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有我們的現實

我們有我們的現實

我們的觀察

我們《正面管教+》的課程,很多媽媽上了以後,都希望爸爸也來上課。這樣的期望,至今沒有一個成功的案例。爸爸來上課,然後讓媽媽來上課,雖然人數不多,但成功率幾乎是100%。

身邊不少媽媽抱怨「爸爸在孩子陪伴上、用心程度上」,例如:

「回到家就是看電視、玩手機」

「除了工作還是工作」

「對孩子沒有一點兒耐心」

「孩子怕她爸爸,什麼事情也不願意讓她爸爸陪」

……

也不乏有媽媽欣慰爸爸的付出:「和孩子關係很親密」、「很會共情女兒」……,確實好像數量要少很多。

在孩子的養育問題上:對男人的「抱怨」總體要大於「認同」。

難道:父親離家庭中心的位置真的越來越遠?而更成功地成為了一個個家庭外的、社會的零部件?

有心

每個爸爸都「有心」成為一個好爸爸嗎?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好爸爸」的定義為何?我想每個爸爸的定義是不一樣的,來自於過去的原生家庭、來自於成人後的社會見識。客觀的經歷,影響的每個人「好爸爸」的主觀定義。

有的可能認為:我小時候家庭條件不好,有些抬不起頭,我不能讓我的孩子重蹈覆轍,我要賺很多錢,我要讓Ta昂首挺胸。

有的可能認為:我是單位領導,我見多識廣,知道社會的林林總總,我的孩子也要聽我的,我會給Ta最全面的社會知識,我在Ta面前要成為權威;

有的可能認為:我天天在醫院,看到那些病重的孩子,我沒有什麼要求,只要他們健康。我想要孩子們放鬆過一生;

有的可能認為:我小時候是最優秀的、現在在高科技領域工作,知識一天天更新太快,身邊的新來的員工大部分都是博士,最低學歷都是碩士,我都40了,對照收入,感覺單位僱用我的「性價比」越來越低,焦慮大增。我要好好努力工作。在孩子教育上,只能交給媽媽,我能做的也許就是難題輔導,希望讓Ta成為學霸,好在未來競爭中處於不敗之地;

……省略幾萬字,代表更多對於「好爸爸」的定義

每個爸爸心目中都有一個理想的「家庭藍圖」,自己在其中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即使對家庭失去信心的爸爸,也有著一個「好爸爸」的理想模型。

無力

十幾年前,當我陪兒子玩小汽車時候,坐在地上推來推去,嘴巴里發出低沉的「嗚嗚」的聲音,兒子也覺得很高興。反覆推了幾次後,兒子的表情也從高興也慢慢變成平靜,可能感覺沒有一點兒新意。如果此時有電話或者簡訊,我立即爬起來去處理,理所當然地告訴孩子:「爸爸現在有事,你自己去玩吧。」心安理得地走開,處理我認為最重要的事情 - 工作,而且並沒有覺得有任何不妥。

過去

我實在不知道如何和孩子玩,即使我非常想「高質量地陪伴」;

我實在不知道他的心裡是怎麼想的,即使我非常想「走進他的內心」;

我實在不知道該如何和他玩更久而不覺得無趣,在我對這些玩具和故事沒興趣的情況下;

我實在不知道該如何面對他的情緒,除了哄勸、大聲呵斥和娓娓道來說道理;

作為30歲左右的男人,我還沒有學會平衡:家庭、養育、事業、社交、健康……

我想的是:在這個年齡、黃金般的年齡,我實在是想把工作、事業做好,得到單位的認可、得到周圍朋友的認可、得到家人的認可,成為一個「成功」的男人。

想想我們社會,對於男人「成功」評價的「指揮棒」:

有多少人會用「物質」「社會地位」來定義男人的成功?

有多少人會因為「好爸爸」而說「這是個成功的男人」?

有多少人會因為「保持好健康」,作為成功男人的標準之一?

最為普通男人、食人間煙火的男人、只有短短社會閱歷的男人,我們該如何想、又如何做?

原生家庭沒有教過我們,社會教育也沒有教過我們,在當下的社會中,作為爸爸,我們該如何與孩子玩、如何談家庭教育……

面對另外的現實

以上種種似乎為男人們找「現實理由」,我想說「是的」。不過還有還有更重要的現實的另外一面:

有些家庭,雖然爸爸在,但情感上與孩子卻很疏遠,除非興緻來了,和孩子偶爾玩一下,聯結很少;

有些家庭,孩子表現出攻擊性、不安,這恰恰隱含了孩子內心的脆弱、孤獨和不安全感,爸爸卻依然看不見;

有些家庭,孩子希望得到「爸爸的愛和溫暖」,長期得不到,但心存期待。成人後,把這樣的期望無形寄託於伴侶,伴侶的壓力也很大。通常伴侶很難做到「無條件的愛」,於是夫妻情感走向另外一個極端;

有些家庭,孩子對爸爸的表現失望,但也沒有表達,青春期就藉由自身的力量反抗,越走越遠;

有些家庭,爸爸可能會覺得:育兒學習是女人們的事情,對我來說有失尊嚴;

……省略一萬字,大家都懂得

重新思考

今天,在部分的家庭中:

我們,能否用「現代的父親」的角度來思考問題,而不用「社會的男人」的角度看待家庭?

我們,除了「現實理由」外,能否重現審視我們對於「成功的標準」?越來越成功的我們,隨著這些年,看看我們的幸福、我們家人的幸福是提升了還是下降了?

我們,對於孩子有重要影響的男人,我們的傳統教育方法不管用的時候,我們是否有意識到:我們可能也要需要學習,來適應現在小朋友的心理特徵?而不僅僅是「女人們」的事情;

……

前面30年,我們沒有做過父親,今天做了父親的我們可能經常犯錯,至少我是這樣。我想這並不影響我們「再次出發「,我們還有很多很多時間和機會,即使孩子處於青春期的爸爸們!

除非不在這個年代,否則我們很難」完全「忽視社會的普遍的價值觀,我想我們至少可以開始逐步「微調」,在家庭、事業、愛情、健康、社交等各個方面逐步朝平衡的方向走去。

即使每天只有碎片化時間和孩子在一起,一樣可以通過「遊戲的方式」,例如超市排隊收銀、乘電梯……高效地走進Ta們的內心、變成「高質量的半小時陪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自由心社 的精彩文章:

TAG:自由心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