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機器人稅」必然會征?爭論不休其實在於時機未到

「機器人稅」必然會征?爭論不休其實在於時機未到

隨著機器人普及程度的拓展,在貧富差距持續擴大,失業問題不斷突出的情況下,徵稅將是不可避免的。之所以現在還存在爭論,是因為現在還未到徵稅的時機,並且形式與稅率問題也有待商榷。

日前,據媒體消息稱,韓國有意修改稅法,收緊對投資機器人的企業的稅收減免優惠政策,這被視為是變相徵收「機器人稅」。因而,該不該開徵「機器人稅」這一爭議話題再次引發巨大關注。

機器人對人類就業的影響正不斷升級

為何會出現「機器人稅」這一新的非正式稅種名稱呢?究其原因,在於如今自動化設備應用越發普及,機器人已經對人類的就業造成了實質性的威脅。

今年3月,比爾·蓋茨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一個在工廠中做著價值5萬美元工作的工人,政府會收稅;如果一個機器人做著類似的工作,那麼也應該收取類似水平的稅。」

根據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與波士頓大學的聯合研究報告顯示,自動化的發展對就業和薪資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在美國,近38%的目前工作將在未來15年內被機器人和人工智慧所取代,而這還是保守估計。在科技大爆炸的時代,任何可能都不能忽視。

就從目前來說,機器人與人工智慧的發展正對越來越多行業的就業造成衝擊,除了工人、司機之外,就連華爾街金融白領和律師等高端職位也無法避免。機器人對於人類就業的影響正不斷升級,未來或造成嚴峻的失業狀況,而這也是許多人呼籲徵收「機器人稅」的關鍵。

對機器人徵稅作用何在?

對機器人徵稅的呼聲不小,如果從認可的角度來看,徵稅到底能起到什麼作用呢?

首先,徵收「機器人稅」可以作為對於失業人士的安全保障。由於機器人正對人類的就業造成衝擊,未來一段時間內的失業問題不容忽視,而失業人員的增多勢必對國家公共福利財政造成更大的壓力,因此這一部分稅收可以作為保障失業人員基本生活的補充。

其次,「機器人稅」能夠用於為失業人群提供進一步的培訓。人們之所以失業,就在於被機器人或人工智慧所替代,這意味著其知識、技能儲備需要獲得升級。因此,為了在這個科技蓬勃發展的時代擁有立足之地,培訓、學習是必不可少的,而「機器人稅」可以為失業人群提供獲得成長的資金保障。

最後,「機器人稅」是對社會公平的平衡,是對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的遏制。隨著自動化、智能化的不斷發展,財富也趨於更加集中,收入不平等問題已經成為各國面臨的重要難題。因此,「機器人稅」的徵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種趨勢,拉近貧富差距。

爭議的焦點其實不應該在征與不征

就像機器人的發展是歷史趨勢,無需質疑一般,「機器人稅」的出現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所以,其實「機器人稅」的爭議焦點不應該在於徵收或不徵收,而在於徵收的時機和稅率。

過早的徵稅和過高的稅率會影響相關產業的健康發展,也不符合當今智能化的全球浪潮。此外,每個國家的戰略規劃、機器人行業發展,以及具體的需求都是不一樣的。所以綜合來看,這就是目前反對徵收「機器人稅」的群體仍然占多數的原因。

就國內而言,我國也正處在智能化發展的初期階段,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技術還遠未成熟,市場潛力還有待挖掘,因此現在就徵收「機器人稅」的話,顯然並不合適。

未來,隨著人工智慧與機器人進一步普及,人類真正進入了更高層面的智能社會、機器人社會,那麼對於「機器人稅」的徵收就合情合理,且十分必要了。實際上韓國政府的決定,已經預示著這一天會逐漸到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工控中國 的精彩文章:

我國物聯網存基礎性短板 MEMS感測器任重道遠
ICO清退風波之下,區塊鏈該如何自處?
工業機器人市場方興未艾,減速器銷售額將破百億
不只適用於工廠 物聯網百搭各類企業成省錢利器

TAG:工控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