝固酶陽性葡萄球菌 為0,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小於5萬/毫升,其他葡萄球菌為0。

初乳細菌污染來源分析。大腸桿菌高是初乳擠奶過程問題,其他G-菌,環境性葡萄球菌、鏈球菌高可能是擠奶設備問題、奶桶問題、奶瓶奶嘴問題,收集後變高是冷凍問題(大腸桿菌30分鐘增殖一倍),環境性致病菌增加初乳細菌污染。

初乳的被動轉運評價。犢牛初乳被動轉運與發病率和死亡率高度相關。如果被動轉運成功,幾乎可以保證7天之內的腹瀉和大腸桿菌沒有關係。適合於牛場的評價方法就是血清總蛋白的監測,在初乳飼餵後2~7天之內都可以,以2~3天為好,結果會較準確,血清總蛋白大於5.5克/天·升,表明初乳被動轉運成功。被動轉運評價在大於1 000頭的牛場每個月做2次,小於1 000頭的牛場每個月份做1次。選12頭初乳飼餵後2~7天的犢牛,檢測總蛋白,然後看比例,20%的犢牛初乳轉運失敗即為問題牛場(2頭以上不合格)。

初乳被動轉運失敗的原因。飼養者沒及時發現母牛產犢(特別是晚上),所以不能及時擠出初乳,飼餵初乳,不能及時避免交叉感染。犢牛在產房的時間超過90分鐘,飼餵初乳的最佳時間被錯過,增加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初乳飼餵超過4小時,新產牛6小時後才擠初乳,質量不合格。初乳飼餵量不夠4升(娟姍3升),初乳擠完後飼餵或冷藏前超過2小時,冷藏超7天,冷凍超1年或反覆凍融,初乳細菌數超10萬,混合初乳(內耗)。成年牛不健康,圍產牛有問題。

犢牛島的管理。首先應保證畜舍乾淨、乾燥、舒適。其次就是保證飼料和飲水充足、乾淨。器具的刷洗,奶桶和料桶每天需要刷1~2次。實際上工作人員的工作重點是早晨用洗潔精刷,下午直接用清水的沖洗,把這個工作做好,治療的工作就會大大減少。

掃一掃上圖二維碼,關注本平台,了解更多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腹瀉 的精彩文章:

老是腹瀉腹痛,卻找不出原因?小心發炎性腸道疾病IBD作祟!
秋季腹瀉疫苗什麼時候打 輪狀病毒疫苗需要每年接種嗎
腸癌晚期病人腹瀉應該怎麼辦?吃人蔘皂苷能緩解嗎?
腸癌晚期病人腹瀉應該怎麼辦?
娃腹瀉、發燒好的慢?弄清2種不同感染是關鍵!

TAG:腹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