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案例故事:花季少女的拔毛癖

案例故事:花季少女的拔毛癖

1

自然脫髮變成禿頂的人不在少數,他們的心酸是毛髮旺盛的人不能理解的。然而,故意拔頭髮,最後讓腦袋成為「禿髮之地」的人還真是少見,尤其是愛美的年輕女孩子。

1

小芬,高中二年級,第一眼看上去聰明漂亮有禮貌,但是稀稀疏疏、略顯凌亂而又參差不齊的短髮告訴我,她正在經歷著什麼……

回憶讓小芬滿臉淚水:第一次開始拔頭髮在兩年前父母一次激烈地爭吵後,無助而又無處可逃的小芬別無選擇,只能呆立在客廳看最愛的人口無擇言、互相傷害,聽著父親壓抑許久地控訴,數落母親的貪玩、深夜不歸和不檢點,她記憶中曾經最愛的母親形象,在自己面前土崩瓦解,離她而去。

從此,小芬變得沉默少語,在心情壓抑、苦悶時,—根根拔掉自己的頭髮。久而久之,這種古怪的行為,被細心的嬸嬸發現並強烈要求帶她到心理諮詢中心就診,就診時發現,小芬額頂部已出現了禿髮區,而且在顳部也出現了頭髮稀疏現象,診斷是一種典型的心理因素導致的身心性皮膚病——少女拔毛癖。

2

小芬,你在表達什麼呢?你覺得,通過這些行為,你得到了關注嗎?得到了釋放嗎?

孩子的背後,最需要的是父母的支持,父母是她最重要的資源。但長時間的矛盾與分歧讓這對夫妻備受煎熬、冷嘲熱諷,對婚姻麻木失望、深感無力。

是什麼時候,家庭里的愛開始凝滯,開始僵化,開始被他人影響而漸漸地染上了這種必需承受的沉重呢?或者,這原本,就是一種暗涌的存在?家庭的某部分,存在有著某種傷痛,於是,在這種傷痛的導引下,或者,在外界的某些刺激下,不知不覺地,父母焦慮不安、憂愁或者內疚,從而,在這種發展的條件下,孩子也開始以癥狀的方式顯性化了這種隱痛?

英國著名兒童精神分析師溫尼科特說過一句話:「世界上沒有嬰兒這回事,當你發現了一個嬰兒時,你也就發現了一個母親」。孩子的背後,有他的母親,母親的背後,還有她有母親,過往的幽靈、家庭的紛爭等各種因素在孩子的養育生活中鋪墊開,由此,癥狀的列車搭著全家人,看似失控,實則有序,共同走向一個方向。當孩子無法以言語表達,只好以癥狀的方式來訴說著什麼,由此,調節家庭中的不適。

對於善良的母親或父親,我們需要知道,在每個人的成長生涯中,或許有一些已錯過的、不可控的東西,正是因為不了解、不可控,從而,我們需要去原諒和接納。只有更好地接受了過往,才能更好地待在今天,好好地陪伴孩子。或許,生活本身會有很多的無奈,然而,這無奈中,肯定還是有一些自己能做的東西。

作為母親,想一想,每天生活中,瑣碎的細節中,一個眼神、一句話、一個擁抱,是否可以如一的伴著孩子,讓她感覺到自已的存在?而父親呢?是否在場,穩穩地,成為母親的一個支持者,成為孩子的一個領路人呢?

有時候,如果這種家庭的動力循環往複、只在家庭內部流淌,難以掙脫,或許,藉助外力支撐,搭建一個不同的家庭動力結構,也是一個值得一試的選擇。

3

小百科

拔毛癖是指不能剋制地拔除自己毛髮的行為,導致毛髮明顯脫失。拔毛癖常發生於長子女或獨生子女,兒童患病率是成人的七倍;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2.5倍。少女拔毛癖可能是焦慮的癥狀之一,焦慮是因為突然或被迫與依戀的對象分離,也有人認為家庭諸因素可能是發病和癥狀持續的原因。還有人認為是少女性萌動時受到外界的壓抑,導致心理變態,從而引發的一種以撥頭髮獲取朦朧性快感的癖症。

另一些學者提出拔毛癖可能是強迫症的亞型,患者在拔毛前覺得很緊張,拔毛後緊張感消失。同一患者的拔毛部位較固定,但不同患者的拔毛部位各異,最常見的部位為額顳部,其次為枕部。在拔毛部位可見禿髮區及蟲狀殘留毛髮,嚴重影響容貌外觀,拔毛行為常發生在卧床休息、閱讀或看電視時。

對於少女拔毛癖不應忽視,這不僅僅關係到毀容的問題,如不及時治療,對於少女的身心發育十分不利。拔毛癖的治療以心理療法為主。如果拔毛行為是因父母與孩子的關係緊張,孩子與自己目中所依戀的對象分離或嫉妒年幼同胞的出生所致,採用單純的「再度保證」的心理治療和諮詢便足以緩解癥狀。

對於嚴重的患者,可首先讓患者認識到其想法和行為屬於病態,並囑其自我監護癥狀的頻度和誘因,然後學習一些與拔毛衝動相違抗的暗示和公開的行為治療。自我交談與不合理的想法爭辯,聯想頭部毛髮正常生長時自己的形象,這些屬於暗示行為治療方式;軀幹性干擾為公開的行為治療方式,如嬌正體型、握拳、放鬆肌肉、深呼吸練習等。

夢工廠心理諮詢中心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花想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滯銷書作家 的精彩文章:

TAG:滯銷書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