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禮失求諸野:去哪裡尋找丟失了的詩書畫傳統?

禮失求諸野:去哪裡尋找丟失了的詩書畫傳統?

禮失求諸野。

去哪裡尋找丟失了的詩書畫傳統?

9月9日-19日

「禮失求諸野:劉國玉、郭莽園國畫聯展」

在羊城晚報藝術研究院舉行。

為此,《藝術周刊》推出特刊《禮失求諸野》。

現轉發全文,以饗讀者。

A02版

非道非史,亦道亦史

《不畏》 郭莽園 68cm×68cm 2017年

夫天地初肇,人文啟始,迄至於今,而天下有其史,國家有其史,一人亦有其史;書有其史,畫有其史,道亦有其史。或曰:道不變不居、不形不味,其可得而見乎?可得而聞乎?可得而臭乎?可得而搏乎?高山樵曰:道雖不變不居、不形不味,而照臨萬物,故草木繁動之時,蜇蟲昭蘇之際,天氣降沉之秋,地氣騰翥之季,形媚乎其上,道映乎其下,其形雖有異,而其史不同,其史雖不同,而其道一也。故知萬物之史,亦道之史也。故曰:其形之史,亦道之史也。

水之性清,而土者抇之;人之性壽,而物者抇之;道之性恆,而天地萬物時抇之。抇之則蔽之,蔽之則害之。

畫既有其史,文人畫不得不有其史。文人畫也,覆之以道,據之以德,依之以仁,而形之徵之。道雖不動不居、不形不味,然文人畫之徵之形也,終不舍其道,卒見畫之大猷。其為神也必以真,其媚道也必以清,明明於斯,穆穆在茲。或曰:何以知其然也?曰:文人畫者,惟道是崇,是其所是,在其所在,道因而顯,畫隨以征。其為道者,今之所謂藝術本體是也。今人能知之者可謂鮮矣。今道史不分,指嫫母而為美姝,度玄朔而樹橘柚,寧不謬哉?又譬若無南威之容而論淑媛,舍龍泉之利而號斷割,何所而得之乎?

今古殊時,胡越異域。所暗者何人?所囿者何物?南宗北宗?九丘八索?陰陽六法?院派野路?楊子歧路,為其可以南可以北;墨子素絲,為其可以黃可以黑。然畫之一道也,如天之覆地之蓋,如日之照光之被,故不南不北而不黃不黑,翼翼濟濟,峨峨如也,惑者自暗,而了者自明。

或曰:子之所言,道也,非史也。山樵曰:此為道,亦為史也。古之有其常,則有其常征;今之無其常,則無常亦為其征也。陳寅恪曰:假史料中有真歷史,此之謂也。

所謂畫史,非天下之史也,非國家之史也,非一人之史也,亦非山川草木鳥獸蟲魚之史也,所謂畫史者,乃畫道之史也。今人所論之畫史,為天下之史也,國家之史也,一人之史也,至為一草一木一蟲一獸之史也,獨不見畫道之史也。人問其故,則曰:翰墨有傷勛績,書畫難為君子,近不能建金石之功,遠不能遺永世之業,強而論之,是為旁門。故畫者,可為天下,為國家,為一人,至為一草一木一蟲一獸,而獨不見為其道也,不亦悲乎!

山樵見劉國玉、郭莽園二子之畫,俙然曰:此可以南北宗而論斷之也。客嗤之曰:見右軍之蘭亭,而知晉人之尚韻;睹真卿之祭侄,而斷唐人之尚法;觀東坡之寒食,而嘆宋人之重意,此南宗歟?北宗歟?今劍父獨步於嶺表,關良擅名於滬上,賓虹振藻於新安,少其發跡於黃山,百年數子,意氣雄肆,一時之英,垂為法則,此南宗歟?北宗歟?山樵曰:公之所論,乃畫道之史也;南宗北宗之論,亦畫道之史也;劉郭二子所畫,實為其道也。

客囅然而退,曰:所謂道者,其疇能亘之哉?

【張演欽】

《赤城千仞》 劉國玉 68cm×68cm 2017年

A03版

去哪裡尋找丟失了的詩書畫傳統?他說「畫乃心印」 他說「文以載道」

《築乎》 郭莽園 68cm×68cm 2017年

《直上天都去》 劉國玉 68cm×68cm 2017年

郭莽園:「畫乃心印」。如書者,如也。

劉國玉:在尋找文化傳統的路上,在「路迷糧亦絕(謝靈運句)」的窘境下,藝術必須扮演「文以載道」的角色。

《藝術周刊》:何謂「禮失求諸野」,您是如何理解的?

郭莽園:意思就是丟失了傳統的禮節、道德、文化等而不得不去民間尋找。日常應用應該理解為,丟失的一些東西,可以到別處去尋找答案。

劉國玉:從文化角度言,「禮失求諸野」就是找回丟失的中國優良文化傳統。

《藝術周刊》:您受邀參與此次羊城晚報藝術研究院舉辦「禮失求諸野」國畫聯展希望有什麼效果?

郭莽園:能與翁山劉國玉丈同年同好同展,人生快事,夫復何求?!

劉國玉:得此良機以拙作見證於賢達諸公,實為藝之幸事。鄙人之失多矣,亟須求諸郭公與名流高士,得以正謬,補己之失,不亦幸哉福乎?羊城晚報藝術研究院出我於高岸深谷,德莫大焉。

《藝術周刊》:在此次國畫聯展中,你最滿意的一幅作品是?為什麼?

郭莽園:展覽時間緊,匆忙。 蘆葦一件,差強人意。

劉國玉:所作粗率,竟無一幅稱意之作。只《山語》與《你我原來是白身》之屬或有點意思而已。

《藝術周刊》:對於傳統,您的態度如何?您認為傳統在藝術上應佔據一個什麼分量?

郭莽園:繼承、借鑒、吸收、出新。在藝術上傳統是座金礦。

劉國玉:堅守傳統,孔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造次必如是,顛沛必如是。」認定傳統是藝術的血脈。

《藝術周刊》:通過藝術我們可以讓哪些遺失的道統找回來,藝術在尋找文化傳統可以扮演什麼角色?

郭莽園: 載道、化人。

劉國玉:通過藝術找回失去的精氣神,找回詩書畫融通一體的中國藝術特色。在尋找文化傳統的路上,在「路迷糧亦絕(謝靈運句)」的窘境下,藝術必須扮演「文以載道」的角色。

《首時》 郭莽園 68cm×68cm 2017年

《客家山居》 劉國玉 68cm x 68cm 2017年

《藝術周刊》:時代在變,您覺得過去的「禮」是否應該有所變化?為什麼?

郭莽園:禮的本質就是社會關係,禮也是與時俱進的。

劉國玉:《中庸·盡心篇下》:「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見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我們的先人是依據天道人心來制定「禮」的,禮近乎道,禮之義包涵著道,禮之儀則是相適應的行為規範,是外在形式,我們的先人幾千年前就懂得天、地、人之間的關係必須協統和諧,人類與萬物才能生存發展,所以就有了敬天、敬地、敬人(尊重)的禮。作為行事做人的楷則,道無處不在,禮也無處不在,禮跟道一樣,是須臾不可離的,所以人要慎獨,無論皇帝或平民,違背了禮義準則便是「失道」、「非禮」。時代變化發展,人在社會現實中生活方式和觀念包括反映社會形態的文化藝術都會發生變化,這些全都包括在禮的範圍之中,禮之儀可以變,禮之義是不會變的。藝術形式可以變,文以載道的價值觀和真、善、美的禮義是不能變的,中國文化標誌性的特色,詩書畫的優秀傳統是不應丟失的,丟失了就要找回來,禮失求諸野。

《藝術周刊》:藝術家可以在民間中尋找到哪些傳統方面的養分?

郭莽園:從民間非遺文化中吸取養分,如:木雕、嵌瓷、剪紙、英歌舞……

劉國玉:可以從民間建築、服飾、門神、對聯、手工藝、民謠、戲曲及各種民間文化形式去尋找傳統文化的養分。

《藝術周刊》:您認為何謂一幅優秀的中國畫?衡量標準是什麼?

郭莽園:以謝赫「六法」為衡量標準,達標就是一幅優秀的中國畫。

劉國玉:謝赫的「六法」就是評判標準。

《藝術周刊》:對您來說,氣格與畫格的關係是怎樣的?

郭莽園:「畫乃心印」。如書者,如也。

劉國玉:氣格是精神高度,畫格雅俗之分,相輔相成。

《藝術周刊》:什麼是藝術格局,一個藝術家的格局應該包含什麼?

郭莽園:藝術家的眼界和心胸。

劉國玉:格局是藝品高低之判。每個畫家的格局因性情品格、人生觀、價值觀、學識修養、心胸、眼界的不同而不同。

《藝術周刊》:您認為,格局是怎樣養成的?

郭莽園:不斷增長見識,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劉國玉:是修道修出來的。

A05

畫鍾馗 不同的筆畫出人神之別

《圜道》 郭莽園 68cm×68cm 2017年

《前山一朵綠雲來》 劉國玉 68cm×68cm

郭莽園: 三四十年前,一次把徐悲鴻與任伯年畫的鐘馗圖片,放在一起,突然發現徐畫的是人,任畫的是神。

劉國玉:「視通萬里,思接千載(文心雕龍語)」是學藝的大道,歷代前賢就是我遠程教育的老師。讀他們的論著才使我深刻理解中國畫精神。

《藝術周刊》:你喜歡讀哪類的古籍,哪些經典必須反覆閱讀?

郭莽園: 詩經、樂府、史記、世說新語等。周易、論語應該反覆讀,但做不到。

劉國玉:喜歡文史哲經典,四書五經,歷代文論畫論,古代散文,擇重要的反覆讀,而且要背誦、默寫,把書藏到肚子里就會變成養料,還免得用時去翻書。

《藝術周刊》:哪些畫論對你的創作產生重要的影響?

郭莽園:黃賓虹畫語錄、石濤畫語錄、山靜居畫論……

劉國玉:《文心雕龍》、《藝概》。

《藝術周刊》:有寫作的愛好嗎?

郭莽園:有愛好,無專工。

劉國玉:作詩、作文、寫日記是我的日常生活。

《藝術周刊》:什麼時候開始寫詩?寫詩的初衷是什麼?

郭莽園:十六歲懵懵懂懂,跟陳半醒老師學寫近體詩。

劉國玉:讀初中時開始寫詩,寫白話詩,二十多歲才寫格律詩。總覺得寫詩有味道。

《藝術周刊》:在學習藝術過程中,有什麼人或事讓你對中國繪畫精神有更深理解的?

郭莽園: 三四十年前,一次把徐悲鴻與任伯年畫的鐘馗圖片,放在一起,突然發現徐畫的是人,任畫的是神。

劉國玉:我是自學中國畫,不像人家出自某某大師親授秘訣。我是遠程教育,「視通萬里,思接千載(文心雕龍語)」是學藝的大道,歷代前賢就是我遠程教育的老師。讀他們的論著才使我深刻理解中國畫精神。

《藝術周刊》:在你看來,一個優秀的畫家需要具備哪些傳統文化知識?

郭莽園:潘天壽語:「毋須四絕,但須三全」。

劉國玉:通讀文史哲,兼修詩書畫。

《藝術周刊》:一幅傳統國畫講究詩書畫印的配合,你在這幾方面是如何下功夫的?

郭莽園:余竊幸在青少年時候能列陳半醒、梁留生、趙一魯三位,夫子門牆,在這幾方面學到點粗淺功夫。

劉國玉:我認識到它對傳統中國畫的重要性,不斷學習和運用,反覆修鍊。子曰:「學而時習之。」

《藝術周刊》:在你的藝術年表裡,你覺得哪件藝事令你最難忘?

郭莽園:平淡平庸,往事如茵。

劉國玉:老子說:「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榮枯事過都成夢,憂喜心忘便是禪。要放得下。

《藝術周刊》:如果讓你寫一本書,總結自己的藝術歷程,你會重點突出什麼?

郭莽園:我重點會寫三個師者,傳道授業解惑的點點滴滴……

劉國玉:無此打算。是非得失,讓別人來說更客觀。我要總結的只有一句話——只有走路才能到家(佛家語)。

A06版

中國筆墨「國強畫貴」 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

《知士》 郭莽園 68cm×68cm 2017年

郭莽園:中國畫筆墨語言是歷史、文化積澱的產物,筆墨作為中國畫表現形式的重要承載者,具有獨立的生命力及審美趣味。

劉國玉:筆墨傳神,筆墨達意,一筆一世界,可謂筆墨精神。

《藝術周刊》:您是如何理解中國畫筆墨?何謂筆墨精神?

郭莽園:中國畫筆墨語言是歷史、文化積澱的產物,筆墨作為中國畫表現形式的重要承載者,具有獨立的生命力及審美趣味;筆墨的精髓就是線條,它不僅是造型狀物的手段,還是畫家內在情感、藝術修養、性格特徵與審美情趣的載體。

筆墨精神體現了人格品位,也體現了人的修養和氣質,更是品評字畫的重要依據之一,對它的理解應該上升到中國文化的高度。

劉國玉:中國畫的筆墨是最樸素而又最富表現力的藝術語言。老子說:「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筆墨傳神,筆墨達意,一筆一世界,可謂筆墨精神。

《藝術周刊》:對於筆墨當隨時代,您怎麼理解?

郭莽園:沒想到「筆墨當隨時代」,竟然成為一個家喻戶曉,宣揚藝術創新的口號。

劉國玉:筆墨是中國特有的藝術語言,曆數千年的經典筆墨功法是有定則的,只有修鍊到家才會有運用之妙,但無論怎樣變化都逃不出如來佛的掌心。所謂「筆墨當隨時代」只能理解為你的畫能隨時代呈現新面目、新樣式,變化格調,若說筆墨功夫,石濤也照樣離不開那十八般武藝。

《藝術周刊》:您認為當今,中國畫筆墨受到什麼樣的衝擊?有人說「打倒筆墨」,也有人說「筆墨等於零」,您是怎麼看待?

郭莽園:20世紀中國畫在傳承方面筆墨沒有被作為一個重要的問題傳授。科技發展,毛筆生態環境削弱了。筆墨之爭,爭那麼久,喋喋不休,煩!

劉國玉:因為我們幾十年採用的是西畫教育體系,中國傳統筆墨遭受了嚴重的衝擊和破壞,專業院校的教學用塊面、光暗、色塊、焦點透視取代中國畫的筆墨、線描、勾勒、皴法,從根基上破壞了中國畫筆墨技法,廢棄了傳統的書法用筆,造成對當代中國畫的衝擊和破壞。對傳統文化的破壞從「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就開始了,有人喊「打倒筆墨」,有人喊「筆墨等於零」,可以說是無知無畏,也可以說是被西方文化雜交後的轉基因意識。

《藝術周刊》:畫家可以通過哪些方面加強筆墨技巧?

郭莽園:多讀書勤寫字。

劉國玉:練好書法。

《藝術周刊》:趙孟頫說「用筆千古不易」,您怎麼看?

郭莽園:筆法是隨著書畫藝術的發展而同步發展的。

劉國玉:有可易,有不可易。

《藝術周刊》:在創作生涯中,規矩或者教條有沒有成為您創作的阻力?

郭莽園:一介狂狷寫性靈。

劉國玉:規矩,教條,須遵循的還是遵循,須變化革新的也可以試試看。對我不構成阻力,擇其善者而從之。

《藝術周刊》:如何看待現代繪畫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相互關係?

郭莽園:現代繪畫只是耳聞目染,沒做過深入的研究,說不來。

劉國玉:題目太大,一言難盡。

《藝術周刊》:您這一代所遇到的最大困惑是什麼?

郭莽園: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中國畫這條路怎麼走?

劉國玉:我們這一代人生活在社會大動蕩大變革的年代,有的人笑了,有的人哭了,有的人哭笑不得,被顛簸得無所適從。令人困惑的是我們這一代人怎麼只造就了一批工匠,而沒有造就出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師。

《藝術周刊》:您是如何看待中國水墨畫在國際化背景中的問題和發展?

郭莽園:有幾千年文化積澱的中國國水墨畫,在國際化背景中,中西方繪畫是雙峰並峙的。「國強畫貴」。

劉國玉:科技和經濟領域可以國際化,文化藝術只有民族化。當代中國水墨畫就像變色龍,拼相變換花樣,目的是為了迎合洋人口味,爭取打入各種打著現代藝術名堂的展覽,圖個名好混入市場圖利,不健康的心理,怎會有健康的藝術精神,真正沉靜下來研磨藝事的人少了,中國水墨畫的前途並不樂觀。

《藝術周刊》:在當代,中國畫的革新之路在您看來應該怎麼走?

郭莽園:這是我想問的問題,國玉先生應有以教我。

劉國玉:要從美術教育入手,重建中國畫的教育體系,鞏固傳統基因,讓傳統筆墨精神重新發揚光大。

A07、08版

劉國玉、郭莽園軼事錄

《你我原來是白身》劉國玉

【真國人也】

劉國玉嗜香煙,人或有以「中華」貺贈者,劉顧謂之曰:吾姓國姓,名國玉,而抽國煙,操國語,寫國畫,此真國人也。一座莫不聽然而笑。

按,漢祖姓劉,劉,可謂國姓乎?

【留守畫家】

高山樵與眾人入翁山關愛留守兒童,邀翁山詩書畫院院長劉國玉與其事。一日飲酒雅集,高山樵起為壽,劉國玉笑曰:公情之所系,豈惟留守兒童哉,亦我等留守畫家也!

【先生與我】

劉國玉造郭莽園,始知同年,喜謂郭曰:且作一詩,以為公壽,何如?須臾詩成,云:「詩書畫印論莽園,目掃群倫難比肩。我幸一緣相際遇,先生與我是同年。」郭莽園謂曰:易其「目掃」二字何如?高山樵笑曰:易之,恐難表「同年」之意也。眾大笑樂。

【不如我也】

劉國玉造郭莽園,班荊道故。郭莽園曰:若劉公居穂,必大貴達。劉笑而不答。郭笑曰:人若問劉公佳勝孰與莽園,我當云:惟狡黠不如我也。劉釋之失笑,曰:師鬚髮亦不及莽公也!

按,劉國玉磵居翁山,今數十載矣;郭莽園入穗,恰十年。

【且送千里】

眾游於南崑山。劉國玉先返翁山,諸子相送。既祖,劉國玉曰:且止,相送千里,終是一別。上官不宣曰:善,且送千里,然後行此一別,何如?眾笑而散去。

【彎腰最難】

劉國玉有一閑章,曰「百事皆弱項,彎腰屬最難」,時時鈐之。劉釋之曰:謙退中自有風骨存焉,蓋世間能自嘲自黑者,亦鮮矣。

【心不在焉】

眾人游於南崑山。劉國玉自攜好煙,欲與人共享,三勸高山樵。高山樵皆謝之。劉國玉指高山樵,笑謂眾人曰:此君心不在焉(煙)!高山樵答曰:在乎山水之間也!眾笑樂。

【滿目青山】

劉國玉居翁山,為磵戶,嘗自撰一聯以申其志,曰:竊思我豈薄緣萬卷詩書半樓明月,自顧身無長物一枝畫筆滿目青山。

【恥於言說】

人問當代大寫意諸賢優劣及自比何如。劉國玉笑曰:吾乃藝術世界一微塵也,「陽春白雪輕輕唱,不敢人前調太高」,實恥於言說。

【有幣而來】

郭莽園、劉國玉諸人宴飲於交己人。酒竟,郭莽園、高山樵爭欲埋單。郭固止之,笑曰:吾今有幣(備)而來也。

《山語》劉國玉

【為貓所噬】

郭莽園、劉國玉、劉釋之、張演欽諸子宴飲。郭莽園出佳釀,勸劉飲,為之壽。劉謝之曰:近為鼠噬,醫者敕吾戒酒月余。復勸劉釋之。劉釋之有難色。張演欽笑曰:公得無為貓所噬乎?劉大笑。

【時論以為】

郭莽園六歲時,得父親啟蒙,習唐楷;十六歲,從陳半醒師杖履,入漢、晉碑版;三十歲,棄西畫,研國畫。今年表自述曰:時論以為文人畫大家。

【指到柔時】

郭莽園擅指畫。人問何為指畫之至佳者。郭答曰:指到柔時龍入缽,墨當酣處虎生風。問者嘆服。

【北京馮峰】

張演欽見馮峰水墨畫,嘆以為佳。遂遺書馮峰,求拜謁。以為馮峰乃廣州美院實驗藝術系主任,事當代藝術既勤,故不得暇,終未一見,深以為恨。後張見郭莽園,出手機,示馮畫於郭,曰:同為廣美中人,此公水墨,大勝李偉銘也。郭未之然。一日,方土微信張,約一見。既見,方土出一畫冊,曰:此子能畫,料君必愛之,今晚且與之共燕飲,何如?乃馮峰畫冊也。張大喜,曰:我欲謁馮公亦久矣!時范勃在坐,大笑曰:此北京馮峰,非廣美馮峰也。

【天地一指】

郭莽園擅指畫,每運指,輒鈐一印:「天地一指也」。

【往往醉後】

閑章者,郭莽園最愛傅抱石「往往醉後」。人問其故,莽園嘆曰:狂來輕世界,醉里得真如。

【不服來戰】

某公不服郭莽園。郭曰:各懸素軸三十,通衢擺擂,過客出題,即席為詩書畫,可山水,可人物,亦可花卉,悉聽尊便,每日十張,不得撕毀重畫,如何。某訕訕而去。

【並無消息】

上世紀七十年代,郭莽園赴穗觀俄羅斯油畫名作展。均為複製品,大失所望。歸後,謂其師曰:此地並無夷人畫真消息。乃不復作素描速寫油畫之屬。

【終有交代】

郭莽園心儀西泠印社。後入社,乃嘆曰:家父殷殷厚望,終有交代。另有美食家協會副主席名分,莽園最愛。

【一羞南郭】

一九九七年,郭莽園入西泠印社。好事者以「四絕入西泠」求郭莽園上聯。須臾,郭莽園對曰:一生羞南郭。

【捉管便知】

或謂:天不怕,地不怕,惟怕某文人要畫畫。郭莽園應道:且畫去,捉管便知他斤兩。

【是為大也】

人問大寫意,郭莽園輒答:所謂大者,非關尺幅,氣象高華、筆墨簡約、氣勢恢宏、天人合一,是為大也。

【一歸祗園】

雷鐸作聯贈郭莽園:潮陽灘頭書匪,山陰道上印人;半生歷荊莽,一悟歸祗園。

【深具詞心】

陳傳席謂莽園畫深具詞心。有此詞心者,其畫者,畫也;其畫者,非畫也。

【未肯流俗】

人問藝途可有恨事。郭莽園笑答曰:不能孤高、未肯流俗,自然天地小。

【十月懷胎】

人問大寫意畫作法。郭莽園答曰:十月懷胎,一觸即就。

【刻鵠雕蟲】

人問郭莽園曰:君之藝術,自目何如?答曰:刻鵠雕蟲,一耕夫來自田間。

【去此「不」字】

陳師曾曰:「所謂文人畫,即畫中帶有文人之性質,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畫中考究藝術上之工夫,必須於畫外看出許多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謂文人畫。」郭莽園聞之,笑曰:當去此「不」字,方得見真髓。

【與時俯仰】

人問塵網事。郭莽園慨然答曰:在塵埃之中,積威約之勢,從俗浮沉,與時俯仰,古今一體,何勞動問!

【妙遣詩心】

農京早見郭莽園畫,嘆以為至佳。乃作詩以歌詠之,其辭曰:「莽園秋月泄空明,墨染殘枝轉畫屏。心遠無垠經夢載,境空微語入禪聽。擅揉碑版橫胸次,妙遣詩心寫性靈。羞奉流俗名野鶴,半襟濯古一孤檠。」

【人問佳人】

人問:今日雅集,郭公盡得佳構,何解?郭莽園笑曰:佳人在,故佳構不得不在。人問佳人者誰何。郭莽園不答,唯以手指問者。

《何處寒林是你家》劉國玉

【不點睛目】

郭莽園繪公雞,久而不點其睛目。高山樵笑曰:公亦恐此雞如龍之飛去耶?郭莽園大笑,乃點睛。

【郭公點菜】

雅集畢,諸公於潮菜館交己人宴飲。賈博鴻為高山樵夾菜。高山樵起為壽,笑曰:大畫家所夾菜,不忍食之也。郭莽園,潮人也,乃先為點菜。人笑曰:以此推之,郭公點菜,當一坐皆餓耶?

按,意即郭公所點菜,忍不能食也。

【乾爹壞甚】

一姝欲求郭莽園為乾爹。郭莽園固辭,曰:今乾爹最壞,吾豈敢復為之也。

按,自郭美美出,天下乾爹美名遂毀。

【不可,不可】

一次揮毫,某知名畫家促郭莽園以色點花心。莽園道:「不可,不可。」後謂友朋:我作畫,獨喜偷工減料,見好就收。

【先生歸來】

2014歲杪,水墨村辦「先生歸來」文房清供展。郭莽園作序云:「先生歸來,是彈鋏而歌馮生、是田園將蕪陶令、是少小離家賀老、是乘風歸來蘇髯、是有亭深竹板橋……小樓一統,故什雜陳、無弦老琴、微凹古硯、擊節唾壺、分江水注……」

按:彈鋏而歌馮生,孟嘗君門客馮諼也;田園將蕪陶令,陶淵明也;少小離家賀老,賀知章也;乘風歸來蘇髯,蘇東坡也;有亭深竹板橋,鄭板橋也。數子中,以東坡最得風雅之機。

【乃見莽園】

羅韜目郭莽園曰:以寫梅之筆寫石,復以寫石之筆寫梅,梅石同寫,乃見莽園之兀傲;以寫人之致寫馬,復以寫馬之致寫人,馬人同寫,乃見莽園之蕭索;以寫山之意寫海,復以寫海之意寫山,山海並寫,乃見莽園之蒼茫浩瀚。

【早出日頭】

郭莽園詣黃永玉,黃永玉信口誦其十三歲所作曲子:「洞庭春早,堤上青青草。帆弦輕扣別情,暖波搖淚。遮莫是,千百句離騷將魂勾了。且把這長亭折下的柳枝兒拋。恁它個愁心緒惶惶不入調。甚攪惱。帆頂上翩翩四五隻魚鷗鳥,管它的燈火岳陽樓。誰耐得黃鶴樓上黃鶴飛去了。明朝又是襄陽道,何處香來,遠岸邊,有幾叢水仙裊裊。」郭莽園乃嘆曰:「孰謂『早出日頭晤成天』?」

【塗鴉混飯】

郭莽園造黃永玉萬荷堂,共餐時得一聯:塗鴉一得閣,混飯萬荷堂。黃永玉大笑。

按:塗鴉、混飯,或以為有刺世意存焉。

【依然有夢】

二零零六年,郭莽園、王秋奇入穗。今十年矣。二零一六年十月,眾宴飲,劉釋之起,為之壽。王秋奇笑曰:入睡(穂)十年,依然有夢。

《知化》 郭莽園 68cm×68cm 2017年

《應同》 郭莽園 68cm×68cm 2017年

《欲取》 郭莽園 68cm×68cm 2017年

【采寫 上官不宣】

羊城晚報報業集團出品《藝術周刊》第41期相關版面欣賞

文章轉發自《藝術周刊》第 38 期

編輯:葉紅菱

采寫:黃立婷

封面、封底設計:張偉樾

「嶺南國畫百家」評選火熱進行中。敬請垂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羊城晚報藝術研究院 的精彩文章:

TAG:羊城晚報藝術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