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李彥宏、馬化騰、丁磊等捐贈的「未來科學大獎」,能否成為「中國版諾獎」

李彥宏、馬化騰、丁磊等捐贈的「未來科學大獎」,能否成為「中國版諾獎」

9月9日下午,有「中國版諾貝爾獎」之稱的第二屆「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清華大學教授、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北京大學國際數學研究中心教授許晨陽三人,分別獲得「物質科學獎」「生命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獎金各為100萬美元。

這則新聞很快在網路刷屏,也引發人們對於「未來科學大獎」的好奇和關注。

資料顯示,「未來科學大獎」成立於2016年,是中國大陸第一個由企業家和科學家群體共同發起的科學獎項。在科學家眼中,它可以稱之為「中國版諾貝爾獎」,是未來中國科學界的標杆。

據介紹,「未來科學大獎」由百度董事長李彥宏、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騰、網易董事局主席丁磊、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等企業家、投資人捐贈,承諾連續捐贈十年。一年一屆,未來科學大獎的頒獎對象不限國籍,但需要是在大中華地區(包含中國大陸地區、香港、澳門及台灣)完成研究的科學家,且研究要具備原創性、長期重要性和巨大國際影響。

目前未來科學大獎下設「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每個單項獎金100萬美元,各由4位企業家、投資人平攤捐贈獎金。

百度董事長、生命科學獎捐贈人李彥宏表示,未來科學大獎完全是自發的,我們確實覺得一個國家的創新能力對國家的繁榮昌盛太重要了。做未來科學大獎,也是希望在這方面做一些嘗試。

網易公司創始人、首席執行官丁磊認為,今天我們13億中國人終於有未來科學大獎,去鼓勵科技的創新。馬化騰說,要讓科技、科學成為這個社會最時尚、最時髦的事情,我覺得這是我們的終極目標。我希望未來科學大獎這個事情比諾貝爾獎更加專註,而且有機會超越其它的獎項。

獎項捐贈人、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笑說:「未來,人家會說,諾貝爾獎,不要不要。」他擺著手,「我們要未來科學大獎。」

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表示,「未來科學大獎」填補了中國民間權威科技獎項的空白,它的落地,也讓中國科學在走向強大未來的路上有了新的助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互聯網隨筆 的精彩文章:

全面屏龍爭虎鬥:小米MIX2發布,雷軍有了對抗蘋果、三星的新武器
首富馬雲「馬不停蹄」,阿里年會後又現身世界物聯網峰會
蘋果官方對iPhone 8諱莫如深,富士康卻接連爆料送「助攻」
蘋果無線耳機AirPods一周年記:如何避免像谷歌眼鏡走向失敗
多城市出台共享單車「禁投令」:投放過度和亂停放是主因

TAG:互聯網隨筆 |